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已经很多年了,老师们的课堂的确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下面我 就个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先谈谈我在课堂教学方面做了哪些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新理念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新形势、新课改,广大教师不 断开拓创新,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以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课程改革纲要》 为指导,以严谨、求是的态度,立足汉寿一中的实际情况,认真、扎实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 工作。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经过改革,我个人的教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我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 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 和交流的主动学习,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 学改革给我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我的成长。 其次、我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改往日的教法,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 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 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辅助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互动、和谐、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 精神. 我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能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体现教学目标 的理解和运用.课堂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 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生物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和信心.同时,我在生物教学中也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整体表现,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更加注重教与学方式方法的 改变,探索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我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能通过情境 的选择与设计,探索过程的组织,为学生留有更多的参与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注重师生互动与合作交流,以及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 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忙起来,动起来.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试图改变单一的教学 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探索和运用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 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与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 有所用,,获得必要的生物知识,在生物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表明,孩子 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 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 践(如实验动手能力)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 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实验中真正得到落实并产生效益,不 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长期以来的传统理念和教学造成的思维定势,新旧思想的碰撞,会产 生新的问题和新的困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创美好 的未来,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
虽然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需要去摸索,去总结,去革新。 下面我就来谈谈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回想过去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我发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时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新的教学大纲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要求老师和学生 对生物科学信息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这使得我们老师在完成教学内容时无法给学生过 多的时间去实验,去独立的思考,去研究,或者做得实验来,又无法正常地进行合理科学 的课堂教学。总是感觉到精力严重不足。所以我觉得未来课堂教学改革还必须不断完善, 而且要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 新,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更成功。 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有很多种,我认为主要是要在教学中究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 教学方式,信息教育技术手段改革上下文章,用功夫。为什么必须“改课”呢?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 么目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含义是“课程改革”;另一个含义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 改革”的主要责任在国家,学校的责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为了实施新课程必须有 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线教师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新课程实验的主阵地。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理想的 课程转化成现实的课程。 教学的主力军是谁?教学要依靠谁?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 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 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为何这一理念难于落实?主要原因(制约瓶 颈)在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 、“题海战术”,学生整天被动应付,上课要专心听老师无休止的讲解,下课要做那些没完 没了的作业,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学习”、“合作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其结果必然是学生 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 传统教学方式没有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没法体现。换句话说,只有改革传统教学 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 体地位”与“主导作用”两者是相关联的。 “课改”必须“改课”,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 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探索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 学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好比不剪辫子就是“清朝”,剪了辫子就是“民国”。 课堂教学改革,改的是模式,革的是观念。 司机的启示:生活中我们很佩服司机会认路、会走近路,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原因 是司机职责在肩,都是主动的,而乘客是被动的,漫不经心的,因此,他们不能轻易地找 到目的地。在我国传统教育中,老师就像司机,而学生就像乘客。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
“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当越来越多的功利需求冲击人 们的心灵,家长望子成龙,教师看重统考排名,越来越多的家长教师将自己需求转嫁于孩 子们身上,我们的孩子便开始去接受很多本该是“鲜花”的“饲料”。知识原本是美丽的鲜 花,学习应该是快乐的,然而,现在的学生却感到无味、无趣、无奈。 许多学生上学后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与折磨,应试的重压已经使人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快乐。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最不想上的是文化课,最累的是做作业,最怕的是考试,最想的是睡 觉。 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与现有的评价机制和管理体制息息相关。 传统教学模式信奉的观念是:老师讲了,学生就会了。学生会做题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所以,老师就拼命讲,学生课后就拼命地做。管理者们评价教师往往看教师“讲”的 如何,所以教师就在“讲”上狠下功夫,教师们在“讲”上乐此不疲。教师课上讲,课下 讲,自习时间还要讲。于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随之产生。专家们虽然认为满堂灌不好,强 烈呼吁要改变满堂灌的做法。但是评价教师时又大多用“讲”的标准。所以满堂灌仍然改 变不了。专家们,包括很多一线教师都意识到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消灭满堂灌!但现实 情况是满堂灌仍然占据着课堂! 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管理者们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教案,要求教师 们认真讲好每一节课,每节课都要抓住重点,对重点知识要重点讲解,要求教师认真批改 作业,因为批作业是了解学情的有效方法,甚至对重点学生要面批面改。 要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们要认真听每一节课,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的作业,要做各 种各样的试卷!老师们要求学生堂堂清,堂堂清不了就日日清,日日清不了就周周清,周 周清不了就月月清,月月清不了就年年清,年年清不了就三年清。三年到了,学生清不了, 可是,已经毕业了。 对照新课程理念,反观目前仍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课堂,有五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 思: 1 是反思“我们的课堂状况”。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说打住吧,教师说 我不累,这就是我们传统课堂,甚至目前不少课堂的真实写照。 2 是反思“讲授法”。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快速地传递“知识”(实际上知识不能传递, 我们能传递的仅仅是有用或无用的信息)。最大的弊端在于使人厌学。 3 是反思“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旁观者?”当学生学习、思考、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被 教师用所谓的勤奋讲授无限制地占去的时候,他们自然就变成了学习的旁观者。 4 是反思“学生怎样才是学会?”我们这样认为,学生听懂了就是学会了,会做题就 是了不起。实际上,做题可能只是学习的开始。只有能够展示思想、观点、方法甚至问题, 学以致用,才是学会。 5 是反思“我们进行的是什么教育?”无限制占领学生的时间显然不是素质教育,也 不是应试教育,因为即使为了学生应试,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 作、探究。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大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不仅使学生 不会思考,而且使学生连应试的能力也失去了。这样的教育既非素质教育,也非应试教育, 而是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坚决改革的教育。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量,先进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非常 必要的,如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采用制作”微课”或者”慕课”,如微课可以很方便的解决一些时 间少,信息量大的课程,最好是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然后再在教室里使用,这样既解轻了老 师课堂教学的压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生物实 验和实践.这样可以给学生减负,让学生即能学好文化知识,又能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和其他的活动,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应能更多地应用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和社会活动中,让学生 体会到 知识的作用,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