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卵巢上皮性肿瘤

第二节:卵巢上皮性肿瘤

第二节 卵巢上皮性肿瘤
卵巢上皮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占原发性卵巢肿瘤50%-70%,占卵巢恶性肿瘤
85%-90%。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很少发生在青春期前和婴幼儿。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
发上皮,生发上皮来自原始体腔上皮,具有分化为各种瞄勒上皮的潜能,向输卵管上皮分化,
形成浆液型肿瘤;向宫颈粘膜分化,形成粘液性肿瘤;向子宫内膜分化,形成子宫内膜样肿
瘤。
卵巢上皮性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交界性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上皮细胞
增生活跃、细胞层次增加、核异型及核分裂象增加,但无间质浸润。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
转移率低、复发迟。
【病因】
未产、不孕、初潮早、绝经迟等是卵巢癌的危险因素,多次妊娠、哺乳和口服避孕药是保护
因素。针对这些现象,有学者提出持续排卵的假说。理论上,持续排卵使卵巢表面上皮不断
损伤和修复,修复过程中卵巢表面上皮细胞可能发生突变,增加卵巢上皮包涵囊肿形成的机
会,从而诱发卵巢癌。5%-10%卵巢上皮肿癌有家族史或遗传史。绝大多数遗传性卵巢癌
和BRCAI基因突变有关,少数和13号染色体的BRCA2基因突变相关,与遗传性非息肉
性结直肠癌综合症也有关。
【病理】
卵巢上皮肿瘤组织学类型主要有:
1、 浆液型肿瘤
⑴浆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多为单侧,球形,大小不等,表面光滑,
囊性,壁薄,囊内充满淡黄色清亮液体。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柱状上
皮。
⑵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占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10%。中等大小、多为双侧,较少在
囊内乳头状生长,多向囊外生长。镜下见乳头分枝纤细而密,上皮复层不超过3层,细
胞核轻度异型,核分类象<1/HP,无间质浸润,预后好。
⑶浆液性囊腺癌:占卵巢良性肿瘤的75%。多为双侧,体积较大,囊实性。结节状或分
叶状,灰白色,或有乳突状增生,切面为多房,腔内充满乳头,质脆,出血、坏死。镜
下见囊壁上皮明显增生,复层排列,一般在4-5层以上。癌细胞为立方形或柱状,细胞
异型明显,并向间质侵润。
2、 粘液性肿瘤
⑴ 粘液性囊腺瘤:占卵巢良性性癌的20%,恶变率为5%-10%。多为单侧,圆形或
卵圆形,体积较大,表面光滑、灰白色。切面常为多房,囊腔内充满胶东样黏液,
含粘蛋白和糖蛋白,囊内很少有乳头生长。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
柱状上皮;可见杯状细胞及嗜银细胞。偶可自行破裂,瘤细胞种植在腹膜上继续生
长并分泌黏液,在腹膜表面形成胶东样黏液团块,极似卵巢癌转移,癌细胞呈良性,
分泌旺盛,很少见细胞异型和核分裂,多限于腹膜表面生长,一般不侵润脏器实质,
称为腹膜粘液瘤。
⑵ 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一般较大,单侧较多,表面光滑,常为多房。切面见囊壁增
厚,有实质区和乳头状形成,乳头细小、质软。镜下见细胞轻度异型性,细胞核大、
深染,有少量核分裂,增生上皮向腔内突出形成短粗乳头,上皮细胞不超过3层,
无间质侵润。
⑶ 粘液性囊腺瘤:占卵巢上皮性癌20%。多为单侧,瘤体较大,囊壁可见乳头或实质
区,切面为囊实性,囊液混浊或血性。镜下见腺体密集,间质较少,上皮细胞超过
3层,异型明显,并有间质侵润。
3、 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 良性肿瘤,较少见。多为单方,表面光滑,囊壁衬以单层柱状上
皮,似正常子宫内膜。囊内被覆扁平上皮,间质内可有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交界性
瘤很少见。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占卵巢上皮性癌的2%,多为单侧,中等大,囊性或实性,
有乳头生长,囊液多为血性。镜下特点与子宫内膜癌极相似,多为高分化腺癌或腺棘皮
癌,常并发子宫内膜癌,不易鉴别何者为原发。
组织学分G1、G2和G3级,组织学分及对预后的影响较组织学类型更重要,分级越高,
预后越差。
【治疗】
首选手术治疗。较小的卵巢良性肿瘤常采用腹腔镜手术,恶性肿瘤多采用剖腹手术。
1、 良性肿瘤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对侧卵巢情况决定手术范围。年轻、单侧良
性肿瘤应行肿瘤剥出或卵巢切除术,保留患侧正常卵巢组织和对侧正常卵巢;双侧
良性肿瘤应行肿瘤剥除术。绝经后期妇女应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切下肿
瘤后应剖开肿瘤观察判断肿瘤良、恶性,必要时作冷冻切片组织学检查,明确性质
以确定手术范围。疑恶性肿瘤应尽可能完整取出,防治肿瘤被剥破、囊液流出,癌
细胞种植于腹腔。巨大良性肿瘤可穿刺放液,待体积缩小后取出,穿刺前须保护穿
刺周围组织,以防止被囊液污染。放液速度应缓慢,以免腹压骤降发生休克。
2、 交界性肿瘤 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参照卵巢癌手术方法进行全面的手术分期或肿瘤
细胞减灭术。复发病例也应采取手术治疗。年轻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Ⅰ期患者可保
留正常的子宫和对侧卵巢。化疗只适用于有残留病灶和复发患者。
3、 恶性肿瘤
⑴ 手术治疗:是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主要手段。第一次手术的彻底性与预后密切
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