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汇率是国家平衡内外部经济最重要的变量,该文以农产品贸易为研究背景,分析汇率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及农业政策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本文在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收集、数值计算、理论分析、查阅资料等步骤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且得出结论。
关键词:中美贸易;人民币汇率变动;农产品贸易;
从我国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一直是稳步改革,长期保持稳定,但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出乎意料地佃快。
截至2008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10%,是2006年3.35%升幅的2倍多。
这大大高出国内外机构年初预测的升幅,因为市场普遍认为官方的底线是人民币一年升值不能超过5%,人民币汇率大幅变动引起了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注。
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逐步接轨,中国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在逐步加大,中国因素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趋势下,人民币汇率的杠杆作用无疑凸现出来。
长期以来,美国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国也一直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
由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走势可知,1992.1998 年,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增长缓慢,从12.6亿美元增长到22亿美元,年均增长12.5%。
1998年受国内需求不足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与1997年相比还下降了0.54亿美元。
1999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特别
是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w T O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到2007从23.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100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48.5%。
2007年中美农产品贸易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2.33%,其中出口额45.98亿美元,进口额67.2亿美元,贸易逆差21亿美元。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中美农产品贸易收支出现了大幅的波动。
改革初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较小。
与之相应,中美农产品贸易收支波动较小,中国对美农产品贸易的逆差维持在2亿美元左右。
2005年10月以后,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逐步攀升,中美农产品贸易收支出现了剧烈的变化。
特别是每次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新的关口时,中美农产品贸易收支均出现了大幅的波动。
如2006年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8.1的关口时,中美农产品贸易收支扭转了多年的逆差局面实现了3016.7万美元的贸易盈余。
2007年3月,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了7.18时,中美农产品贸易逆差创造了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达到83893.3万美元。
此后,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不断上升,中美农产品贸易逆差维持着低位的波动。
2005年末的累计进口增长56%先下降后增长,短期内出口增速下降相对较慢,而进口增速下降相对较快。
截至2008年6月,累计出口同比增长1.87%,而同期的累计进口同比增长近200%,经过短期调整后,出口增长继续下降,而进口增长则相对上升。
一、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因素
通过前面实证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农产品贸
易收支,但是必须明确的是,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决不仅仅
单纯由汇率制度及汇价水平决定的。
它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所处经济周期、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他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及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等等。
我们下面分析一下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因素,以便在提出应对汇率变动的政策时,做一全面的参考。
1、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长期因素
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
高度互补的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从长期来看,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商品结构相对稳定。
就美国而言,它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尽管其农业劳动力数量较少,成本较高,但劳动生产率高。
同时,美国早已进入现代化农业生产阶段,它发展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科学技术装备最新的高效农业。
与美国相比,中国虽然耕地面积也较大,但丘陵密布,不利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尽管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不高,生产率偏低,但是农业劳动力数量较多而且所需成本较小。
同时,中国农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充裕的农业劳动力正好适应这一阶段中国的国情。
高度互补的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相对稳定和透明的中美农产品贸易政策以及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中美农业生产和贸易,决定了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在较长的时期内拥有稳定的发展趋势。
而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不断增强,有
利于中国向美国购买更多的农产品。
相反,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导致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向美国出口的农产品减少,长期下去,中美间农产品贸易逆差也就逐步拉大。
因此,从长期来看,中美农产品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短期因素
a.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特性
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有别于制成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逐渐推进,中国国内的农产品产量已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国进口美国农产品存在一定的需求刚性。
b.中美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措施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因而单纯追求农产品的数量,而对农产品的质量和检验标准并不重视,这为他国对华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创造了条件。
在中国目前遭受技术性壁垒限制的出口企业中,40%的企业受到欧盟限制,27%受到美国限制,25%受到日本限制,8%受到韩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限制,如果单独从国别来看,美国无疑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中遭遇技术壁垒最多的国家。
同时,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覆盖范围广,法规体系复杂,执法体系严谨,单边主义色彩鲜明。
宋海英2005年研究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生与我国农产品出口成反向相
关关系,贸易壁垒一发生就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下降4314.12百万美元,由此可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都非常强烈。
c.自然气候的变化对农产品贸易影响
自然条件极大地影响着农业的生产和贸易,尤其是突发的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影响极大。
如2006年入夏以来,我国干旱、台风、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明显加重。
受此影响,2006年下半年,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出
口贸易额大幅下降。
二、政策建议:
(1)稳定和优化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
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
(2)实施竞争性农业发展战略,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特别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我国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并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整来加大政府对弱势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同时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为国际市场提供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出口退税与我国农产品出口严格呈正相关关系,出口退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增加516.68百万美元(宋海英,2005) 。
因此,有必要合理制定贸易促进政策,完善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提高大宗农产品及其加工
制成品出口退税率,努力降低农产品成本。
(4)政府应考虑实际的购买力、对外贸易、通货膨胀等因素综合确定人民币的官方名义汇率,而在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方面,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滞后效应需加以重点考虑。
参考文献:
宋海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南京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百度文库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