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第5节 抗生素生产工艺

第十二章第5节 抗生素生产工艺


目前世界各国实际生产和应用于医疗的抗生素约120多
种,连同各种半合成抗生素衍生物及盐类约350余种。 其中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 及大环内酯类为最常用。 目前国际上应用的主要抗生素,我国基本上都有生产, 并研制出国外没有的抗生素—创新霉素。
3、抗生素的分类 随着新抗生素的不断出现,需要将抗生素进行分类, 以便于研究。今简要将常见的分类方法列述如下: A、根据抗生素的生物来源分类 微生物是产生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以放线菌 产生的为最多,真菌其次细菌的又次之,而来源于动、 植物的最少。
B、抗生素在农牧业中的应用
不少农用抗生素作用强、剂量小、且不易引起环境 污染,故受到欢迎。如春日霉素(Kasugamycin)对防治 稻瘟病很有效。
在畜牧业中可用以治疗和预防牲畜的疾病,以及作 为幼畜、幼禽的生长刺激剂。在兽医临床上已使用的 抗生素有四环类、杆菌肽等。
5、抗生素生产的工艺过程 现代抗生素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菌种→孢子制各→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
(1)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发现抗生素 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上以来,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 大幅度下降。但抗生素如使用不当,会带来许多不良后 果,例如细菌耐药性逐渐普遍,产生过敏反应和由于体 内菌群失调而引起的二重感染等。因此,应严防滥用,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剂量,并注意用药时的配伍 禁忌。
接种量一般相当于0.1%—2%(接种量的%,系对种子罐 内的培养基而言) 。 从一级种子罐接入二级种子罐接种量一般为5%-20%, 培养温度一般在25-30℃。如菌种系细菌,则在32-37℃ 培养。 在罐内培养过程中,需要搅拌和通入无菌空气, 控制罐温、 罐压,并定时取样作无菌试验,观察菌丝形态,测定发 酵单位和进行生化分析等,并观察无杂菌情况。
(5)抑制生物能作用的抗生素 如抑制电子转移的抗霉素 (antimycinl)。
E、根据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分类 (1)氛基酸、肽类衍生物 素。 (2)糖类衍生物 如链霉素糖苷类抗生素。 (3)以乙酸、丙酸为单位的衍生物 如红霉素等丙酸衍生物。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寡肽抗生
4、抗生素的应用
A、 抗生素在医疗上的应用
(1)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生的抗生素占一半以上,其中又以链霉菌属产 生的抗生素为最多。诺卡氏菌属、小单抱菌属次之。 这类抗生素中主要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四环类, 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多烯类,如制霉 菌素;放线菌素类,如放线菌素D等。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在真菌的四个纲中,不完全
19世纪70年代,法国的Pasteur发现某些微生物对炭疽杆
菌有抑制作用。他提出了利用一种微生物抑制另一种微 生物现象来治疗一些由于感染而产生的疾病。1928年英 国细菌学家 Flemling 发现污染在培养葡萄球菌的双碟上 的一株霉菌能杀死周围的葡萄球菌。他
此霉菌分离纯化后得到的菌株经鉴定为点青霉 (Penicillium notatum),并将这菌所产生的抗生素命名为 青霉素。1940年英国Florey和Chain进一步研究此菌,并
E、发酵
发酵过程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大量分泌抗生素。
接种量一般为10%或10%以上,在整个发酵过程中,
需不断通无菌空气和搅拌,以维持一定罐压或溶氧,在
罐的夹层或蛇管中需通冷却水以维持一定罐温。此外, 还要加入消沫剂以控制泡沫,必要时还加入酸、碱以调 节发酵液的PH。 有的品种在发酵过程中还需加入葡萄糖、铵盐或前 体,以促进抗生素的产生。
等。
B、根据抗生素的作用分类 按照抗生素的作用,可以分成以下类别: (1)广谱抗生素 如氨苄青霉素,它既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又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 (2)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如青霉素等。 (3)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 如链霉素等。 (4)抗真菌抗生素 如制霉菌素等。
(5)抗病毒抗生素 有一定作用。
此外,有时还需要加入某种促进剂或抑制剂,如 在四环素发酵中加入M-促进剂和抑制剂溴化钠,以抑 制金霉索的生物合成并增加四环素的产量。
(5)培养基的质量 培养基的质量应予严格控制,以保证发酵水平,可以通过 化学分析,并在必要时作摇瓶试验以控制其质量。 此外,如果在培养基灭菌过程中温度过高、受热时间过长 亦能引起培养基成分的降解或变质。
(2)抗生素的剂量单位 抗生素除了以重量作为剂量单 位外,更常用特定的效价单位。如一个青霉素效价单位 为能在50ml肉汤培养基中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 菌株发育的最小青霉素剂量;一个链霉素效价单位为能 在1ml肉汤培养基基中完全抑制大肠杆菌标准菌株所需 的最小链霉素剂量。 在抗生素已能被制成纯净的化学物质时,就可用重 量来表示单位,例如1mg青霉素钠盐相当于1667个单位; 1mg链霉素碱相当于1000个单位等。
对医用抗生素的评价应包括以下要求: 1)它应有较大的差异毒力,即对宿主人体组织或正常细胞只是 轻微毒性而对某些致病菌或突变肿瘤细胞有强大的毒害。
2)它能在人体内发挥其抗生效能而不被人体中血液、脑脊液等 所破坏,同时它不应大量与体内血清蛋白产生不可逆的结合。
3)在给药后应较快地被吸收,并迅速分布至被感染的器官或组 织中。 4)致病菌在体内对该抗生素不易产生耐药性。 5)不易引起过敏反应 6)具备较好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以利于提取、制剂和贮藏。
F、发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
发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其目的不仅在于分离菌丝,还 需将一些杂质除去。 (1)发酵液的预处理 发酵液中的杂质如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3)和 蛋白质在离子交换的过程中对提炼影响甚大,不利于树脂 对抗生素的吸附。 a 对高价离子的去除,可采用草酸或磷酸。如加草酸则它 与钙离子生成的草酸钙还能促使蛋白质凝固以提高发酵滤 液的质量。如加磷酸(或磷酸盐),则既能降低钙离子浓度, 也易于去处镁离子。
D、培养基的配制 在抗生素发酵生产中,
1) 各菌种的特性不一样,采用的工艺不同,所需的培
养基组成亦各异。
2) 同一菌种,在不同发酵时期,其营养要求也不完全
一样。
因此需根据其不同要求来选用培养基的成分与配比。
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前体等。
(1)碳源 主要用以供给菌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构
(4)四环类抗生素
为母核。 (5)多肽类抗生素
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它们以四并苯
如多粘菌素、杆菌肽等。它们多由细
菌、特别是由产雹子的杆菌产生,并含有多种氨基酸, 经肽键缩合成线状、环状或带侧链的环状多肽。
D、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分类. 根据抗生素对致病菌作用的机制,可分成五类: (1)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 (2)影响细胞膜功能的抗生素 如多烯类抗生素。 (3)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 如四环素。 (4)抑制核酸合成的抗生素 裂霉素C。 如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丝
抗生素生产工艺
1、抗生素概述
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索等一类化学物质的
总称。它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产活
动过程中所产生,并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 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质。 抗生素的生产目前主要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物合成。 很少数抗生素如氯霉素、磷霉素等亦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
B、孢子制备
生产用的菌株须经纯化和生产能力的检验,若符 合规定,才能用来制备种子。
制备孢子时,将保藏的处于休眠状态的孢子,将 其接种到灭菌过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下 培养5-7日或7日以上。 为获得更多数量的孢子以供生产需要,必要时可 在固体培养基上扩大培养。
C、种子制备 其目的是使孢子发芽、繁殖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菌 丝,后再逐级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级数的多少,决定于菌种的性质、 生产规模的大小和生产工艺的特点。扩大培养级数通 常为二级。 摇瓶培养是在锥形瓶内装入一定数量的液体培养 基,灭菌后以无菌操作接入孢子,放在摇床上恒温培 养。 种子罐中培养时,接种材料为孢子悬浮液或摇瓶 的菌丝,以微孔差压法或火焰接种法。
从培养液中制出了干燥的青霉素制品。经实验和临床试
验证明,它毒性很小,并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的 好多疾病有卓越的疗效。在此基础上1943—1945年间发 展了新兴的抗生素工业。以通气搅拌的深层培养法大规 模发酵生产青霉素。随后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索等品
种相继被发现并投产。
从50年代起许多国家还致力于农用抗生素的研究。 如杀稻瘟素(Blasticidin A),春日霉素(kasugamycin), 灭瘟素S、井岗霉素等高效低毒的农用抗生素相继出 现。 70年代以来,抗生素品种飞跃发展。到目前为止, 从自然界发现和分离了4300多种抗生素,并通过化 学结构的改造,共制备了约三万余种半合成抗生素。
其活性部分的化学构造,现按习惯法分类如下: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它们都包含一个四元内酰胺环。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它们
既含有氨基糖苷,也含有氨基环醇的结构。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麦迪霉素 (medicamycin)。它们含有一个大环内酯作配糖体,以苷 健和1-3个分子的糖相连。
成菌体细胞及代谢产物。 常用碳源包括淀粉、葡萄糖和油脂类。 使用葡萄糖时,在必要时采用流加工艺,以有利于提 高产量。个别的抗生素发酵中也有用麦芽糖、乳糖或 有机酸等作碳源的。
(2)氮源 主要用以构成菌体细胞物质(包括氨基酸、 蛋白质、核酸)和含氮代谢物。 有机氮源中包括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饼粉, 玉米 浆、蛋白胨、尿素、酵母粉、鱼粉、蚕蛹粉和菌丝体等。 无机氮源中包括氨水, 硫酸铵、硝酸盐和磷酸氢二氨等。 在含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量也 较多。
此外还可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抗生素用化学或生化方法进
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各种衍生物,称半合成抗生素, 如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就是半合成青霉素的一种。 随着对抗生素合成机理和微生物遗传学理论等的深 入研究,了解到它是属于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