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信息广告和非信息广告
信息性广告——传递产品的“硬”信息,包括产品的存在、价格 传递产品的“ 信息,包括产品的存在、 信息性广告 传递产品的 和产品的物质形态等;非信息性广告——告传递产品的“软”信息, 告传递产品的“ 信息, 和产品的物质形态等;非信息性广告 告传递产品的 除了传递产品存在的信息以外,不传递任何其他信息, 除了传递产品存在的信息以外,不传递任何其他信息,大多数电视 广告都属于这一类。 广告都属于这一类。 信息性广告和非信息性广告分别适合搜寻品和经验品的信息传递, 信息性广告和非信息性广告分别适合搜寻品和经验品的信息传递, 并且分别使搜寻品和经验品具有了信息差异。 并且分别使搜寻品和经验品具有了信息差异。 搜寻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通过自己的检查就可以知道商 品质量的商品; 品质量的商品;经验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以后才能知道其 质量的商品。 质量的商品。
产品差异的运用
信息差异与先发优势: 信息差异与先发优势: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产品质量信息的 导致先行者产品和后发者产品之间形成了信息差异 先行者产品和后发者产品之间形成了信息差异, 不对称 ,导致先行者产品和后发者产品之间形成了信息差异,使先 行厂商具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 这种信息差异主要是由于,对于未知质量的产品, 这种信息差异主要是由于 , 对于未知质量的产品 , 消费者需要支 付质量信息的搜寻成本,对其评价必然低于已知质量的产品。这种 付质量信息的搜寻成本,对其评价必然低于已知质量的产品。 低评价就给在位者通过定价策略遏制进入提供了可能。 低评价就给在位者通过定价策略遏制进入提供了可能。 再者,先驱产品树立了质量声誉,而且法律对先驱品牌、 再者 , 先驱产品树立了质量声誉 , 而且法律对先驱品牌 、 商标的 保护,也向消费者传递了足够的质量信息, 保护,也向消费者传递了足够的质量信息,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 信任和忠诚
产品差异的运用
非信息性广告和垂直信息:厂商可以借助非信息性广告传递产品 非信息性广告和垂直信息: 高质量的信号进而形成垂直差异。 高质量的信号进而形成垂直差异。 如果存在一种机制使得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厂商明白自己的高昂广 告费用能获得较高的回报,那么这种非信息性广告其实是在传递产 告费用能获得较高的回报, 品高质量的信息。 品高质量的信息。 市场上其实存在这种机制,在产品质量外生的条件下,这种机制 市场上其实存在这种机制, 在产品质量外生的条件下, 就是消费者经验的作用和高质量产品被重复购买。 就是消费者经验的作用和高质量产品被重复购买。 存在一种广告费用水平,在这个水平上,销售优质产品的厂商愿 存在一种广告费用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 意承担该广告费用;并且厂商更愿意同时利用价格和非信息性广告 意承担该广告费用; 传递产品高质量的信号。 传递产品高质量的信号。
产品差异的分类
垂直差异:是指在产品空间中,所有消费者对所提及的大多数特 垂直差异: 是指在产品空间中, 性组合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那些特性之间的差异。描述垂直差异时, 性组合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那些特性之间的差异。 描述垂直差异时, 在价格相等的条件下,关于特性空间有一种自然的排序。水平差异 在价格相等的条件下, 关于特性空间有一种自然的排序。 是垂直差异的特例。 是垂直差异的特例。 信息差异:是指由于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从而 信息差异: 是指由于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认识产生了差异 策略性差异:主要是指厂商通过空间先占或选址来遏制潜在进入 策略性差异: 者进入相关市场,从而享有相应的市场权力 者进入相关市场, 服务差异:是指厂商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 服务差异: 是指厂商在售前、 质量方面的差异
市场势力的衡量
市场势力的衡量: 市场势力的衡量:价格成本差p-MC或者p-MC/p 研究方法:运用经典的豪泰林( 研究方法:运用经典的豪泰林(1929)线性城市模型对产品差异 ) 厂商的市场势力予以分析。 厂商的市场势力予以分析。 线性城市中厂商1和厂商 的需求 线性城市中厂商 和厂商2的
主要追溯水平差异的渊源 包括非选址模型和选址模型两条主线。 包括非选址模型和选址模型两条主线。 非选址模型研究从一般竞争( 非选址模型研究从一般竞争(large group competition)方面研究 ) 产品差异 选址模型从局部竞争( 选址模型从局部竞争(small group competition)方面研究产品差 ) 异
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的区别
设想在0~ 的豪泰林线性城市中只有一个厂商 的豪泰林线性城市中只有一个厂商, 设想在 ~ 1的豪泰林线性城市中只有一个厂商, 那么从消费者需 要支付运输成本角度而言, 要支付运输成本角度而言,厂商选址的左右移动势必使一部分消费 者的福利增加,同时使另一些消费者的福利减少,也就是说, 者的福利增加,同时使另一些消费者的福利减少,也就是说,厂商 位置的左右移动也可以理解为产品一些特征的增加, 位置的左右移动也可以理解为产品一些特征的增加,而另一些特征 的减少,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品牌,这显然是水平差异。如果厂商的 的减少,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品牌,这显然是水平差异。 选址移到了线段1的右方,那么对线性城市0~ 的所有消费者而言 的所有消费者而言, 选址移到了线段 的右方,那么对线性城市 ~1的所有消费者而言, 的右方 总体福利都得到了改善。也就是说,产品质量得到了总体提升。 总体福利都得到了改善。也就是说,产品质量得到了总体提升。从 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水平差异只是垂直差异的特例” 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水平差异只是垂直差异的特例”,因为水平 差异仅仅考虑在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 差异仅仅考虑在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产品不同特征的不同组合 变换而已。 变换而已。
第二章 产 品 差 异
产品差异
第一节 产品差异的定义及渊源 第二节 产品差异和市场势力 第三节 产品差异的策略运用
产品差异的定义
产品差异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 产品差异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 , 由于在质量 、 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卡尔顿和佩罗夫( 卡尔顿和佩罗夫 ( 1998)认为产品存在差别是由于消费者认为它 ) 们不同 。 产品差异之所以为企业所青睐, 产品差异之所以为企业所青睐 , 是因为其使企业面临一条向下倾 斜的剩余需求曲线,使企业拥有将价格提高到高于边际成本的能力, 斜的剩余需求曲线,使企业拥有将价格提高到高于边际成本的能力, 也就是说,具有市场势力。 也就是说,具有市场势力。
线性城市中厂商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因素: 线性城市中厂商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因素:自然需求 度 、价格差异
、竞争强
市场势力的衡量
当产品差异最大,厂商 和厂商 的市场占有率: 和厂商2的市场占有率 当产品差异最大,厂商1和厂商 的市场占有率:
产品差异能够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 产品差异能够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 产品差异与市场势力:产品差异越大,市场势力越大。 产品差异与市场势力:产品差异越大,市场势力越大。
练习与思考题
什么叫产品差异?厂商如何运用产品差异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什么叫产品差异?厂商如何运用产品差异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如何区分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 如何区分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 如何衡量厂商的市场势力? 如何衡量厂商的市场势力? 为什么产品差异可以使厂商拥有市场势力? 为什么产品差异可以使厂商拥有市场势力? 举例说明产品差异如何使先进入市场的厂商拥有先发优势? 举例说明产品差异如何使先进入市场的厂商拥有先发优势? 两个同时进入市场的厂商如何传送产品的高质量信息, 两个同时进入市场的厂商如何传送产品的高质量信息 , 从而形成 对自己有利的垂直差异? 对自己有利的垂直差异?
产品差异的分类
水平差异: 水平差异:指产品在空间上的差异表现两产品之间一些特征增加 而其他一些特征却减少了。对其研究一般假定: 了,而其他一些特征却减少了。对其研究一般假定:消费者如果购 买不到他最偏好的品牌(双方位置不一致) 买不到他最偏好的品牌(双方位置不一致),那么他会购买次偏好 的品牌(从他的位置移动到某厂商的位置) 的品牌(从他的位置移动到某厂商的位置),最终将购买离其最近 的产品(是距离的函数)。对于水平差异而言,在给定价格相同的 的产品(是距离的函数) 对于水平差异而言, 情况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与特定消费者有关。 情况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与特定消费者有关。因为消费者的偏好 不尽相同,比如不同的消费者喜欢不同的颜色, 不尽相同,比如不同的消费者喜欢不同的颜色,或者对于购物地址 的选择,消费者更喜欢去附近的商店或超级市场购物。 的选择,消费者更喜欢去附近的商店或超级市场购物。描述水平差 异时,不存在“ 异时,不存在“好”与“坏”的评判。 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