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媒介素养范畴N
7
源起
“媒介素养”这一概念纯属“舶来品”
1929年, 英国伦敦教育委员会出
版《教师建议手册》,敦促教师对学生进
行评价和抵制低俗电影的 专门培训。这
是最早的媒介素养教育例证, 迄今已有86 年历史。
1994年,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
“夏商周”首次把媒介素养教育介绍到中 国。至今媒介素养驾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8
英国学者倡导媒介素养教育
1929年, 伦敦教育委员会出版《教师建议手册》,提 到“媒介素养教育”开辟文化教育一个新领域
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其学生丹尼斯.桑普 斯发表文化评论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
该书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 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
他们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刺激下所普 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
高
• “个体表达”意味着突破且创新的个性价值
级
• “批判鉴赏”意味着求美的主观体验
• “经验探索”意味着求真的证实过程
中
• “内涵发展”意味着澄清且求善的本意挖掘
级
• “拓展媒介”意味价值判断多维视角多样性
• “开始质疑”即开启理性,这是批思的标志
• 。。。
7
初 级
温度计
犹如人们都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自己 的刻度。媒介素养没有0线,所有的人 具备媒介素养,只是高低水平不一。
个人定位 :由个体目标与动机构成--能量
知识结构:围绕媒介属性的阐释--原材料
技能:传媒讯息消费及创制实践的工具
这三块基石合力打造一个人的媒介素养根基和不 断向上延展的栋梁。
P4
二、媒介素养的三个模式
1
2
3
能力模式
人们所具有的 获取、分析、 评价和传输各 类信息的能力
知识模式
指 现代传媒人的通关修炼
北京印刷学院 高萍
“传播技术的伟大进步,反 而加重彼此的理解困难。”
---- 麦克卢汉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 第一讲 你的刻度在哪里---- 媒介素养范畴 • 第二讲 鱼知道自己是湿的吗---- 媒介本体属性 • 第三讲 谁的风笛谁定调---- 媒介功能与话语权 • 第四讲 谁在背后玩拼图游戏---- 媒介语言与现实 • 第五讲 受众去哪儿了---- 受众认知与个体差异 • 第六讲 当我们不需要纸了还需要报吗--报刊媒介素养 • 第七讲 视频影像能让我们眼见为实吗--影视媒介素养 • 第八讲 如果你遇到谷歌的街景车--互联网时代与素养 • 第九讲 技术想要什么----媒介技术互动与报复 • 第十讲 风能进雨能国王不能进--媒介法规与政策管理
中国新闻周刊 2013.1.29 新浪微博
第一讲 媒介素养范畴
第一节 媒介素养是什么
一、 媒介素养的三大基石 • 1. 个人定位 • 2. 知识结构 • 3. 技能 二、 媒介素养三个模式 • 1. 能力模式 • 2. 知识模式 • 3. 理解模式 三、媒介素养在当代 • 1.当代媒介素养的本质 • 2.当代媒介素养主要特征
• 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信息技术学院首 开“媒介素养”公选课;随后,2006年3月,云南大 学新闻系开课“媒介素养”
• 迄今,浙江、江苏、山东、北京等一些高校也陆续 开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媒介素养教育选修课程
10
P2
一、媒介素养的三大基石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提出:媒介素养 有三大重要基石,这“是构建一个人具有一套更为 广阔的媒介视野的必备条件”
【“当代林徽因”引发的微运动】
2013年“当代林徽因”封号落定,对于柴静本人可 能并不在乎,但是却惹毛了一干人等。微博上开始 了的口诛笔伐,被人戏称为“砍柴”和“护柴派”
2015年2月28,一部柴静自费拍摄的《穹顶之下》 传遍全网。不到一天时间,,成为数亿人手机朋友 圈中热谈的话题
每每各方酣战之时,柴静却 依然低调,她明白:这个时 代,大家只是需要话题而已
“低水平的满足”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 对青少年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育界应以系统 化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 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9
我国概况
• 2004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批准,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广播学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设置 传媒教育硕士点,并设置了“媒介素养研究方向”
第二节 媒介素养刻度表 一、阶段与层次理论 二、当代媒介素养刻度表
第三节 怎样提高媒介素养 一、基本分类 二、基本内容 三、批判性思维 四、媒介教育的本质
当代媒介素养
--- 你的刻度在哪里 ?
P1
媒介
media:指一种中介物, 承载或传递信息的物质 或渠道。 中文迻译:“媒介”、 “媒体”、“传媒” 实际应用并未分清; 查询和国家图书馆有关 图书目录,三词各有侧重
16
P11
18
P13 第二节 媒介素养刻度表
一、媒介素养阶段与层次理论 P14
• 三个阶段:低级
中级 高级
• 十个层次:
基础知识----学习语言----学会叙述----开始质疑---拓展媒介----内涵发展----经验探索----批判鉴赏---个体表达----社会责任感
19
• “社会责任感” 以真、美、公正为价值取向
每个人的媒介素养总会有提升的空 间,接受一定的媒介教育,伴随着知 识和经验阅历的增长,每个人在媒介 素养刻度表上的位置都会有所提升。
素养
literacy”:会读书和写 字的能力 ,多数人认同 译为“素养”, 也有将其 译为“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 平 日的修养: 如艺术素养。 “素养”是人的一种内 化的能力,如人文素养。
媒介素养
• 指人们接触媒介、获取信息, 解读和接受讯息并利用媒介 工具传播信息的知识能力和 文化素养。
• 是人们体验媒体、解构媒介、 分析媒介讯息和创制媒介产 品的技能和素养。
理解模式
指理解媒介信息在 生产和传递过程受 到文化、经济、政 治和技术诸力量的 强制作用。
侧重对信息认知过程 侧重信息如何传播
侧重判断和理解
P6 :
14
P7 :
P8
三、媒介素养在当代
• 本质:理解模式+使用效能 • 特征:多维性
• 生态维度 • 认知维度 • 情感维度 • 美学维度 • 道德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