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目的基因的获得
a.载体的或考斯质粒;对于大型基 因组(如动植物和人类)需使用YAC或BAC载体 上述几种载体的最大装载量如下: 质粒 15 kb λ-DNA 25 kb 考斯质粒 45 kb BAC 300 kb YAC 400 kb b.受体的选择: 根据载体的不同使用大肠杆菌或酵母菌
不同生物不同发育阶段,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 不同,因而在提取mRNA时,应选择特定发育阶段 的特定组织作为提取材料。 根据mRNA3‘端具有ploy(A)结构的特性,利用 结合了ploy(T)的纤维素柱层析法和磁珠分离法提取 mRNA,最后还可以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密度梯 度离心等方法对进行富集。另外,有时还要大肠杆菌或其他受体混 合,使其转化进受体细胞内
cDNA 文 库 提取细胞总mRNA,合成总cDNA,将之全部 克隆,然后借助于合适的筛选手段找到目的重 组子 筛选时,若使用的是多拷贝载体,则采用菌落 原位杂交法筛选;若使用的是表达型载体,则 采用菌落免疫杂交法筛选 完备分离程序适用于mRNA丰度低(<0.5%) 的目的基因的克隆,如人胰岛素基因、干扰素 基因DNA,用物理方法或酶法,将DNA降解成预期大小的 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并转入受体 细菌或细胞,这样每一个细胞接受了含有一个基因组 DNA片段与载体连接的重组DNA分子,而且可以繁殖 扩增,许多细胞一起组成一个含有基因组各DNNA序列。从基因组含 有生物生存、活动olyA结构 细菌或原核生物的mRNA半衰期很短 mRNA在细胞中含量少,对酶和碱极为敏 感,分离纯化困难 仅限于克隆蛋白质编码基因
三、目的基因的获得
(一)对已知序列基因的分离
1.核酸杂交法-菌落 和空斑的原位杂交 (P108、150)
2)特异分离程序 提取细胞总m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回收 目标mRNA,由此合成双链cDNA,然后进行克隆 特异分离程序较适用于mRNA丰度高(50~90%)的 目的基因克隆,如血红蛋白基因等
3)差异分离程序 利用两组细胞mRNA种类的差异,分离克隆差异 mRNA所对应的cDNA,因而这种程序较适用于分 离克隆新基因 例如:正常的大鼠FR3T3成纤维细胞中,有些新 基因是不能自发表达的,需在多瘤病毒感染之 后方可转录。任务是要分离克隆这些新基因, 进而研究其生物学功能
目的基因获得的主要方法基因法 鸟枪法 cDNA法 化学合成法e bank): 从特定生物个体中分离的全部基因,这些基因以 克隆的形式存在DNA(含有全部蛋白质编码的结构基 因)
(3)基因组DNA与载体的连接 将基因组DNA片段与载体DNA片段用T4DNA 连接酶连接,然后重组体DNA与λ噬菌体外壳蛋白 在体外包装 (4)转化受体细胞 重组噬菌体感染细胞将重组DNA导入,重组 DNA在细胞内增殖并裂解宿主细胞,产生菌落原位杂交法、基因产物功能检测法
3) cDNA双链末端的处理
用上述方法合成的双链往往为平头末端, 要与载体分子连接,需进行一定的处理, 即使其变为粘性末端,一般多采用同聚物 加尾法和接头法等。
(4) cDNA与载体的连接
双链平头的cDNA通常可以使用下列三种方法克隆入 载体中: 平头末端直接与载体连接,但插入的片段无法回收 平头两端分别接同聚物尾,最好是GC同聚物尾,这 样重组分子可通过加热局部变性和S1核酸酶处理回收插 入片段 加装人工接头引入酶切口,以便插入片段回收
基 因 组 文 库建过程中,最应引起重视 的问题是:严禁外源DNA片段之间的连接!!!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采取下列措施 的组合: 将待连接的DNA片段根据载体的装载量分级分离 用碱性磷酸酶除去DNA片段的末端磷酸基团 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在DNA片段的 末端上增补同聚尾末端
(3) cDNA克隆片段的获得
1)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 cDNA第二条链的合成 自身引导合成法 置换合成法 PCR合成法 3) cDNA双链末端的处理
1) cDNA第一链的合成
2)cDNA第二条链的合成
a
2) cDNA第二条链的合成
b
2) cDNA第二条链的合成
c. PCR合成法(引物合成法):不会丢失末的构建与目的基因的克隆
基因工程或DNA重组技术操作的前提条件是从生物 体基因组中分离克隆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获得之后,或 确定其表达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或建立高效表达系 统,构建具有经济价值的基因工程菌(细胞),或将目 的基因在体外进行必要的结构功能修饰,然后输回细胞 内改良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包括人体基因治疗。 一般来说,目的基因的克隆战略分为两用 PCR扩增技术甚至化学合成法体外直接合成目的基因, 然后将之的方法,称为鸟枪法或散弹射击法,意味着从 含有众多的基因序列克隆群中去获取目的基因或序列。 当生物基因组比较小时,此法较易成功;工程量也很大。2. 基因组的构建程序 (1)载体和受体的选择
b.基因组DNA的切割 用于基因组构建的DNA片段的切割一般采用超声波处理和限制 性内切酶酶切两种方法,其目的是: 第一,保证DNA片段之间存在部分重叠区 第二,保证DNA片段大小均一 超声波处理:片段长度均一,大小可控,平头末端 全酶切: 片段长度不均一,粘性末端便于连接,但有可能使目的基 因断开, 大小不可控 部分酶切: 片段长度可控,含有粘性末端,目的基因完整 部分酶切法一般选用四对碱基识别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如: Sau3AI或MboI等,这样DNA酶解片段的大小可控 连接前,上述处理的DNA片段必须根据载体的装载量进行分级分 离,以杜绝不相干的DNA片段随机连为一体!
2.,分别从各孔中吸取少 量培养物,并将同一行和列孔中的培养物混合, 以此混合物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最后根据凝 胶电泳的结果判定相应行或列混合孔中是否含 有阳性克隆。对含有阳性克隆的行或列孔中的 培养物再次分装培养板,并经培养后进行第二 轮PCR,如此反复操作,直到获得阳性克隆或 将气范,不同组织和细胞在 不同时段的mRNA 种类不同(即基因的过程
(1) cDNA克隆载体的选择
由于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的m对载体进行去磷酸化处理,可 防止载体自身环化,并保证重组分子的形成
(2) mRNA的提取与富集
例如,已知某目的基因位于 1.8 kb的SalI片段中,将染色体 DNA用SalI切开,琼脂糖凝胶电泳 分离,用刀片切下相当于1.6 - 2.0 kb大小区域内的凝胶块,从此凝 胶块中回收DNA片段,景知 识 不能获得的最小长度的目的基因 不能除去真核生物目的基因的内含子结构(二)cDNA的构建 1. cDNA的定义:
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合成DNA,则此DNA序 列与mRNA互补,称为互补DNA或cDNA。提取出组织细胞的 全部mRNA,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 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 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有一部分表达,而 且处在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分化时期的细胞其基因表特异表达的因组DNA文 库所含的是带有DNA。
(2)基因组DNA的制备与切割
a.基因组DNA的制备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 度的断裂。制备的DNA分子量越大,经切割处理后样品中 含有不规则末端的DNA片段的比率就越低,重组率和完备 性也就越高 用常规方法制备的染色体DNA的长度一般在100 kb左 右;如果先将细胞固定在低融点凝胶中,然后置入含有 SDS、蛋白酶K、RNase的缓冲液中浸泡,可获得1000 kb 大所含克隆数N之间的关 系可用下式表示: N = ln ( 1 – P ) / ln ( 1 – f ) 其中的单倍体DNA总长为2.9 x 109 bp,基因文 库中克隆片段的平均大小为15大以减轻筛选工作的压力 载体的装载量最好大于基因的长度避免基因被分 隔克隆 克隆与克隆之间必须存在足够长度的重叠区域以 利克隆排序 克隆片段易于从载体分子上完整卸下 重组克隆能稳定保存、扩增、筛选
4. 鸟枪法操作的改进
A.使用特征性限制性内切酶切开染色体DNA 使用这一改进方法的前提条件是:目的基因 的酶切图谱已知。 如果已知目的基因两端的酶切口,可用该酶 处理染色体DNA,然后与载体拼接,这样可以保 证目的基因的完整性,从而提高重组子中目的重 组子的出现频率,
B.在连接前将DNA片段进行 分级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