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把这文档先看完,对你们应该有好处爽的任务:你去找方位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然后从认知角度、语用学角度、文化角度、修辞角度等分析要把政治语篇中有隐喻的你要分析的那句摘抄下来到星期六为止做完每个人所查文献不得少于10篇(包括著作),附在文献综述的后面。
政治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
每位小组成员可以选取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研究的一个视角,查阅相关资料,写文献综述,并运用相关的知识举例说明某一特定概念隐喻的中英差异。
工作语言:英语。
以下资料可能对你有帮助Conceptual metaphors 概念隐喻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隐喻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隐喻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mapping),即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即喻体),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即本体)。
通过跨域映射,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认知域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域,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茶壶嘴”、“山脚”、“山腰”、“没面子”、“首领”、“桌子腿”、“火山口”,“脚注”等。
英语里有:“eye of a needle”, “mouth of a volcano”, “bottle-neck”, “head of department”, “arm of a chair”, “footnote”等等。
这些语言形式也已经被人们接受,成为了普普通通的语言。
可见,隐喻式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1.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结构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用较为熟知的、具体的概念词语谈论不熟悉的概念。
2个概念的认知域虽然不同,但它们的结构保持不变,即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E.g. The Internet is a highway.2.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Lakoff在提到的用方位词语 (up, down) 描述人的社会地位、身体状况、情绪等抽象概念时所给的例子happy /good is up; sad/bad is down.low/high spiritFall into depression3. 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英语中有许多用土豆来指人或事的用法。
如:big potato(大人物),smal potato (小人物),mouse potato(电脑迷),couch potato(成天看电视的人),hot potato (棘手的问题)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长期处于农耕的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饱肚子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故见面时最常用的问候语是“吃了(饭)没有?”。
汉语中有许多与“饭”有关的隐喻表达法,如:“找碗饭吃”(找工作),⏹“丢了饭碗”(失业),“铁饭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砸饭碗”(使得别人丢掉工作),“吃大锅饭”(采取平均分配的原则),“饭桶”,“酒囊饭袋”,“吃闲饭”,“要饭的”等等。
不同文化选用不同的喻体与该民族文化传统有关⏹“speak/talk of the devil, here he is.” --- “说曹操,曹操到”⏹to shed crocodile tears —猫哭老鼠,⏹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对牛弹琴,⏹to laugh one‘s head off —露马脚,⏹to kick the bucket —翘辫子,蹬腿⏹to eat like a horse —狼吞虎咽,⏹to 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 —引狼入室,⏹to teach fish to swim —班门弄斧,⏹ a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败家子,fool‘s paradise —黄粱美梦,⏹chicken-hearted —老鼠胆,⏹at a stone‘s throw —一箭之遥,⏹as timid as a hare —胆小如鼠,⏹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ead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鸡头,勿作凤尾。
⏹diamond cut diamond. —棋逢对手。
论文摘要:隐喻是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写作教学中,隐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谋篇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因而,培养学生写作中的隐喻思维必不可少。
为了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要求学生收集概念隐喻及隐喻表达式,并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隐喻认知理论,并鼓励其大胆使用;第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隐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跨文化多样性,减少在写作中出现汉式表达方式,从而改善他们的写作思维;第三,利用隐喻认知规律,不断开拓创新思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
他们在书中表明: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但存在于语言里,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的。
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隐喻的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的域(target domain)。
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mapping)到目的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
所以,“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
概念隐喻理论还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和隐喻语言(metaphorical expression)的区别。
前者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在英语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后者是概念隐喻的具体隐喻表达式,例如:例1.We are at a crossroad.例2.The relationship isn’t going anywhere.例3.Our relationship is of the track.例4.Thei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二、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概念隐喻与词汇学习在写作中,词汇居于核心地位。
传统词汇学习由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词语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了对词语的认知和理解。
词汇表层意义与其深层内涵都是语言认知的产物。
通过概念隐喻模式来认识和解释词汇,不仅有利于词语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有效地利用该词语的隐喻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借助方位隐喻来理解介词的学习。
人们可以将通过身体体验获得的“上—下,前—后,高—低,深—浅,中心—边缘”等具体空间概念投射于时间、情绪、身体状况、数量、质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
在方位隐喻中,“up-down”概念的隐喻运用最为广泛。
最初,“上”概念(up)和“下”概念(down)都是纯空间概念。
up的基本意义最“向上,由低往高”;down的基本意义为“向下,由高往低”。
英汉语言经过反复的运用与发展,在这些概念隐喻的基础上可以拓展丰富的隐喻表达式,进一步深化对“up”概念和“down”概念的隐喻理解,如:“I am feeling up.”“Prices are going up.”“The temperature has gone down.”“Be nice to people on your way up,because you will meet them on your way down.”等。
由此可见,通过概念隐喻理论来理解介词,能掌握更丰富的词汇意义,增强学生隐喻能力,提高写作的多样性。
其次,由于隐喻是一种映射,其实质是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因此人们总是会参照他们所熟知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和理解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
体现在词汇表达上,人们往往运用谈论一个概念的各个方面的词语来谈论另一个概念。
例如:提到概念“argument”,我们有概念隐喻“Argument is a building;Argument is war.”,“argument”为较抽象的概念,而“building”,“war”是人们较熟悉的概念。
在讲“building”这个概念时,可以帮助学生联想和“建筑物”有关的词汇:solid building,framework of a building,construct a building,collapse,the groundwork;而在谈到“war”这个概念时,又可以联想到跟“战争”有关的词汇:the fierce war,at tack the enemy,win the War,be defeated in the War。
在这两个概念隐喻中,人们可以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argument”这个概念的内涵。
用于谈论“building”,“war”的词汇大部分都可以用来谈论“argument”,因而可以创造出如下句子:例5.We’ve got the framework for a solid argument.例6.If you don’t support your argument with solid facts,the whole thing will collapse.例7.Within the groundwork you’ve got,you call construct a pretty strong argument.例8.He attacked my argument fiercely.例9.Joe spared no pains to defend his argument.例10.Joe won the argument with her.例11.Joe was defeated in the argument.又如:“Ideas are food.”这一概念隐喻通过“food”来理解“ideas”,其作者向我们展示了“ideas”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