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生儿黄疸-新进展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新进展ppt课件
Rh溶血病
不常见 重度 显著 较常见 显著 很少 大多数 Rhd,e,c(汉0.5%) RhD,E,C 显著 阳性 阳性 阳性
ABO溶血病
常见 中-重度 轻 罕见 较轻 约半数 不一定 O(多数) A或B 轻 改良法阳性 阳性 阳性
新生儿溶血病如何诊断?
病史
母亲有不良分娩史,母亲和婴儿有溶血病的 血型特点
症状 新生儿生后很早出现黄疸,且进展很快
体征 可有水肿、苍白、肝脾肿大
辅助 母、子血型 检查 血常规(Hb、HCT、网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新生儿溶血病三项检查
-
17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病
地域特点:
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等地发生率高。
遗传特点:
本病为性联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男性多发。
肝脏 摄取
+
Y、Z 蛋白
白蛋白 葡
萄转
糖移 醛酶
肠
结合
酸
胆红素
肝 循 环
-葡萄糖醛酸
苷酶
粪胆原 粪胆素
21 排出体外
肝细胞性
先进 良 天行 性 性性 复 胆家 发 汁族 性 酸性 肝 合肝 内 成内 胆 障胆 汁 碍汁 淤
淤积 积症 症
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管性
混合性
肝 肝 肝内胆管缺如
感代
胃
外内
*新生儿溶血病(同族免疫性溶血)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85.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4.6%
母子血型不合
O Rh(-)
A或B 相对轻 Rh(+) 比较重
红细胞 抗体
频率 黄疸 苍白 水肿 肝脾肿大 第1胎受累 下1胎更重 母血型 婴儿血型 贫血 直接Coombs’试验 抗体释放试验 血清游离抗体
•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丰城市人民医院儿二科 詹明亮
-
1
定义(definition)
• 新生儿黄疸 • 生理性黄疸 • 病理性黄疸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黄疸
-
2
定义(definition)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在体内 积蓄造成皮肤粘膜黄染。
染谢 肠
胆 胆 Caroli病
性性 外
管管
肝肝 营
性 性 硬化性胆管炎
病病
养
胆胆
相
汁 汁 朗罕细胞性组
关
淤 淤 织细胞增生症
性
积积
-
22
* 新生儿肝炎
肝细胞受损 对胆红素代谢异常
• 宫内病毒感染引起(TORCH)
-
24
TORCH
• Toxoplasmosis 弓形虫
• Rubella
风疹
• Cytomegalovirus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
3
黄疸
-
4
黄疸 -- 胆红素代谢过程
珠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素
经肝、胆管 分泌和排泄
肠道
胆绿素
-
未结合 胆红素
肝脏
肝脏 摄取
+
Y、Z 蛋白
白蛋白 葡
萄转
糖移 醛酶
肠
结合
酸
胆红素
肝 循 环
-葡萄糖醛酸
苷酶
粪胆原 粪胆素
5 排出体外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生成较多(红细胞破坏) 2. 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 肝脏功能不成熟(摄取、结合和排泄) 4. 肝肠循环增加
化验特点:
除红细胞形态和网织红细胞异常外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是常用的筛查方法 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是确诊方法 19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有明显的家族史
• 一般于48h内起病
主要表现是贫血和黄疸,黄疸严重者可发生核黄疸, 并需要换血。部分患者经常发现脾脏增大。
• 实验室检查:
时内红细胞破坏过多 • 临床一般情况好,纳佳,无病理征象 •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是早产儿需要区别对待
*时间: 出现:生后2~3天 高峰:4~5天 消退:足月儿 7~14天 早产儿 3~4周
*水平: 峰值足月儿: <205.2mol/L (12mg/dl) 早产儿: <257 mol/L (15mg/dl) 上升幅度: <5mg/dl
*性质: 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病理性黄疸
• 出现过早(24h内) • 程度严重
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范围 足月儿: >205.2mol/L (12mg/dl) 早产儿: >257 mol/L (15mg/dl) 进展过快:每天上升超过85 mol/L (5mg/dl) • 消退延迟(足月儿>2W,早产儿>4W) • 退而复现 • 血清直接胆红素>26mol/L (1.5mg/dl)
新生儿黄疸分类(classification)
可分为:
1.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 jaundice) 2.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
-
7
生理性黄疸
• 很常见,50%足月儿,80%早产儿 •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而产生 • 主要原因: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和生后短
-
11
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
足月儿: >205.2mol/L (12mg/dl) 早产儿: >256.5mol/L (15mg/dl)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代表性疾病
常见病因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代表性疾病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1. 新生儿溶血病(母子血型不合,同族免疫性溶血) 2. 红细胞酶缺陷(G-6-PD缺陷症等) 3. 红细胞结构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4. 感染
血涂片:见小球形红细胞,数目多少不等(1%-30%)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红细胞脆性:增高
若轻症患者特别球形红细胞数目少、红细胞脆性正
常时,需要做红细胞孵育后脆性试验和自身溶血试 验才能确诊。
-
20
黄疸 -- 胆红素代谢过程
珠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素
经肝、胆管 分泌和排泄
肠道
胆绿素
-
未结合 胆红素
肝脏
发病特点:
起病可早可晚,大部分于生后2~4天出现黄疸; 部分患儿因感染或接触氧化剂而发病
-
18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病
临床特点:
有时会出现急性溶血(浓茶样尿、贫血) 贫血轻重不等且不一定与黄疸相平行。 进展较迅速,严重者在1周内发生核黄疸甚至死亡。 若及时治疗黄疸多于7~10天后逐渐消退。
• 生理性黄疸存在个体差异 • 95年~99年,调查876例正常足月母乳喂养
Tbil 204±54.7mol/L (11.9±3.1mg/dl) 34.4%新生儿Tbil >205.2mol/L 14.3%新生儿Tbil >256 mol/L •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分并非绝对 如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