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历史-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1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8届高三4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表明西周

A. 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

B. 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

C. 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说明西周时期天命观、政治系统(周王)、宗族系统(大族长)三者的融合,故B项正确;A项错在“有效地”;C项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错误;“稳定了统治秩序”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西周的封君权力来自于周王,并且通过周天子上达天听,这实质上反映出西周政治、宗族和天命的联系。

2. 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答案】B

【解析】“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这反映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属于道家,故B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儒家主张仁、礼,故C错误;法家主张严刑酷法,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对人为的角度理解,再对比各家学派的主张,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2 3. 下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地区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代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唐代 32 11 32 24 5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 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 B. 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D.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答案】D

【解析】材料可见,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唐代治水次数比其他地区增加的更多,这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农耕经济地位迅速提高,故D项符合史实和材料;唐代,江浙等黄河流域的治水次数可见,长江流域的治理超过了黄河,故A项错误;B项的“显著成效”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C不正确。

4. 就整个宋代社会而言,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而是较多。如大诗人陆游的妻子唐婉,在和陆游离婚后而改嫁;又如,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王安石的儿媳庞氏,岳飞的前妻刘氏等等。这从侧面反映出

A. 理学尚未影响到社会生活 B. 商品经济影响民众婚姻观念

C. 宋代朝臣和名士的示范作用 D. 宋代社会生活相对较为开放

【答案】D

【解析】材料“就整个宋代社会而言,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而是较多”说明宋代社会生活相对较为开放,故选D;宋代理学逐渐影响到社会生活,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商品经济的信息,排除B;宋代社会新都开放并非朝臣和名士的示范作用所致,排除C。

5. 下表是对苏格拉底审判情况统计,这反映出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有罪票数 无罪票数 死刑票数 反对死刑票数

怠慢6000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281220票 361票 140票

3 神和蛊惑青年 人 制 票

A.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广泛性

B. 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C. 公民的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

D. 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审判结果”等信息可知,陪审法庭以“怠慢神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故可知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排除A项。审判人员是抽签选举产生,无法确定其素质高低,故C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而是强调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排除D项。

6. 在罗马法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的雕像。在雕像的背后,镌刻古罗马法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这反映出

A. 罗马帝国治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B. 古罗马境内实现了人人平等

C. 古罗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然法理念 D. 罗马妇女已经获得了公民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反映罗马法追求公平正义的法律观念,故选C;材料无法证明是否属于罗马帝国,排除A;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不可能人人平等,排除B;罗马妇女不可能取得公民权,排除D。

7. 下表为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单位:量(吨),值(海关两)

由上表可知

4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 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 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 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答案】C

【解析】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开平煤矿产煤的一部分用于清政府,更多的一部分用于民用,达到“分洋利”的目的,客观上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故C项正确。开平煤矿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的发展没有解决清政府财政困难,没有达到“求富”的目的,故排除B项。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

点睛:洋务企业前期主要是军事企业,后期由于资金、燃料、运输等问题,兴办的主要是民用企业。军事企业很明显就能够看到它们与封建势力的关系,而民用企业虽然表面上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实质上依然无法脱离与封建势力的关系,特别是它兴办的目的。

8.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孙中山将共和与尧舜禹自治共和时代联系起来,并认为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这说明孙中山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批判君主专制,没有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故A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继承儒家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9. 抗战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发文谈到:?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毛泽东的上述言论表明

A. 中国共产党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B. 国民党窃取了抗战胜利果实

C. 蒋介石在抗战后期已经放弃了抗战

5 D. 中国主要矛盾由外向内转变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争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的争论,说明中国主要矛盾由外向内转变,故选D;材料是形象的说法,没有表明国共彻底决裂的信息,排除A;材料是在抗日战争前夕,抗日战争没有结束,排除B;材料没有表明蒋介石在抗战后期已经放弃了抗战,排除C。

10. 1964—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城市4个,扩建了70余个新兴工业城市,重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特色。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

A. 制约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

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受到了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

D.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C

11. 2016年11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907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A. 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

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 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

D. 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尽历史责任”指的是反抗卖国的资产阶级梯也尔政府,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限制资产阶级措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历史责任”无关,故排除ABD。

点睛:通过材料关键词“镇压”,明白材料对当时执政的政府持否定态度,则对巴黎公社的行为持肯定态度,故肯定了巴黎公社的爱国主义色彩。阅读材料时,注意材料的语气和情感色

6 彩。

12. 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这一事件的历史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罗斯福新政

评价 学者

新政没有解决下列根本问题: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财富和令人吃惊的生产潜能为所有美国人造福。这个问题必然引起的政治也没有解决。 霍华德·津恩

新政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一些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 洛克腾堡

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 桑托斯

A. 最终以失败告终

B. 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C. 具有阶级局限性

D. 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

【答案】C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

——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