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软膏剂与贴膏剂
等量递加
混匀至无颗粒感即得
3、制备器械: ①油脂性软膏:软膏刀、板(小量) ②有液体或刀板困难者:乳钵 ③大量用机械(三滚筒研磨机)
4、特点为:不如熔和法方便省力。
立
式
软
膏
(二)熔和法 普遍使用
灌 装
适用性:
机
①基质熔点较高,常温不能与药混匀者
②主药可溶于基质时
③适于大量或小量制备
特别适用于含固体的基质
(3)半固体粘稠性药物:如鱼石脂,有一 定极性,不易与凡士林混匀,可先与等量 蓖麻油或羊毛脂混合后,再加到凡士林等 油脂性基质中。
(4)共熔性成分共存时 (樟脑、薄荷脑、麝香草酚) :研磨
共熔 + 基质
混匀。
单独时 + 少量适宜溶剂
溶解 + 基质
混匀(或溶于约40℃的基质中)
(5)中药浸出物:
浓缩
2、测定方法: 兔背、眼粘膜涂敷、贴敷手臂、大腿内侧, 24小时,无发红、起泡、充血、或过敏。
(四) 稳定性
1、项目与要求: 性状(稠度、酸碱度、涂展性)、鉴别、含量 测定、卫生学检查、刺激性等在一定时间内应 符合规定。
2、测定方法:加速试验法 软膏装入密闭容器中填满:
恒温箱(39℃±1℃) 室温(25℃±3℃) 1-3个月,上述项目应合格 冰箱(5℃±2℃)
2、药物中有不溶性的固体药物应预先用适宜方法制成细粉 3、可加入乳化剂、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吸收促进
剂等附加剂 4、粘稠性适当,易于涂布, 5、性质稳定:无酸败、异臭等变质现象, 6、用于溃疡创面的应无菌 7、除另有规定,软膏剂应遮光密闭储存 8、包装材料不与药物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第二节 软膏剂的基质
影响小,易洗 释放药物及皮肤穿透性能均比油脂性基质强 不适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5、适用:O/W型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穿透皮肤一 般比其他基质快,适用全身作用的软膏
〈二〉常用乳化剂
1、肥皂类 一价皂——最常用的是有机碱与硬脂酸形成的
基质(o/w型),涂后水分蒸发成硬脂酸膜而保 护。
多价皂 ——由二三价的金属(钙、镁等)氢 氧化物与脂肪酸作用形成 w/o型乳剂基质
一、软膏基质的选择
1、基质的作用:赋形剂、药物载体 (使软膏剂具一定的稠度、粘着性、涂展性) 2、选用适宜的基质是制造符合治疗要求、品质优
良的软膏剂的关键。 3、选择依据:据药性、基质的性质及用药目的来
具体分析合理选用。
理想基质的要求
1、性质稳定 2、无生理活性、刺激性和过敏性 3、有适宜的稠度,易涂布,在不同温度、不
述一般搅拌、混合后若不够均匀细腻,可通过 研磨机进一步研匀。
4、制备器械:水浴 + 蒸发皿。蒸气夹层锅。三滚筒 软膏研磨机。
(三)乳化法 1、适用:乳剂型基质 2、操作方法
水浴80℃
油溶性物
熔化
加热
水溶性物
≥80℃
混合搅至乳膏状
3、油、水两相混合方法:
加入
①含少量分散相的乳剂系统:分散相
连续相
药粉 药粉
研匀 + 基质(等体积递加法) 糊状 + 基质(等体积递加法)
液体成分 (液蜡、植物油、甘油等)
(2)药物可溶于基质时: ①油溶性药物:
溶解于液体油中,再与油脂性基质混匀, 制成油脂性软膏剂。
②水溶性药物:
溶于少量水中,再与水溶性基质混匀,制 成水溶性基质软膏剂;
也可用少量水溶解后,用羊毛脂吸收后, 加到油脂性基质中。
二、常用基质
1、甘油明胶:特适于含维生素类营养性软膏 2、淀粉甘油:可用作眼膏剂的基质 3、纤维素衍生物类:
不能与强酸及汞、铁、锌等重金属离子配伍 。 4、聚乙二醇类:重要的亲水性基质
不可与苯甲酸、鞣酸、苯酚合用,不能与含酚 类的防腐剂(羟苯酯类)合用
润滑、保护作用差,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干燥 主要作防护软膏
•液体(煎剂、流浸膏剂)
稠膏 + 基质 混匀
研磨
•固体(浸膏)+ 少量水或稀醇
糊状 + 基质
混匀
(6)受热易破坏或挥发性药物,应等到基质冷却
至40℃以下再加入,以减少破坏或损失。
三、制备方法
(一)研和法
1、适用
基质的各组分及药物在常温下能均匀混合
不耐热的药物
2、操作方法
研和
适量基质+药粉
糊状+其余基质
(三)乳剂型基质 (又称乳液型基质)
〈一〉概述
1、定义:乳剂型基质是油相与水相借乳化剂的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混合乳化,最后在室温下形成半固 体的基质
2、组成:油相(固体或半固体)、水相、乳化剂 3、类型 (1)水包油(O/W)型:又称“雪花膏” (2)油包水(W/O)型:又称“冷霜”
4、特点 对油、水均有一定的亲和力,对皮肤正常功能
(3) 适用:能与多数药物配伍,特适于遇水不稳定 药,特适于皮表病变
不适用:急性炎症和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 不能与较大量的水性药液配伍
(5)加入羊毛脂、鲸蜡醇等可增加吸水性;
2、固体石蜡和液状石蜡
S(solid):调节基质硬度 L(liquid):调节基质稠度
3、硅酮 :理想的疏水性基质
对皮肤无毒、无刺激,润滑、易涂布,不妨碍皮肤正常 功能,穿透好,不污染衣物。
制备过程:基质处理→配制软膏→灌装→包装
一、基质的处理(油脂性基质)
1、质纯:直接取用
2、质差:
加热
细布
150℃ 1h
基质
熔融
纯基质
即得
或七号筛热滤 蒸气夹层锅灭菌、除水
二、药物的加入方法
1、原则:减少软膏剂的局部刺激。 2、要求:制剂均匀、细腻,不含固体粗粒,药物分 散越细,药效越好。
3、加药方法: (1)药物不溶于基质时,碎成过六号筛的粉末 少量基质
油腻性大、疏水性强 ,释药性能差,不适用于 有多量渗出液的创面,不易用水洗除。 适用
适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油脂性基质(强疏水性基质)分类
烃类 类脂类 动、植物油脂等
〈一〉烃类
1. 凡士林 ——最常用的油脂性基质
凡士林(软石蜡)
(1)分类: 黄凡士林、白凡士林
(2)特点 优点:无嗅味、无刺激性,有适宜的粘稠性和涂 布性,可单独用作基质 缺点:释药性、皮肤穿透性差,吸水性差
2、配制用具和包装材料灭菌 3、制备注意事项 采用无菌操作法 药物不溶于基质时,将其粉碎成能通过
9号筛的极细粉, 减少对眼部的刺激
膏 体 封 尾 机
(四)质量检查
金属异物、粒度、装量、微生物限度检查 用于伤口和眼部手术的眼膏剂应无菌检查
五、举例
1、乙基吗啡眼膏基质
1、卡波姆
在水中迅速溶涨,但不溶解 低浓度形成澄明溶液,高浓形成半透明凝胶 特适合治疗皮脂性皮肤病的凝胶剂的制备 不能与盐类电解质、碱土金属离子、阳离子聚
乳膏应做耐热、耐寒试验
55℃恒温6小时
应无油水分离
-15℃放置24小时
一般雪花膏基质不耐热 38-40℃不破裂为合格。 室温下,以转速2500r/min进行离心法 测定,半小时不应有分层现象
(五)粒度 (六)装量 (七)无菌 (八、微生物限度
二、软膏剂的包装与贮藏
1、常用包装材料: 金属盒、塑料盒、蜡纸盒等 大量生产多采用锡、铝或塑料制的软膏管, 不能与药物或基质发生理化作用。包装的密封 性要好。
2、贮藏:应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以免基质、药物的均匀性受影响或产生 化学分解。
作业
• 软膏剂制备方法有哪几种? •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有哪些项目?
第五节 眼膏剂 (一)概述
定义 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 供眼用的灭菌膏状制剂。
特点 1、疗效持久,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有助于 角膜损伤的愈合 2、刺激性小,适合于水不稳定的药物
一、概述
定义 凝胶剂是指药物与能
形成凝胶的辅料形成的均 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 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剂型。
按分散系统分类
水性凝胶 单相凝胶
油性凝胶
双相凝胶(触变胶)
二、水性凝胶基质
常用的有卡波姆、海藻酸钠 和纤维素衍生物等
特点 优点:涂布性好、不油腻、易洗除,能吸收 组织渗出液,不妨碍皮肤正常功能、粘度小,有 利于药物的释放 缺点:润滑性差,易失水、易霉变
2、硫酸化物类:常用的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又称 月桂醇硫酸钠),用于配制O/W型乳剂基质
3、高级脂肪醇和多元醇酯类
①十六醇(鲸腊醇)及十八醇(硬脂醇) : 主要起辅助乳化剂(w/o型)作用,在O/W型乳 剂基质的油相中起稳定、增稠作用 。
②硬脂酸甘油酯 :同上 ③脂肪酸山梨坦(司盘)与聚山梨酯(吐温)类
(三)乳膏剂 水杨酸乳膏
(四)糊剂 复方糊剂
第四节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与包装贮藏
一、质量检查
(一)主药含量测定 (二)物理性质的测定 (三)刺激性 (四)稳定性 (五)粒度 (六)装量 (七)无菌 (八、微生物限度
二、软膏剂的包装与贮藏
一、质量检查
(一)主药含量测定
用适宜的溶剂将软膏剂中的药物提出后 按药品标准测定含量
(二) 物理性质的测定
1、外观:色匀、细腻、无污物、无粗糙感 2、熔程:近凡士林,按药典测 3、稠度:以插入度表示
如:o/w型基质,25℃时插入度为200-300 4、酸碱度:按药典方法测定
(三) 刺激性
1、要求:软膏剂不能有刺激性 涂于皮肤或粘膜时,不得引起疼痛、红肿或 产生斑疹等。
(控制PH、药物、基质不得过敏)
第五章软膏剂与贴膏剂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1、软膏剂: 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 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乳膏剂: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 质中形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