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朝鲜半岛地缘政治格局和外交战略框架综述朝鲜半岛地缘政治格局和外交战略框架李寒秋北大在线·燕园评论首发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支轴。
它周边的三个国家中国、俄国和日本呈三角对立的地缘政治态势。
就朝鲜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来说它最适合充当一个中立国,在中、俄、日三个大国之间发挥缓冲和平衡的作用。
但是朝鲜半岛目前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部分,其中南部被当今东北亚以外的霸权国家——美国占领控制。
美国在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列岛驻军使得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使得大国力量对比的因素失衡。
朝鲜半岛上的对峙从三大国鼎立变成了(苏联)俄国、中国和朝鲜对峙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格局。
这六个相关国家中,如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突然崩溃,那么这种格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有根本的变化。
站在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上来说,不能接受在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就放弃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接受朝鲜半岛局势的大变动的结果。
中国的对策就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以维护朝鲜半岛目前的格局。
在东北亚大国博弈以及朝鲜半岛上两个政权的武装对峙中,中国不应追求超过本国力量控制范围以及与自身利害关系不符的外交目标,只能将事态尽力导向自身力量足以控制的范围内以及利用盟友加强自身的外交战略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
最近的朝鲜核危机应作如是之看:一个国家在外交斗争中所能采取的措施以及实际收益由这个国家在地缘政治环境中的类型和权力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而决定。
这种客观事实和客观限制不会因为国家领导人的隐蔽意图和公开表态而改变。
像朝鲜这样的一个弱小国家所能采取的实际行动以及行动的效果是有限的,因此东北亚大国博弈的本质不会因为这次核危机而改变。
中国只有借鉴历史经验,分析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才能够制定有效与合理的外交战略框架,以捍卫我国在朝鲜半岛的国家利益。
朝鲜的独立自主地位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关于朝鲜外交种种可能性应该有一个框架性的认识。
朝鲜领导人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不应该只根据公开的谈话来决定,而应该站在朝鲜的角度上去分析地缘政治处境和国家利益,去分析朝鲜目前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体系。
关于朝鲜的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问题,中国更不应该加以过多的关注。
西人云,对人性不抱什么希望,就不会过多地失望。
既然中国与朝鲜之间不是同志加兄弟,那么中国必须坚决以自我为中心,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来规划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政策,必须以纯粹的地缘政治眼光和均势外交政策来推行对朝政策。
美国对当年朝鲜内战的干涉以及长期在朝鲜半岛的驻军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如果朝鲜领导人曾经公开声称希望美国留在朝鲜半岛,即便是统一以后也可以。
那完全是空头人情,毫无意义。
美国是否在朝鲜半岛驻军,不由朝鲜领导人决定,不会根据朝鲜领导人的喜怒哀乐而变化。
美国在朝鲜半岛驻军,是出于美国的东北亚战略的全盘规划,是为了防止中、日、俄三国联合起来在东北亚地区排除美国的存在。
美国当年在日本、台湾岛和朝鲜半岛南部同时驻军,是东北亚大棋局上互相呼应和牵制的三枚棋子。
为的是防止日本、朝鲜和中国走上彻底的民族主义外交政策的道路。
只要美国不放弃本国的单极霸权,保持对竞争对手和潜在敌人的战略遏制,美国是不会自动撤出在朝鲜半岛南部的驻军的。
朝鲜问题终将有一日获得解决。
朝鲜的统一前景有强烈民族感情的支撑。
这种感情的客观存在,既体现在韩国民众对国家领导人的选择过程中,也体现在朝鲜在韩国民众中依然赢得了相当的尊重和好感。
朝鲜毕竟是掌握在朝鲜人的手中,不管它的经济存在着什么问题,它毕竟维护了独立的姿态。
而一个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归根结底将赢得其他国家的尊敬。
不管朝鲜如何弱小,毕竟它能够在关键地区和关键问题上对美国的霸权地位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和对美国的全球外交战略形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而这就是朝鲜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价值之所在。
最近的朝鲜核危机仅仅是一种戏剧化的姿态,它改变不了问题的本质,即朝鲜在东北亚大国博弈中的弱势地位。
无论是朝鲜拥有核武库,还是美国正式以书面方式保证不进攻朝鲜,都不能保证朝鲜的“绝对安全”。
核武器的最大威慑作用就在发射架上,而撕毁条约对于美国来说是家常便饭。
中国以明智和现实的态度,改善朝鲜的弱势地位,避免朝鲜走向极端化的道路,将中国不情不愿地拖入一场大战中。
因此,以中朝经济融合以及中朝军事同盟为手段达到逐步取消朝鲜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制止朝鲜挑起危机同时也制止其他国家对朝鲜的任何侵犯的可能,这是唯一的选择。
盟友是由地缘政治格局的外交权力结构决定的,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韩国无法摆脱附庸地位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韩国在美国的长期占领和控制下,参与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韩国不可能改变目前的这种经济上和军事上的依附地位,那么它在朝鲜半岛局势中所能够起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
如果韩国从美国的军事占领下解放出来,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中等强大的发达国家。
这也是朝鲜保持独特的军事体制以及开发核武器,以平衡韩国的经济实力的原因之一。
朝鲜与韩国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很像法国与德国的关系。
从利害关系的角度出发,朝鲜领导人未必希望美国彻底离开朝鲜半岛南部。
相反,美国的最高利益是无论局势如何变化都要维持在朝鲜半岛的驻军,未必会无条件支持以韩国主导来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
因此,朝鲜要求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个外交步骤是合理有效的。
这也是中国进行外交斡旋的一个公开标的。
中国目前的外交行为模式并不是今天才确立起来的,是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路径的。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付出了极为巨大的牺牲,对朝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却与这种巨大牺牲不相称。
究其原因,就是中国外交传统中的地缘政治眼光和均势外交手段已经被放弃长达两千年的时间。
在一九四九年以后虽然在争取大国地位的斗争中时有神来之笔。
但是还过于意识形态化了。
把敌人和朋友看得那么绝对,以至于在外交格局大变动和自身外交战略大调整的时候,出现了一连串的外交战略上的脱节和宣传与实际行动上的自相矛盾。
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就中国外交的风格来说,僵硬老化的意识形态术语,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外交,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战略,奇怪地混合在一起。
这种状况想必也是被很多国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如同意大利的战略家加富尔在拿破仑三世特立独行和自相矛盾的外交政策中看到了亚平宁半岛统一的希望一样。
韩国政治家想必也在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中,看到了朝鲜半岛统一的希望。
因此韩国才会有突破意识形态的障碍与中国建交的外交大转变。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即便这个国家十分仁慈与慷慨也是如此。
不管是日本还是韩国,都不可能接受美国的永久占领和控制。
这两国反对美国的态度会随着具体的形势而有所变化。
但是它们都要利用中国的影响来达到国家独立、复兴和统一的根本目标。
中国作为它们的邻国和一个潜在的大国,也必须在外交上做好被其他国家利用和与其他国家搞配合的准备,并且预先为本国谋划统一的根本大计。
美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军事存在和对台独势力的操纵是最大的障碍对于中国来说,朝鲜问题与台湾问题密切相关,不可能只单纯地考虑其中的一个。
当年朝鲜战争的爆发,最大的刺激因素恐怕就是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这使得中国迅速统一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在二次世界大战方兴未艾之时,美国战略家斯皮克曼就在《民主与和平的地理学》中写道,“我们早晚要建立一个世界政府,废除各个国家的独立主权。
我们必须借助我们雄厚的国家力量,以此作为战后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基础。
这是为了美国的最高利益!”他把中国当成美国控制欧亚边缘地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必须警惕未来形成一个强大统一集权的中国,警惕它获得能力把它的势力影响扩张到西太平洋沿岸。
但只要中国统一还未完成,中国就难以构成这种威胁,所以在日本战败以后,美国在远东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必须防范中国成为这个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中美两国的直接干涉和冲突,使得朝鲜南北分裂和台湾事实独立的两种格局都稳定下来。
中国虽然争得了大国地位,但是却无力将美国势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和台湾岛。
在随后的越南战争中,由于中苏分裂的大背景,中国也不希望美国彻底从亚洲撤出。
因此中国也尽量避免在越南战场上与美国进行公开战争。
而且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为了联美抗苏,为了拉拢日本,中国在很多原则性的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中国在大国外交上的制约,首先就将面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
台湾问题虽然无关中国的全球大战略,但是对于中国的国家威望和历史情感有着极大的刺激作用。
美国目前的政策虽然不是谋求军事控制台湾,但实质上是把台湾作为外交杠杆,用来摧毁和干扰中国。
台湾分离在中国母体之外,被敌对势力掌握,这至少是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的巨大制约和威胁,将制约中国的外交行动自由。
朝鲜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中亚问题是中国的周边外交的三大难题,中国必须改善自己的地缘政治处境,既不能让霸权国家无限期地在中国的战略边疆地区保持主导地位,也不能让未统一的国土长期游离于母体之外,对中国形成强有力的制约。
美国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东北亚的外交策略就是在加剧对手之间的冲突的同时,同时与它们建立最密切的联系,这样它们之间的冲突就能够更好地为美国的利益服务。
中日之间、中俄之间、日俄之间、中台之间、中韩之间、日韩之间都存在着大小不同的矛盾,而美国与中国、俄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的双边关系相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美国在东北亚战略格局以及中美力量对比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地位。
而在东北亚地区中,美国唯一无法加以有效制约和操纵的势力就是朝鲜。
朝鲜目前的外交策略是尽量争取生存空间和经济援助,在保持与中国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俄国、日本和欧盟各国的关系。
朝鲜领导人这次宣称只与美国谈判,而拒绝其他国家斡旋以及在早些时候宣称即便南北和解后也希望美国继续留在朝鲜半岛。
其真实的意图就是打算以政治上的妥协换取经济上的好处,放弃强硬的反美态度和武力统一的立场,承认美国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接受美国的某些保护条款,与美国建立直接的和正式的外交关系或对话机制。
这样朝鲜就能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利用中美之间的冲突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尤其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也将效法他的父亲金日成,极力避免噩梦成真——中美之间达成妥协将朝鲜问题与台湾问题对等解决即中国默认韩国在美国的支持下吞并朝鲜,而美国默认中国统一台湾。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国家地位正常化的问题都与美国相关。
因此,中国对朝外交是中国对美外交大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方面不可能无视美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存在,另一方面不能以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态度为标准。
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中国对朝鲜影响的削弱和控制力的放松,有可能使得朝鲜孤注一掷,采取极端行动挑起朝鲜半岛危机,从而将中美两国直接拖入冲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