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及启示
( 11).15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
·10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15 期
确, 金融稳定难以定量, 也难以准确定义, 因此中央银行要取 得维护金融稳定的声誉远比取得传统的物价稳定的声誉要 政策意图很清楚 难得多。如果要增加中央银行政策可信性 , 设定, 并向公众及时透露、 很好沟通成为了关键。 在得出任何结论之前, 笔者认为, 不论中央银行是否负 它都将需要思考一些额外的问题 , 范围甚至包 责金融监督, 括从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内部组织结构等问题 。 相比概念性 和制度性问题, 它们可能看起来很微小 , 但是在笔者看来, 这 因此也并不是 些问题关系到我们所讨论的央行面临的挑战 , 可以忽略的。 三、 结语 本文介绍了后危机时代中央银行应遵循的四大行动准 则。简言之, 危机后政策框架应更加注重有效地抑制金融失 衡的积累; 对有可能埋下金融危机隐患的长期过于宽松政策 风险, 中央银行需要保持严重的关注 ; 对全球货币政策的外 溢效应, 中央银行需要以系统性的方式作出反应 ; 在履行新 的宏观审慎职能时, 中央银行必须一如既往地捍卫其独立 性; 在整个经济周期内, 中央银行需要以更长远的眼光 、 更系 统的观点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 上述结论对目前问题同样适用 。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 基于各国具体国情, 宽松的货币政策均需要适 时退出。政策利率及时回归常态将有助于抑制日益增加的 通货膨胀压力, 防止出现新的金融失衡积累 。 长期内, 这也 有助于捍卫中央银行得来不易的政策可信度 。 【参考文献】 1. aime Caruana. Central banking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which way forward after the crisis? speech at South African Reserve Bank 90th Anniversary Seminar,Pretoria, 1 July 2011 Claudio ( 2011 ), “Central Banking Post - Crisis: What 2. Borio, ,BIS Working Paper no. 353 Compass for Uncharted Waters? ” 3. Coase,Ronald H ( 1937 ) ,“The Nature of the Firm” , ? Eco4 : 16 : 386 - 405 nomica, Eichengreen, Barry, Eswar Prasad, and Raghuram Rajan ( 2011 ) ,“Rethinking Central Banking ” ,VoxEU. org,20 September 4. Goodhart, Charles AE ( 1988 ) , ? The Evolution of Central Banks,MIT Press 5. Hicks, John ( 1969 ) , ?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Kocherlakota,Narayana ( 2011)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Sovereign Default” , speech at the Sovereign Debt Seminar,CME Group - MSRI Prize in Innovative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s,Chicago,Illinois, 26 September 2011 7. Merton, Robert C ( 1995 ),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 Financial Management, 24: 2: 23 - 41 8. Ugolini,Stefano ( 2011)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the Long - Term Evolution of Central Banking? Evidence from the Past,Insights for the Present ” , Norges Bank Working Paper 2011
一、 日本本土固有的危机意识的来源及原因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 中日交流日 趋频繁, 谈论起来, 在国人的印象之中, 尤其对日本人超乎寻 常的危机意识深受感触 。纵观历史, 日本作为长期偏安一角 的岛国, 自身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 , 对外界也保持相当 的敏感度。日本人这样的危机意识有着深层次根源 。 作为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 , 国土面积十分狭小, 各种资源稀 缺, 除了少数资源例如林木可以保证自给外 , 大多数资源都 需要从外国进口, 这会对本国形成强大不自信感 , 当一个国 这个国家就 家连最基本的生存资源都要受制于他人的时候 , 会本能地产生危机感和不安全感 。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 加之日本人口密度却比较高 , 使 。 , 得原本就有限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更是稀缺 另一方面 日 地震频发。 又置身于汪洋大海之中 , 本位于太平洋地震带, 时刻都有被淹没的恐惧感 , 严峻的自然环境使他们同时时刻 , , 着深受海啸 火山爆发 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 可以说恶 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日本人与大自然抗争的能力 , 他们在任 何时候都会做出做最坏的打算 , 然后做最大的挽救, 这些强 烈的对未来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 已经深埋进他们的民族 特性中。 二、 日本人危机意识在各领域的表现 ( 一) 政治上。由于危机感很强, 日本的外交会经常突然 作出出乎意料的改变。明治维新时, 日本政府的政策一直是 “攘外” , 在本土多次发生袭击外国人 , 扰乱外国公务等事件。 可是, 日本政府之后又突然宣布门户开放 , 举国学习西方文 明。人人效仿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 并以之为时尚。 尤其二战 后日本战败, 日本对美国的态度转变迅速 , 为美国马首是瞻, 连美国政府都为之惊愕 。 这些都是日本自身对未来的不确 信感而导致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改变 , 目的就是获得自我肯定 “面子 ” 。 此外日本政治上的危机意识还 和得到所谓的本国 来自于地缘因素。 首先, 作为日本的近邻的中国 , 是一个地 大物博的国度, 这就无形中给日本产生了压迫感 。 从古代以 来, 这种无形的压力对日本造成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 出于自 身保护的目的以及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 日本政府发动了对外 侵略战争。但是随着周边诸多国家和地区都获得了长足的 发展, 这也使得本就诚惶诚恐的日本民族产生了更强的外部
比如说钓鱼岛事件, 独岛( 竹岛) 事件, 俄国的四岛领土 压力, 争议等以及日本政府内部政治体制的混乱等等 , 这些都使日 本感到内外交困。还有一个典型例子, 日本和中国同样是受 金融危机影响, 日本媒体报忧大大多于报喜 。 在各大媒体上 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一整版的新闻内容, 竟是经济下降、 减 少、 倒闭、 赔偿、 景气恶化、 赤字等字眼。 日本媒体上处处传 递消极的信息, 难怪日本人不紧张忧虑 。 ( 二 ) 生活上 。 日本民族这样强烈的危机意识造就了这 个民族的勤劳勇敢 , 勤俭节约 。 在日常生活中就表现地淋 日本生产的商品很多都销售 漓尽致 。 很常见的一个例子 , 到海外 , 这样就造成了本民族在经济发展的制约和物质生 活上的压力 , 日本人常常发动全民性的能源紧张演练活动 , 无论收入高低 , 他们都会在甚至一度电一滴水上精打细算 , 这也体现了日本人自我约束和管理的强烈思维方式 。 出租 车司机搬行李时从来都是快步小跑 , 人们工作起来卖命 , 即 , 。 , 使大半夜 处处可见人们在办公桌前加班加点 还有 日本 人每当进屋 换 鞋 子 , 一 定 要 把 鞋 子 的 脚 尖 朝 外 整 齐 摆 好。 看似平常无奇的小事 , 我们看来无非就是出门穿起来方便 , 日本人讲究礼节整洁 , 但这种习惯的形成与他们的危机意 他们便可以很快穿 识有着内在关系 。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 上鞋离开现场 , 几秒钟的时间也许就会得到生还希望 。 这 也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 。 这也成为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思维 定式 。 此外 , 在日本的各电视上会常插播一些危险预测节 目, 比如模拟情景 , 然后让参与者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措施加 以应对 ; 小学中学大学 , 经常组织灾害应对模拟训练 , 这使 他们在真正面对灾害时大大提高了冷静和高效的行动率 。 日本的建筑物中 , 不管都市 , 还是在乡镇 , 房屋绝对高度抗 震, 每幢大楼 、 房子从建材到设计都有精细的规划 , 且给人 十足的安全感 。 ( 三) 文学及影视作品上。 日本的这种内心深处无处不 在的危机意识, 在文学及影视作品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 作家 《日本沉没 》 小松左京的代表作 发表于 1973 年。该书虽是部 科幻小说, 但一经出版便立即成为日本战后第一畅销书 。 一 , “日本沉没” 时间 成为当时日本最热门的话题 。 后来, 小说 《日本沉没》 被翻拍, 电影 诞生。这也成为日本历史上最有代 。 表意义的影片 这部作品描述了日本在 ( 下转第 19 页)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15 期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及启示
□应 俊
【内容摘要】 作为四面临海的岛国日本 , 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 这种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造就了日本国民身上始终具 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 。这种危机意识在政治, 经济, 文学、 音乐、 美术以及影视作品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 在全球 一体化的今天, 分析这位强邻的灾难意识和危机干预应变机制 , 对于我国而言有些不容忽视的作用 。 【关键词】 危机意识; 文化传统; 地理位置 【作者简介】 应俊,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语学院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