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式复习方法
反刍式学习法
“反刍式学习方式”是人类最基本和最早自觉运用的学习方法 之一。人类的学习行为不是一次性行为,认知是一个过程。 对于反刍式学习方式的学理证明,中国人过去只有经验式的感 悟,缺乏系统的阐述,更没有心理学的研究。所以我们今天对 于这个人类最基本之一种学习方式,很需要进行“现代更新”, 首先要进行学习心理学的论证,同时予以现代学习论的方法重 构,即必须建立一种属于现代的“自主反刍式学习方法”。经 过现代更新之后的自主反刍式学习方法,它就是“自主反思的 学习方法”。我们新课改提倡的“反思”就有“反刍”的意味。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温故而知新”等话语都体现了“反刍” 的思想。这种带有回忆、回味、思考的大脑活动既是学习行为 的技术,也是心理学习的行为。
请讨论: 培养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有一位哲人说:“心态决定命运。”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却往往造成巨大的不同。很小的差异就是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的,巨大的不同就是成功和失败。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之中。长期以来,很多人已经习惯性地认为是环境制 约了自己。其实,真正制约你的并不是环境,而是你的心态。在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直接影响着你对周围 事物的理解。 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 生的成就。你的学习,就是你的生命的投影。天性乐观开朗、对 学习充满热情的人,都会认为学习是一项神圣的天职。 如果你对学习感觉厌恶,如果你对学习没有热情,如果你把学 习当成一种苦役,那你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不会有大的作为。当你 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时,你的学习生涯也将是光明的。
请讨论:
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
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
良好心态的培养,在于这个人的性格和看待一件事物 的态 度.性格偏急躁的人,容易上火,心情不易平静,这 类人日常饮食要注意少食燥热上火食物,注意心 理暗示,每每要发火时,努力克制自己,或转移注意力, 达到调节心态,控制情绪的效果.性格偏温和的人也要 注意日常饮食,(两种人群)都不宜暴饮暴食,多注 意运动与休息相结合,少生气,适当看些喜剧电影.处 事态度也很重要.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心太不 同, 所导致的结果也不同,一般来说,好的心态取决于乐观, 豁达,看得开,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杞人忧天 那不叫深谋远虑,那叫瞎想,生活中我们不能做一个瞎 想的人,要知足,俗话说得好,知足常乐嘛.当然知足不 等于没追求.不思上进.珍惜眼前,展望未来,好心态其 实很简单.
请讨论:
1.什么是反刍? 2.怎样反刍式学习?
反刍,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 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食 物的消化分两个阶段:首先咀嚼原料吞 入胃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 的食物反刍,再次咀嚼。学习是一个循 序渐进的过程,温故而知新,如食物的 消化,我个人把学习做一总结,归纳为 “反刍”式学习。
心安课:
如何培养良好的情绪
心安课:
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
成功人士拥有的4种良好心态
1、归零的心态 所谓归零心态,就是完全放下自己。 2、学习的心态 一个学习的心态很重要,将来的机会是属于会学习 的人。 3、创新的心态 相信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着通,通则 达。 4、付出的心态 人都怕失去,没有人不想得到,关键是要先付出。
请讨论:
你们平常是怎么做笔记的? 我们应该怎样做笔记?
怎样记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把所学的知识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为复习提供资料。俗话说:好记忆不如 烂笔头,因为你不可能“过目不忘”,所以必须记笔记。有的人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考试 也能考出好成绩,但这只是个别人。 在学习中,语文、政治、生物、化学等学科都需要笔记,有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如好 的解题方法,也可以摘录下来。总之,一个有头脑的考生必定善于记笔记,经过思考,找 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旧知识间的关联,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并通过归纳化简,使知识 经过浓缩有助于记忆。经常做笔记和阅读笔记,是带有总结性的复习,对巩固知识大有裨 益。 笔记有深有浅,谁做的笔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做笔记时可列提纲,把学习内容节录 下来;也可把知识的精髓或重要的部分原文摘录。笔记应包括内容大意和重要细节,还应 清晰易读。 记笔记是一种学习技能。不过,不论笔记怎么做,一定要在笔记本上标明题目,写明 页码,注明来源,并有一个简明的提示,以便在复习时易于查找。
除了笔记外,还可制做学习卡。这种卡片实际是一个可调整次序的活页笔记,它的最 大优点是便于携带。
笔记可记多也可记少,多与少取决于教材和个人需要。不要重抄笔记,重抄虽使文本 整洁,便于阅读,但重抄一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借阅他人的笔记由于没有自己的思路, 也不是常用的办法。不管怎么说,有笔记的复习比没有笔记要强得多。
四、重点难点突破 对所学 的素材要进行分析、归 类,找出重、难点,分 清主次。在复习过程中, 特别要关注难点及容易造成误 解的问题,应分析其关键点和易错点,找 出原因,必要时还可以把这类问题 进行梳理,记录在一个专题 本上,也可以在电脑上做一个 重难点“超市”,可随时点击, 进行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复习效果检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 习的效果会产生变化,有的淡化、有的模糊、 有的不准确,到底各环节的内容掌握得如何, 需进行效果检测,如:周周练、 月月测、单元过关练习、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等,都是为了检测学习效果。 检测时必须独立,限时完成,保证检测出的 效果的真实性,如果存在问题,应该找到错 误的根源,并适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校正。 目前市场上练习册多如牛毛,请在老师的指 导下选用。
譬如,当我们学完一篇材料,可从头至尾地清理一遍,找出这个材 料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分析各论点间有什么联系,经过概括归纳, 给每个论点加一个关键词,再把这些词语用一个结构加以连结。在 这个连接的模型中,把语义知识用点和线连接起来,点表示概念, 线表示概念间的联系。知识导图一般是树状的,把“主干”放在中 间,周围是带有颜色的“树枝”,再加上表示细节的“树叶”,这 棵大树便蔚然挺立。网络的层次愈高,所概括的事物愈多。如果把 许多由概念组成的知识画成一览无遗的知识导图,在你的头脑中出 现一张“知识网”,那么就把知识的要点、每个概念、各种现象以 及原理间的关系,清楚地展现出来,供随时取用。在考试时,就能 调用知识导图的结构联想出答案。 制作知识导图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也是用图像的方式对所学 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它使 原来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成为有 机联系的面。这个总结是由左、 右脑共同完成的,既简要地反 映了概念间的联系,又有推理 的功能。合理地运用知识导图, 非常便于记忆。
知识导图
在学习中,画一张知识导图,把所学知识用形象化的手段组织起来, 它能总结个人对知识体系的思考方式,并把这种方式记录下来,增 强记忆效果。 人脑是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的。左半球是语言、逻辑、数学、顺 序和词语的加工系统;右半球是韵律、节奏、音乐、图画、图案和 想象的空间辨认系统。可以说,大脑的左半球是“学术性”的,右 半球是“形象性”的,两个半球由胼体连接,构成了大脑和谐的工 作关系。但是,一般来讲,在学习中强调的是逻辑思维,对形象思 维的利用是很不够的,以致人的右脑常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制作 知识导图可以弥补这个不足。知识导图结合大脑左右半球的有关功 能, 把学习的内容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分类, 可用 于记录和思考,也便于保存在长时记忆中。 由于 知识导图同人脑的活动方式相连,所以它有助于人 的思 维活动,因此,心理学中称知识导图为思维导图。 知识导 图比记笔记来得容易,它的样式也很多,其中最让人 易于 接受的样式,是用各种层次的网络模型来表达的。
有请班长总结
系统学习五步法
探察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打开教材时,应简要地阅读一下前言和目录,阅读书中 的小标题、插图的图表等内容,以便对这个材料的结构、难易程度有个大致的了 解,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 发问,即自己提出问题。在这个步骤中,一方面要把注意力指向每个章节,把 主要内容同自己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记下出现在面前的每个问题。发问的目的 是把注意力引向一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做到通观明辨。因为,有疑才有问,疑是 思考的产物,问是学习的动因,通过有疑并解决了疑,就能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思 考能力。 阅读,指带着问题从头至尾地仔细阅读,切不可走马看花。要了解材料的细节, 对重要部分悉心回味,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也要通过阅读求得解答。阅读时书中的 内容都要精读,不能浅尝辄止。可边读边想,还可写眉批,做笔记,画知识导图, 写心得,用多种方法求得融会贯通,而后得出简明的结论。复述,指在阅读一个 章节后要掩书而思,回想一下刚刚学过的内容。通过复述检查自己记住了哪些, 哪些没记住,然后对那些没有记住的部分再次阅读,如此反复直到熟记为止。复 述花费的时间是有回报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阅读中,花80%的时间复述的学生, 要比用同等时间阅读的学生成绩好得多。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要定期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复习。在复习中要多看自 己的笔记,把笔记作为背诵 的提示,也可把材料的主要内容涂 上颜色或在文字下划线。经过复习、 背诵,记住应该记住的内容。
班会: 总结反刍堂堂清
主持:第五组
名人反刍读书事例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 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 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 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 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 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 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 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 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 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 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 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 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 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 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