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李红晓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年第07期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正日益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重新定位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俨然已成为21世纪教师实践创新的主流话语。但是,考量现实后,会发现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时髦而空洞的宣言,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继续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真可谓既迫切又必要。

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1.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提出的课题 关于何为教师这个问题,古人早已有了精辟的论述。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以说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诠释。仔细思量这句话,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单一的,仅仅是教书匠和讲解员,教师之所以为教师,只是因为其闻道在先,其角色定位就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转授给学生。因而在传统意义上,只要一个人熟悉了教材,具备了闻道在先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教师。如果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注意教学方式和风格,将课讲得诙谐风趣和深入浅出,就可以赢得好教师的桂冠。

然而,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曾经所谓的优秀教师如今也面临着困惑。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和传播呈现出爆炸之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骤增,因而在某些方面知之甚多,教师难免会感到自愧不如。更加之新教材在全国的普遍推广使用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这些都给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传统的单一的角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角色丛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员’,而且还是‘领导者’‘父母代言人’‘心理医疗者’‘纪律执行家’‘青少年的知己和朋友’等。”其中的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教师若不能清晰地认识并很好地扮演这些角色,就无法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自然就难以胜任新时期的教师工作。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领域的新课程改革,其实质是一场文化运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双方互动,同进步、共发展的过程。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发展,还包含了教师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它在我国的迅速推进,传统教育所形成的许多一直被我们认为是金科玉律的教学观念,已经开始动摇,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遭到了猛烈的冲击。目前,教育界存在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样一种现象:面对新课改,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了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质疑,乃至对自己的否定。在教师们看来,很多历来所秉承的教学理念现在却遭到了批判,需要重新审视和取舍了;而某些以前不曾重视的事物却被提到了一个神圣的高度,需要认真学习并贯彻了。因此,教师遭遇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自己必须进一步深造进修了。其实,教师在这里所谓的深造进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说,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都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非比寻常的课题: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与时俱进,根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努力转变观念,从传统角色定位的束缚中走出来,主动适应新的角色要求,不断更新与发展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新课改同成长,力求使自己从生存和享受的存在状态走向发展的存在状态。

2.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单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受到瞩目的程度看,其重要意义便可想而知。很显然,教师队伍的素质及其专业化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及学校的发展,更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正如某位学者所言:“教师的专业发展宛如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或火车头,可以带动其他各种层面的发展与改进。”尤其是在新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条件下,在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助推器。新一轮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人文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产生的。我们知道,课程改革将对教育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新课改中,教师承担着课程实施者的角色。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不断推进,关键在于教师。然而,我们目前的现实却不容乐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着实令人担忧。据调查,目前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群体对教学参考书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他们在课堂上更多地发挥着一个知识搬运工、传声筒的作用,只是单纯地将教参上的知识复制给学生。而一旦离开教学参考书,很多教师立刻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状况,更不要奢谈根据地方特点有选择地开发校本课程了。试想,这样的教师素养何以将新课程真正地推向课堂?它必将会严重阻碍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最终势必影响我们国家的百年大计。因此,要想使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必须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教师专业发展是其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对于“教师”这个概念,大家不会感到生疏,但不可否认,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最原始的主体身份。我们谂知教师之为教师的身份,却淡忘了他们首先是一个人的角色。我们一直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但却在无意中旁落了教师也是变化、发展的个体这个事实。其实,教师也有成长发展的需求。富兰和哈格里夫斯也曾指出,“当我们要了解教师发展时,必须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教师是一个‘人’。”通常而言,教师在身心上要比学生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完全成熟的个体。即便“一个教师在生理上都已趋近成熟,但在心智上任何教师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和空间”。而且,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终生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更应该好好诠释这一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读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区别 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潜意识里自然就会浮现出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其实,要做到真正透彻地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何谓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作为一种思潮,它的兴起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缘于社会各界对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的需求。基于此,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应该像医生和律师一样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专业人员,而不再是普通的职业群体。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是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该《建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可以说这时的教师专业化侧重于将教师的职业与其他职业作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专业地位及其提高,而真正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1986年霍姆斯小组发表了《明天的教师》的报告,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工作小组则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报告。在这两份报告中,都强调要重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保证教师能够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因而,由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演进的历程可以得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是从两个不同的维度界定的概念。“‘教师专业化’更多地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地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教师是专业人员,要有成为专业教育家的期许 教师的专业地位在学术界曾引起很大的争论。在这里,我们强调教师是专业人员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从社会角度来说,有点类似于师生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对教师有高的期许,才能最大限度的地激发教师的潜能,从而使教师朝着社会的期许努力;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只有将自己定位为专业人员并有成为专业教育家的期许,才会以专业人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断地向着理想的自我迈进,最终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专业教育家。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教师究竟是否具备专业人员的资格,更多地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过程中的不断成长。

教师作为教育者,要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意识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对无法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而且,美国学者伯克也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概念的基本假设是:‘教师需要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要有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持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意识,不能再固守“学生一杯水,教师一桶水”的陈旧观念;必须明白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已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重新自我定位,建立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修追求新我,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以丰富、专业结构得以完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最终逐步走向专业成熟。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鉴于教师专业发展之于新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自身以及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从而使教师借助新课程改革这一大的社会浪潮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专业发展意识 “小平同志不止一次提出‘解放思想’,当然这是针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政治体质改革而提出的,但其实这也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的改革,因为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必须首先打个观念仗,树立专业发展的意识。教师只有在观念层面上具备了专业发展的意识并理解专业发展是自身的发展需求,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持久的工程,教师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意识到专业发展是每时每刻都要做的课题。另外,教师还要意识到专业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更关乎到学生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因为“教师既是社会的代言人,又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学生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身为教师,务必要树立忧患意识,让专业成长成为教师自身的诉求。

2.有效运用教学反思 翻看近几年的教师教育文献,我们会发现“教学反思”是学者们普遍认为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最有效路径之一。美国著名学者、教育家波斯纳曾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而且,叶澜教授也曾谈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时刻谨记中国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领会思考之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给自己设定一个基本的要求:“每日三省吾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