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区司法局“十三五”规划纲要 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根据区发改局《关于开展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对承担我区“十三五”规划的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教育等相关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评估,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目标及任务的进展情况 (一)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以及问题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教育、帮扶、引导工作稳步推进。一是严格落实矫正制度,加强重点人员管控。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相关档案,建立了“6+1”帮教模式,将各项专项整治、隐患排查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全面开展对特殊人群的大排查活动,着力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天罗地网”。二是与团区委协调,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帮扶、引导。邀请台安监狱心理矫正工作者,对未成年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状况评估,通过量表和测试做出评估结果,从思想根源入手,减少重新犯罪风险。2016年至今年6月底,全区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95人,累计接收1036人,累计解除845人,正在社区服刑191人;受理省内外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监狱委托审前社会调查委托217件,累计受理471件;安置释解人员共计524人,累计安置1095人;到省内各监所衔接共计221人, 2
累计衔接510人;组织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1689人次,个别谈话教育762人次,进行心理辅导37人次,组织社区服务829人次。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制度逐步健全。一是完成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法律服务惠民平台建设工作。定期组织法律顾问参与基层法律服务,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二是推进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制定了《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业务进驻区市民服务中心。目前,该方案正提交区政府党组会审议。三是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建设。对1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97个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和“148”平台建设进行督查,完善制度、改善设施,全面加强基层法律援助服务站(点)的规范化建设。四是逐步健全完善了15项法律服务制度,把未成年人、军人军属以及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等困难家庭纳入了援助对象。2016年以来,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76件(其中诉讼案件359件,非诉讼案件1017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42.6万余元;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活动126次,提供法律服务500余人次,解决群众法律问题259件,参与化解矛盾纠纷92件。 (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工作模式正在建立,“大调解”格局逐渐形成。一是建立“警民联调”、“诉调对接”调解工作机制。将人民调解员派驻进入联调工作室,与派出所民警配合开展联调工作;与区人民法院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人民调解组织在调处纠纷中遇到疑难复杂 3
问题时可要求人民法院给予指导、帮助。二是大力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委会建设,目前区住建局等3家单位完成调委会建立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16个,其中人民调解委员会115个,人民调解室1个。全区共有人民调解员729人,全区省级规范化调委会总数107个,占全区调委会总数的92%。2016年至今,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2946件,调解2946件,调解成功2946件,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100%。 (四)“七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全民法律素质不断增强。一是高标准启动“七五”普法规划。2017年6月召开了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会上表彰了“六五”普法先进集体和个人,下发了《区委、区政府转发<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委发〔2017〕9号)文件,对“七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二是通过成立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年度机关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将普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等系列措施,使“七五”普法领导体制不断健全,制度更加完善,经费得到保障。三是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动全民普法、全程普法、精准普法。2016年至今,共组织送法“进机关”39次,“进乡村”33次,“进社区”378次,“进学校”128次,“进企业”54次,“进网络”发布微博、微信普法信息789条,浏览量近8万次;累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材料百余种21万余份,各类普法宣传物品40余种1.4万余件,直接受教育干部群众14.9万余人次,提供和接受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2018 4
年开始,区司法局将“法律六进”拓展为“法律八进”,即以精准普法为理念,探索推广“入户式”普法,开展送法“进家庭”活动;以加强对人民军队的法治宣传教育为新目标,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 二、规划实施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突出抓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2016年以来,区社区矫正中心依法严格落实基础排查、手机定位、预警预防、应急处置等环节,建立了高效的维稳工作体系。一是加强社区矫正等特殊人群管控。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纪律意识,严格执行外出请假、集中教育、社区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对社区矫正列为“严矫”的、有再犯罪倾向的、“轻刑快办”等社区服刑人员管控力度,确保我区社区服刑人员无重新犯罪,无违规违纪行为,坚决防止发生社区服刑人员等特殊人群人员因脱管失控而造成重大刑事案件和极端个人暴力事件。二是健全完善社区矫正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开展社区矫正专项检查,管理措施得到不断完善。三是推进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无缝衔接。全区各街道均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在各社区(村)成立了帮教小组,形成了6+1的帮教模式。加强与公检法部门衔接配合,协调人社、民政等部门,切实解决刑释人员就业、临时性救助、低保、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积极寻求社会力量帮助,在山南建立了一处安置帮教基地,为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二)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按照区“十三五” 5
规划纲要发展目标要求,坚持以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一是稳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将法律援助范围从低保人群扩展到低收入家庭人员,不断加强对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和老年人的援助力度,对困难群体做到应援尽援。二是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积极推动社会律师参与,建立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法律服务惠民平台,为村(居)民及辖区企业提供公益性法律咨询等服务,实现了法律服务在村(社区)的全覆盖。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惠民活动。利用日常工作和重要节点,采取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提供现场(电话)法律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为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 (三)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我局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紧抓不放,呈现了纠纷量下降,调解满意率上升的良好态势。一是每年坚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重要时间节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将“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人民调解工作始终。二是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落实矛盾纠纷发现机制、研判机制和解决机制等工作制度,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台账和研判会议纪要,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主动指导、推进涉及房产物业、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 (四)深入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严格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广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深化法治创建。一是全面加强重点对象和全社会普法。 6
与区法制办配合,制定出台《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推动全区形成普法合力。完善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等4项制度,以“法律八进”活动为载体,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单位、网络和军营广泛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推动群众性法治文化传播。开展了“区法治书画摄影作品巡展”“法治谜语竞猜活动”“法治主题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积极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开通了“铁东普法”微信公众号,建立了全区普法工作交流QQ群,进一步加强全区普法信息资源整合和各部门间沟通交流合作,畅通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渠道。三是加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建设活动中,制定了区法治创建活动标准,全区各相关单位均开展了法治单位、法治学校等创建活动,基层民主法治创建率达到100%,全区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矫正模式单一,安置帮教基地少。矫正监管网格化机制还不完善,各相关部门衔接配合还有待加强。二是基层法律服务有待进一步拓展。对基层法律调研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三是全区人民调解组织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单位调委会围绕涉企矛盾纠纷需加强调解力度。四是基层司法人员配置不足,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开展培训的质量不够高,基层人员素质能力还有待提升。五是法治宣传形式单一,全区成规模的法治文化阵地很少,普法知晓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