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XXXXXX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XXXXX姓名:XXX 学号:XXXXXXXX摘要:消费文化是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覆盖了社会变迁、文化符号、意识形态等领域,其中又包括了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化等内容,它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消费文化经济发展关于这项课题的研究意义,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一、研究意义1、消费认同。
从消费文化研究的后现代主义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消费者的行为反映了其社会身份的变化与文化价值观的认同。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阶层结构呈现生梨型结构形态,在这种结构形态里各阶层都处在剧烈的分化重组中。
这种阶层结构所引发的深层次的矛盾、危机等必然地反映到了消费文化上。
2、消费的符号诠释。
从消费文化观点看,符号消费是消费的最终本质。
符号诠释有助于揭示消费行为。
例如,资源的占有和支配发生变化,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后果。
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拥有更多可支配收入后,往往期待对商业行为进行更多的监管。
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消费文化学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消费文化对消费从而对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使之协和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二、调查研究成果1、消费文化呈现如下特征:①具有鲜明的物质主义特征;②消费品的象征(符号)意义超过其使用价值;③消费文化具有外在的感染性。
2、当代社会变迁中的消费文化的兴起原因⑴科学技术革命, 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消费文化。
网络购物方兴未艾,各种电子媒介等声像结合的科技产物也借机蓬勃生长。
⑵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消费文化兴起的内在动力。
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闲暇时间增多也有力地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⑶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的运作, 制度的创新是消费文化产业兴起的制度保证。
以制度创新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启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世界发展趋势。
例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一周工作五天的作息制度。
从2000年起,一年法定的节日天数从6天增加到10天,并因此而形成了每年三个“黄金周”制度。
制度性休闲时间的增加,大大激发了城市居民参加休闲活动的热情,休闲消费文化也因此在城市广为流行。
可以说,休闲消费文化的兴起,构成我国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它是现代化历程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3、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居民消费发展的趋势是智能化、健康化、个性化、世界化。
这种消费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
但消费文化不是简单地反映消费生活,反映消费的发展趋势,而是渗透于消费领域,渗透于人们的消费生活之中,渗透于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环境之中,渗透于消费的各种方面,赋予它以文化的内涵,提高它的文化品位,从而提高消费质量。
4、广告传播表现和消费文化变迁的相互关系广告传播表现对消费文化的影响:在研究广告传播表现对消费文化作用的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消费文化的形成以及变化是在广告发挥说服作用,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基础上的,从很多成功的广告传播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消费文化主要影像符号的广告表现,也就是能够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广告诉求对消费文化的形成是有着显著影响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影响了消费文化中的话语再生方式;②通过广告传播表现能培育特定的消费阶层。
消费文化对广告传播表现的作用:一则成功的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往往能够激发我们潜在的需求、欲望、情感。
改革开放使国外的商品进入我国的市场,随着商品的广告宣传,消费文化也被介绍进来。
日本的家电、瑞士的雀巢咖啡、美国的可口可乐在社会上掀起了新的消费热点,从而使广告成了介绍外来文化的窗口。
我们说广告是影响和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的行业,但是并不等于说消费者消费趋势和文化的改变对广告的创作毫无影响,离开时代需要的广告最终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很小或者忽略不计的影响。
消费文化对广告传播表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①使广告中的形象具有符号化的特点;②通过话语环境控制消费主体。
5、后现代主义对消费文化的影响①后现代主义攻击艺术的自主性和制度化特征,发展了一种感官审美,即一种强调对初级过程的直接沉浸和非反思性的身体美学。
在消费文化中,追求美的身体就成为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出来。
为了拥有美的身体,人们不惜金钱,甚至不惜牺牲健康,铤而走险地尝试各种方法。
②后现代主义无论是处在科学、宗教、哲学,还是其他知识体系中,都暗含着对一切元叙述进行着反基础论的批判。
③在日常文化体验的层次上,后现代主义暗含着将现实转化为影像,将时间碎化为一系列永恒的当下片段的倾向。
因此,后现代的日常文化是一种形式多样与异质性的文化,有着过多的虚构和仿真,现实的原型和真实的意义都消失了。
但问题是,影像的过量生产和现实中相应参照物的丧失造成了一种浮夸的商品形式。
这也正是如今许多人都感觉到的消费之后没有感到满足,反而感到有些空虚的原因之所在。
④后现代主义所喜好的是对以审美的形式呈现人们的感知方式和日常生活。
这更多的是一种强调主观和个人的生活方式。
在消费文化中则表现为追逐眼前的快感,培养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
应该说,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还是消费文化,都体现了现代人们超越传统的试图。
但在超越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它们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异化现象。
后现代主义昙花一现地过时了,成为哲学史中的一部分,而在人们越来越理性的今天,消费文化也将得到合理的充实而变成真正对人类有益的文化形态。
6、休闲消费文化休闲消费文化在我国的出现,意味着休闲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被赋予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铁饭碗”的打破和竞争压力的加大,休闲已经从一种低层次活动(如恢复体力、消遣),变成了具有补偿功能和解压功能的活动。
休闲需求的满足方式,也越来越从自发活动转变为一种消费活动。
之所以发生这种转向,是同国家的休闲供给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休闲设施和产品的供给仅仅被看作国家所提供的福利,而不是产业,休闲供给由国家垄断,并被限定在较低的水平,休闲供给的种类也很少,选择范围十分有限。
不仅如此,在国家看来,职工的业余生活也是意识形态的战场,“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去占领”,因此,休闲生活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了。
尤其是在文革时期,受意识形态的束缚,休闲供给几乎到了凋零的地步。
很显然,既然休闲供给是一种福利和意识形态,休闲活动也就无法采取市场消费的方式。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国家的休闲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休闲的意识形态色彩被淡化,休闲的经济功能被加强。
一方面,休闲供给不再被看作仅仅是由国家提供的福利,而是看作一个产业。
国家允许并鼓励私营部门进入休闲供给领域。
休闲供给市场化的结果,使休闲服务和产品变成了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可以获得的消费品。
与此同时,由于市场部门对居民的需求更敏感,因此所提供的休闲产品更符合居民的需求。
这也就是为什么居民愿意花钱从市场获取休闲消费品的原因之一。
7、引导消费文化的措施科学合理的消费文化应该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协和。
引导正确的消费文化,应该做到:①应当提高全民文化意识。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要加速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改变教育福利性消费,加速文化教育的产业化,优化家庭消费结构,提高文化教育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
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强消费文化的教育。
文明消费、合理消费,科学消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消费方式是现代消费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消费者主权的基础工程。
三、研究不足就我看来,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不足之处在于:1、大部分学者着眼于消费文化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对其兴起的原因的调查停留在浅层次,而没有挖掘其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内在关联和必然性。
2、消费文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应从多方面入手,而不是只停留在分析消费者行为和结果上。
3、任何一项研究都应秉承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多进行实地、问卷等调查,多方面收集资料,才能获得较为准确而全面的研究成果。
4、对待这个课题不仅要探讨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我们的消费文化是什么,更应试图提出正确的、科学合理的消费文化是什么,即应该找出一种正确的符合社会结构的消费文化并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点。
四、未来研究方向从上述不足可以看出,关于消费文化兴起问题的研究未来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1、深层次挖掘消费文化产业与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2、解决什么是正确的、科学合理的消费文化3、结合消费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大力引导创新消费,用先进文化来引导消费生活,并渗透于消费领域的各个方面。
端正消费生活发展的航向,唱响文化的主旋律,提高消费的层次与质量,从而体现人的本质要求,体现消费的客观趋势。
4、在社会变迁中,消费方式、消费心理、商业伦理道德等也随之变化,可从这些方面着手,进行新的研究。
资料来源:1、《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5期《浅析消费文化对商业伦理研究的意义(袁艺舟)》2、人大经济论坛战略管理版3、百度百科,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