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石漠化 含答案与解析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石漠化 含答案与解析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石漠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在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

完成1~2题。

1. 云贵高原石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B. 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C. 土质疏松,遇水容易造成崩塌D. 草场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2. 有助于减轻当地石漠化的措施是A. 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B.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的人口数量C. 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D. 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答案】1. A 2.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退化中的石漠化。

1. A. 材料中提到,云贵高原石漠化“因水土流失而导致”,所以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导致水土流失,然后导致石漠化。

故A正确。

B. 云贵高原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地表崎岖。

故B错误。

C. 云贵高原“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可见这里土层较薄,容易流失,土层薄,不容易造成崩塌。

故C错误。

D. 云贵高原草场资源较少,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A. 在陡坡修建梯田,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梯田只适于在缓坡进行推广,故A错误。

B. 提升当地的人口数量,会加剧人地矛盾,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故B错误。

C. 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可以减少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于减轻当地石漠化,故C正确。

D. 大规模开山采石,即便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程度,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石漠化土地是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大于等于30%的土地。

下图为“我国石漠化土地省区占比统计图”。

据此回答3~4题。

3. 形成这些地区石漠化的自然条件有①降水丰富且集中②土壤深厚③喀斯特地貌广布④河流径流量大A. 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4. 贵州省防治石漠化的措施主要有①合理发展立体农业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大力推广太阳能④全面实施坡地改梯田工程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3. B 4. A【解析】考查荒漠化的成因以及措施。

3. 有图可知该地区主要位于中国南方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本质上属于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

成因主要是降水较多,并且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容易渗漏,因此正确答案选AC,与土壤深厚以及河流径流量大无关,BD错误。

4. 贵州属于我国西南地区,防治石漠化的主要措施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发展立体农业,同时退耕还林还草。

因此正确答案选AB 。

贵州地区太阳能资源不丰富,同时部分地区可以实施坡地改梯田工程,不能全部实施,CD错误。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

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

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因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下表示意贵州省某典型石漠化地区2006-2010年土壤侵蚀情况。

读表回答5~7题。

5. 该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崎岖B. 降水丰富C. 过度放牧D. 过度垦殖6. 高原山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侵蚀量最大的是A. 置荒地B. 坡耕地C. 经济果木林D. 水土保持林7. 目前,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A. 植被好,水土保持显著B. 土层薄,已近无土可流C. 径流小,土壤侵蚀量小D. 坡度大,开垦耕作困难【答案】5. D 6. B 7.B【解析】5.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

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地表植被遭破坏。

当地地形崎岖,坡度较大,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岩溶地貌发育的土壤层较薄,受侵蚀后基岩裸露,植物不能生长,形成石漠化现象。

由于降水多,草场资源少,人类活动以种植业为主,过度垦殖为当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地形崎岖、降水丰富等会导致土地石漠化,但不是主要原因;贵州省放牧业并不发达,故D正确,A、B、C错误。

6. 高原山地地区坡度较大,不适宜开垦,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容易产生石漠化;而置荒地、经济果木林、水土保持林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量较小;置荒地指荒废的土地,土质较结实,地表有植被覆盖,土壤侵蚀量也较小,因此不易产生石漠化,故B正确。

7. 高原峡谷地形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经历早期的剧烈流失后,现阶段几近无土可流,侵蚀量极低。

故B正确。

后寨河地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区。

下图示意后寨河地区不同坡度梯度中的石漠化土地分布年际变化。

据此完成8~10题。

8. 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点是A.强度石漠化比例随坡度增加而增加B.坡度8°~15°范围是石漠化的主体C.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在反弹D.无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少9. 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影响有①后寨河地区生态系统简单化②后寨河地区耕地资源减少,加剧贫困③珠江流域旱涝增加长江流域旱涝减少④长江、珠江河口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 据图推测A.坡度>25°范围内耕地面积增加B.坡度15°~25°范围内植被砍伐加剧C.坡度≤8°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坡耕地有所增加D.坡度8°~15°范围内垦殖等人为干扰减少【答案】8. D 9. A 10.C【解析】8. 读图可知,无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少,D项正确。

各种强度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即坡度>25°范围是石漠化的主体,但1963年坡度≤8°范围内强度石漠化比例反而大于坡度8°~15°范围,A、B两项错。

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减少,即处于恢复趋势,C项错。

9. 读图可知,石漠化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缩小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资源减少,容易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加剧,①②正确。

石漠化加重了自然灾害,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会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长江、珠江河口沉积作用加强,土地承载能力不会大幅度降低,反而会有增加,③④错。

10. 读图可知,坡度15°~25°和>25°范围内无石漠化比例增加,说明这一范围内的植被在恢复,A、B两项错。

坡度≤8°范围内,潜在石漠化改革开放以来呈增加趋势,说明此时可能有坡耕地改造等不合理人类活动,C项正确。

坡度8°~15°范围内的强度石漠化比例在2010年有所增加,说明此坡度范围也受到垦殖等强烈人为干扰,D项错。

我国贵州、广东等八省市都有石漠化现象,严重地区甚至寸草不生,其中以贵州最为严重。

结合下图,回答11~13题。

11. 下列有关石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石漠化是逐渐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B. 石漠化常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C. 人地矛盾是治理石漠化最大的难题D. 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12.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图示人为因素比例中,比例最大的是A. 不合理耕作B. 过度樵采C. 过度放牧D. 无序工程建设13. 促进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A. 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B. 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C. 积极改造耕作粗放的中低产田D. 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答案】11. A 12. B 13. D【解析】11. 石漠化是逐渐形成石漠景观的过程,主要是因水土流失造成岩石裸露,而不是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A不正确。

12. 造成石漠化的人为因素中,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而滥伐森林的原因是能源问题,薪柴是图示地区主要的生活能源,过度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B正确。

13. 图示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不适宜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乳畜业的发展要依市场需求而定;我国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该地应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D正确。

二、综合题。

14. 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贵州是我国西南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贵州石漠化的自然成因。

(6分)(2)简述石漠化的危害。

(4分)【答案】(1)成因:①气候:该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②地形:我国西南地区,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③土壤:山区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

(6分)(2)①地质:石漠化地区易诱发(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②水源: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③土地: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1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

黔桂喀斯特山区包括贵州中南部和广西中西部,土地石漠化严重。

下图示意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变化。

统计表明,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

(1)分析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4分)(2)说明土地石漠化对黔桂喀斯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

(6分)(3)概述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海拔高于2 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的主要原因。

(10分)(4)有人认为未来黔桂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应多重视低海拔地区的植被生态建设与恢复,试为该观点说明理由。

(4分)【答案】(1)该区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地表崎岖,成土速度慢,植被覆盖率低;(2分)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岩石大面积裸露。

(2分)(2)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加剧;(2分)地表水不易储存,加剧了人畜饮水的困难程度;(2分)旱涝灾害频发。

(2分)(3)特征: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变化呈单峰曲线,海拔400~600m处达到最大值;(2分)森林植被的NDVI值较其他植被类型高。

(2分)原因:海拔高,气温较低,植被种类较少,植被生长速度较慢;(2分)海拔高,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植被生长营养不足;(2分)海拔高,光照强,风速大,蒸发及植物蒸腾作用强烈,植被难以生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