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2012-10-11作者简介:吕兆杰(1980-),洛阳理工学院讲师。
汉英口译中去繁就简的价值分析
吕兆杰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摘
要:本文从Gile 的认知负荷模型和法国的释意理论出发,结合口译实例,对口译中的去繁就简原则加以分
析,并提出了替代省略,归纳概括等去繁就简的主要策略。
旨在为汉英口译的教学和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语教育;去繁就简;认知负荷模型;省略替代;缩略语中图分类号:
H31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8881(2012)
04-0095-02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xi Coal-Mi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2012年11月第25卷第4期Nov.,2012Vol.25No.4
作为一种翻译活动,口译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
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译员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随后把讲话人所表达信息准确、完整地译为目的语,口译对译员的要求很高,译员必须要熟练的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熟悉词汇,句型等差异,同时还要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张维为提出了口译基本原则,除了“顺句驱动,随时调整,适度
超前,信息重组,信息等值”
外,他特别提到了合理简约原则,所谓“简约原则”,就是译员不拘泥于原语表面层次结构和语量的多寡,在充分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简化语言形式、解释、归纳、概述原语信息,对原话进行高度提炼和浓缩后,摘取最为重要的部分,省略其次要部分,用目的语简洁地将其所包含的信息表达出来。
根据汉英句子习惯以及口译翻译原则,在汉英口译中,译员可以采用去繁就简的策略,这样才能保证口译任务的顺利完成。
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口译中的去繁就简原则加以分析,提出去繁就简的主要策略。
一、理论基础
讲话者一边思维一边发布,不一定在什么时候都会显得富有逻辑性和层次感。
在口译场合,难免会出现语句结构松散或者使用某些辅助性语言的情况,因此口语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的模糊与松散性”,毕竟语言内接近有50%冗余性成分,要对其进行了缩减或省略,从而简化了口译难度。
此外,在
认知负荷模型中,Daniel Gile 提出:(1)
SI =L +P +M +C L 指听力和分析,M 指短时记忆,P 指言语表达,C 指协调能力。
口译需要这几项能力。
作为该公式的
补充,他也指出(2)TR =LR +MR +PR +C ,即只有当
译员的能力总和能够满足要求总和时,口译才能成
功。
R 指能力要求。
此外,就每一单项任务而言,TR <TA ,LR <LA ,MR <M A ,PR <PA ,CR <CA (A 指译员的实际能力)。
根据这一理论,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应根据实际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处理能力在各项任务中的分配。
译员应当在L 阶段就积极地分析源语信息的主要信息,为了最大程度的传递主要信
息,译员应当主动省略源语中的空信息、
错误信息以及与篇章无关的信息。
对此类信息的省略和简化,可以减轻译员的认知负荷,使时间处理有意义的信息。
二、汉英口译的简约原则(一)指示语义替换。
重复,在修辞学上又称为反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英语和汉语都有重复的表达方式,但汉语的重复在使用范围、出现频率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英语。
英译时,对原文中重复部分省略、合并,来代替句中或上文已出现过的词语或内容,这是处理汉英口译中重复词语的最普遍方法。
使用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以及用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等来翻译重复部分。
(1)P154《口译教程》):“中国的科技发展离不
开世界,世界科技的进步也需要中国。
”如上原语如字面直译的话,口译员可以翻译
成:
China ’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at of the world ,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needs that of
·社会科学论坛·
95
China,too.但该译文会非常长,且不符合英文的习惯,显得译文冗余而且繁杂。
因此可以采用去繁就简的原则进行简化,这句话是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又翻过来重复强调了一下“中国的科技发展与世界密不可分”,译文中的翻译既译出了后面的话,又不会显得啰嗦。
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个人、事物或概念,有时也被称作“同名异称法”。
换词得当,可以避免单调乏味,使文字新颖别致。
(2)P478《高级口译教程》: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展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
我们认为,全球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第一句中“科技进步”出现了两次,如果在口译中都译出来,会显得啰嗦,而且费时。
在口译中可以采用替代的方式,把第二个“科技进步”用“its或whose”。
这样译文显得简洁明了,符合英语的习惯。
在第二句中,“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字面上出现了“竞争”和“较量”,但这两个词组都是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一个“competition”来连接。
“归根结底”是虚词,可以不用译出来。
(二)叠加语料合并。
要使用省略原则,就要在不影响原文主要信息传达的基础上,对重复的汉语成分进行合并。
(3)(《英语口译实务(二级)》P.308):我希望各位嘉宾和代表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启迪,开拓视野,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增强交流与互信,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在竞争中取长补短。
译文把重复的汉语成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启迪”合并为“feel free to air their opinions”,表面上丧失了汉语的语气和气势,实则是符合英文的习惯,殊不知这样的表达在英文里是十足的冗余。
(4)《英语口译实务(二级)》:2100万台湾同胞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
“骨肉同胞”与“手足兄弟”意义重复,故口译时删去“手足兄弟”(或“骨肉同胞”)。
在形式上也要养成习惯积累尽可能简短的表达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翻译中对信息的提取,Daniel Gile对言语信息的层次进行了划分。
他把言语分成以下四种信息:主要信息、框架信息、个人信息和语言构成信息。
这四类信息在意义提取时的重要性依次递减。
因此,在口译中可以省略意义不大的词句,这主要涉及到对个人信息和语言构成信息的省略。
(三)归纳概括。
在汉英口译中,有许多中国独有的表达方法,如"老、弱、病、残;五讲四美三热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多快好省地。
”这些许多中国特有的概念往往包含大量信息,很难找到英语对应的说法,通过归纳出实质,译为“the infirm,pro-mote moral standards,overall development,cost-effec-tively。
”归纳的使用一方面能使听众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极大的节省了译员的认知负荷。
此外,由于口语有如下特点:易位、追加、话语重叠、会话修补等等,如:
(5)陈德铭(汶川地震后商务部答记者问):当前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物资在成都是非常充裕的,甚至有的还是有点残羹阻在那。
“物资是充裕的”成为“最大的问题”不论在汉语里还是一文中,都是说不通的,译员通过语言修补,还原了“运输困难”这一现象。
这些语言特征都需要译员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既要达意又要简洁明了的目的。
(四)缩略语。
缩略语的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将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为此,英语中使用了大量的缩略语,缩略语通常按照字母连续读出。
(6)P224(《口译教程》):慎用“特保措施”,合理补偿因欧盟扩大对中方贸易利益的减损。
三、对口译教学和实践的启示
去繁就简原则在汉英口译中非常关键,其应用不仅不会影响译文质量,相反会意义更集中,重点突出,便于听众发现感兴趣的信息,达到他们作为媒体代表提问的目的,使泽文更流畅、简洁,更符合逻辑和表达习惯。
它是口译员常用的技巧,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更好的完成口译任务。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进行去繁就简的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听到什么翻译什么的缺点;实践中,译员应重视使用这一技巧,在忠实于原文主要信息的前提下,有步骤的理解处理冗余信息,使翻译出的英文更通顺自然,符合听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Franz Pochhacker.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M].R outledge,2004.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2005.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李长栓.汉英口译中应注意用词简洁[J].中国翻
译,1996,(6).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