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针状焦形成基本原理PPT课件
针状焦形成基本原理PPT课件
2020/4/19
中间相球体的可塑性取决于:
(a)加热速度对球体尺寸并从而对球体粘度的影响。 实行缓慢加热,使球体足够地长大,具有高度的可 塑性。
(b)球体内分子的交联和聚合程度。聚合或交联程 度愈高,可塑性愈低。组分分子的化学反应性愈高, 聚合或交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较深,导致可塑 性很低。
(c)球体内组分分子的形状,即非平面度。凡是椅 形或船形等非平面分子,都会妨碍分子间的相互滑 动,而这种滑动对促成小球体的长大、融并却是需 要的。
大而上升,中间相小球生成活化能同时下降。 b. 显微镜下观察到小球,最初出现在游离炭的表面,推测固体表面有活
性中心,使沥青基质中能形成中间相的分子吸附其上,逐渐长大而成 小球体,这是一 种非均相成核过程。 c. 在游离炭质点的周围,所形成的中间相已经不具备地球仪模型的层面 排列,而转向洋葱型的结构,一种类似于典型炭黑质点的结构,属于 难石墨化之列。 d. 游离炭微细质点高度分散在沥青中,使其周围生成的中间相小球体外 形上出现畸形和其它缺陷,且经常发现游离炭质点吸附在球体表面, 致使球体无法成长和融并。在游离炭含量大时便出现一种镶边的空间 网状结构,使体系转为不易石墨化的细镶嵌组织。
I—焦 0.20~0.30 2.13—2.15
P—焦 0.25—0.35 2.13~2.15
合同 A 指标 A 实测指标 2.10—2.15 2.10
合同 B 指标 0.2~0.3
2.13—2.15
氧S
(重量)%
<0.7
0.3~0.4
0.3—0.4 0.3—0.4
<0.6
0.33
0.3~0.4
挥发份
经振动)
大于 3.327mm 粒度的占
有率
(重量)%
>45
35—45
35~45
40~55
灰份
(重量)% <0.15 0.1 一 0.4 0.1—0.4 0.1—0.4 <0. 5
0.12
0.1~0.3
钒V
ppm
2—6
电阻率
μΩm
<1100
≤500
≤500
B 实测指标 2.14 0.23 0.31 0.09
(重量)%
<0.3
0.2~0.3
0.2—0.3 0.2—0.3
<0.8
0.41
0.2~0.3
水份
(重量)%
<0.15
0~0.05
0~0.05
0~0.05
0.3
0.35
0~0.5
体积密度
g/cm3 0.79~0.83 0.80—0.86 0.86—0.89 0.89~0.92
0.89—0.92
(粒度 3.327 一 7.86mm
% μΩm
用于 UHP 电极生产 <0.25 >2.12
<0.7 <0.15 <0.15 <0.3
2~6 0.79~0.83
> 45 <1100
用于 HP 电极生产 <0.4 >2.11
0.7 <0.2 <0.15 <0.3 <15 0.78~0.82
>40 <1100
用于普通功率 电极生产 <0.6 >2.10
(4)最终物料的结构与应用特性的关系
2020/4/19
芳烃平面大小及堆积结构
2020/4/19
类石墨微晶的取向结构
2020/4/19
易石墨化的前驱体经过高温,特别是 3000℃的所谓石墨化处理后,其芳烃网平面 和堆积厚度很快增加,即类石墨微晶的大小 增加,所得炭的性能逐渐接近石墨,其导电 性、化学稳定性增加,而硬度降低,层间强 度变差。这就是从针状焦到石墨电极的转化 的基本原理。
2020/4/19
国内外UHP、HP石墨电极指标
UHP指标:
2020/4/19
HP指标:
2020/4/19
石油系针状焦性能
美国大陆
日本水岛石油焦公司
指标 CTE ( 30~100℃)
真密度
单位 10-6/℃ g/cm3
石油公司 <0.25 >2.12
M—焦 0.35—0.45 2.12—2.15
2020/4/19
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推论:原料体 系的芳香性愈大(在一定范围内),反应 性愈低,分子的平面度愈大,形成的中间 相可塑性愈大,中间相保持可塑性的温度 区间愈宽,获得各向异性的易石墨化的纤 维结构的可能性最大。
2020/4/19
炭化反应的深度与粘度和分子量的关系
2020/4/19
中间相小球体长 大、融并
中间相体
气体逸出造成内压和 剪切加深缩合反应
增粘的高聚芳香体系
进一步变形,体系 粘度大,直至
不受气流压力影响 500~600℃
固定的结构形态
2500~3000℃
基本显微结构轮廓无大变化。由于收缩, 在体积内有规律地沿着层面方向发展不 同长度宽度的裂缝
2020/4/19
(2)气相压力的影响:
提高气相压力会促进中间相小球体的充 分成长、融并和中间相体分子的重排列。 使各向异性等色区的面积扩大。这说明, 稠环芳香层片分子在中间相转化过程中 达到很高的预规则化,对继续加热所能 达到的石墨化程度,有好的影响。 体现在微晶的完整性稍有改进(工艺中的 压力问题)。
2020/4/19
有 热处理 机 物
炭材料基本单元: 六角网平面集合体 (能量低的SP2杂化轨道)
SP2碳+SP3碳存在于微晶 交联部分(难石墨化炭)
乱层结构 (网平面基本平 行堆积的类石墨 微晶----易石墨
化炭)
3000℃
石墨化炭
世界上炭材料科学领 域的研究中心
2020/4/19
• 目前已确认,凡是通过凝聚相炭化的物质在 2000—3000℃下热处理后能够得到高度石墨 化者,必须在低温转化时,经历一个可塑性 的液相阶段,中间相体的出现、生长、融并 和变形等一系列结构转变阶段,是一切易石 墨化的有机物质达到高度石墨化结构炭的必 经之路。深刻的结构转变所形成一种细纤维 组织形态,构成了针状焦的亚维层次的结构 单位。
大
油的减压渣油
现,4小时中间相50% 少部分粗各向异性镶嵌和
粗显微结构
直馏渣油
微量 430℃ 4小时开始出球, 融并成大面积的各向异性
小
VRC—A
球径几十微米
中间相体
2020/4/19
(4)固体杂质(游离炭)的影响
游离炭含量:煤系13~15% , 油系百分之几, a. 对小球体的生成起催化作用,反应速度(按一级反应)随游离炭含量增
0.19 493
2020/4/19
美联炭三种不同种类石墨电极所用石油系煅后针状焦性能
指标 CTE(30~100℃)
煅后真密度 工业分析
硫 灰份 水份 挥发份 钒 振实体积密度(粒度 3.327~7.86mm) 3.327mm 筛上物 电阻率
单位 10-6/℃ g /cm 3
% % % % PPm g/cm 3
FCC油浆
常减压
减压渣油
2020/4/19
Furfural FCC slurry
Stripper Extractor
Reffinate Furfural
Thermal cracking heater
Light fraction Fractionator
2020/4/19
Furfural extract
列; ⑹共熔效应:即两物质各自单独炭化不形成中间相,形成各向同
性炭,共同炭化却形成共熔相为各向异性; ⑺容纳效应:容纳不生成液晶物质(一定限度),而不破坏本身
液晶; ⑻可逆效应:在中间相形成早期,小球体的出现和消失具有可逆
现象。其中,可塑性是生成针状焦最关键的性能之一。
2020/4/19
影响中间相小球成核、长大及性质因素
2020/4/19
(3)沥青中杂原子有机物的影响
名称 煤沥青 煤沥青
杂原子含量(%) 氧 6.5 N+S+O1
炭化条件 高压下炭化得半焦 高压下炭化得半焦
显微结构
气胀、热膨胀系数
各向同性微结构
大
正常的各向异性小球体
小
中东Khafji 原 硫 5.17 430℃,l 小时小球体出 微细各向异性镶嵌结构,
Aromatics
Mesophase pitch
Diagram of mesophase pitch manufacture
普通电极
(φ400mm)
电阻率
承受电流密度 吨钢电极消耗
9.5~11μΩ•m
15A/cm2
7~10kg
HP
UHP
5~6 μΩ•m
(Φ400~700mm)
20~35A/cm2
3~4kg
原油年产 1亿6~7千万吨
重质渣油 50%~60%
包含制造新型炭材料的有效组份。
2020/4/19
催化裂化
CPP(Catalytic
新工艺 pyrolysis proceeding)
HCC(Heavy oil contact catalytic cracking)
石
新催化剂材料
年 德国SGL公司油系针状焦; • 1990年 三菱化成倾淅法(或称之为芳族溶剂--脂族
溶剂的三元平衡)生产煤系针状焦;
2020/4/19
– 现状:
• 2000年统计:
普通功率
15万吨;
HP
7万吨;
UHP
4万吨
针状焦缺口: 10万吨
针状焦进口价:
煤系-500美元/吨 油系-560美元/吨
0.7 <0.4 <0.15 <0.3 <50 0.76~0.80
>40 <1050
2020/4/19
石油系针状焦与煤系针状焦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