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的渗透性总结
kjH j
层状地基的水平等效渗透系数
34
已知条件: v j = v
Δh = ∑ Δhj H = ∑ H j
达西定律: vj = kj (Δhj / Hj )
v = kz (Δh / H )
等效条件:
Δhj
=
vHj kj
Δh
=
vH kz
∑ ∑ vH
kz
=
Δ
=
= vHj kj
∆h
d=1.0
z
v k1 H1
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33
已知条件:
ij
=
i
=
Δh L
H =∑Hj
达西定律: qx=vxH=kx i H Σqjx=Σkj ij Hj
∑ 等效条件: qx = q jx
∆h
x
1
d=1.0
2
q1x k1 H1 q2x k2 H2 q3x k3 H3
kx H
1
L
2
等效渗透系数:
∑ k x
=
1 H
渗透速度v:土体试样全断面的平均渗流速度,也称假想
渗流速度 v < vs =v n
其中,Vs为实际平均流速,孔隙断面的平均流速
适用条件
层流(线性流)
v
——大部分砂土,粉土;疏松的粘土及
砂性较重的粘性土
vcr
两种特例 粗粒土:
o
砾土
①砾石类土中的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
v = kim (m < 1)
i
②砂土中渗透速度
• 渗流量 • 扬压力 • 渗水压力 • 渗透破坏 • 渗流速度 • 渗水面位置
水头与水力坡降 土的渗透试验与
达西定律
渗透系数的测定
及影响因素
层状地基的等效
渗透系数
渗流的驱动能量 反映渗流特点的定律 土的渗透性 一维渗流计算
土的渗透性与渗透规律
8
3.2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定律
3.2.1 土的渗透性
Q ∝ A ∆h L
A
或: q = Q =k ∆hA =kAi tL
其中,A是试样的断面积
v= Q = k ⋅i At
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在层流状态的渗流中,渗透速度v与水力坡降i 的一次方成正比,并与土的性质有关
渗透系数k: 反映土的透水v性能的比例系数,其物理意义为 水力坡降i=1时的渗流速度,单位: cm/s, m/s, m/day
某砂土Sr~k 试验结果
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
31
土的性质
• 粒径大小及级配 • 孔隙比 • 矿物成分 • 结构 •水饱的和性度质
水的动力黏滞系数: 温度↑,水黏滞性↓,k↑
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
32
天然土层多呈层状
• 确立各层土的kj • 根据渗流方向确定等效渗流系数
等效渗透系数
多个土层用假想单一土层置换, 使得其总体的透水性不变
干容重 ρd ρmax
ρ1
絮凝结构 分散结构
Wop
含水量 w
渗透系数 k
含水量 w
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
30
土的性质
• 粒径大小及级配 • 孔隙比 • 矿物成分 • 结构 •水饱的和性度质
反映了土体中含气体量的多少 封闭气泡可使土体的有效渗透面
积减少,堵塞孔隙通道,从而使 渗透系数 k 值大为降低。
uB γw
u0>pa
B
静水 A zB
0 基准面
位置水头:到基准面的竖直距
离,代表单位重量的液体从基
准面算起所具有的位置势能
压力水头:水压力所能引起的
uA
自由水面的升高,表示单位重
γw
量液体所具有的压力势能
测管水头:测管水面到基准面
zA
的垂直距离,等于位置水头和 压力水头之和,表示单位重量
0
液体的总势能
mg ⋅ u γw
1 mv2 2 E = mgz + mg ⋅ u + 1 mv2
γw 2
单位重量水流的能量:
h = z + u + v2 γw 2g
称为总水头,是水流动 的驱动力
总水头-单位重量水体所具有的能量
h = z + u + v2 γ w 2g
z:位置水头 u/γw:压力水头 V2/(2g):流速水头≈0
37
§3.3 平面渗流与流网
稳定渗流问题的基本方程 渗流问题的求解方法 等势线和流线的概念及特性 平面流网的绘制及应用
平面渗流和流网
38
平面问题:渗流剖面和产生 渗流的条件沿某一个方向不 Δh 发生变化,则在垂直该方向 的各个平面内,渗流状况完 全一致。 对平面问题,常取dy=1m单 位宽度的一片来进行分析
ij
=
i
=
Δh L
已知 H1, H2 ... k1, k2 ...
等效 q = kxiH
公式
∑ k x
=
1 H
kjH j
垂直渗流情形
v1 = v2 = ... = v
Δh = ∑ hj H = ∑ H j
H1, H 2 ...
k1, k2 ...
v
=
kzi
=
kz
Δh H
∑ kz =
H Hj
kj
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第三章 土的渗透性
3.1 概述
碎散性 多孔介质
渗流
三相体系 能量差
孔隙流体流动
土颗粒 土中水
水、气等流体在土体等多孔介质 的孔隙中流动的现象
土体等多孔介质具有被水、气等 流体透过的性质
渗流 渗透性
非饱和土的渗透性 饱和土的渗透性
渗透特性 强度特性 变形特性
防渗斜墙及铺盖 不透水层
土石坝
浸润线
透水层
t=t1
t t+dt
t=t2
∆h2
水头 测管
开关
a
条件 已知 测定 公式 取值 适用
常水头试验
Δh=const Δh,A,L V,t k = VL
A∆ht
重复试验后,取均值
粗粒土
变水头试验
Δh变化 a,A,L Δh,t k = aL ln ∆h1
A∆t ∆h2
不同时段试验,取均值
黏性土
室内试验方法–小结
k
=
Q π
ln(r2 / r1 )
h
2 2
−
h12
不透水层 优点:可获得现场较为可 靠的平均渗透系数
缺点:费用较高,耗时较长
2.影响因素
k = f (土粒特性、流体特性 )
粒径大小及级配 孔隙比 矿物成分 结构
饱和度(含气量)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1)土粒特性的影响
粒径大小及级配:是土中孔隙直径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 由粗颗粒形成的大孔隙可被细颗粒充填,故土体孔隙的大小 一般由细颗粒所控制。 孔隙比:是单位土体中孔隙体积的直接度量;对于砂性土
-adh =k (Δh/L)Adt
dt = − aL dh kA ∆h
∫ ∫ t
aL
dτ = −
∆h2 dh
0
kA ∆h1 ∆h
t = aL ln ∆h1 kA ∆h2
k = aL ln ∆h1 At ∆h2
dh ∆h1
∆h
Q 土样 L
A
结果整理: 选择几组Δh1, Δh2, t ,计算相应的k,取平均值
k = c ⋅ d120
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
26
土的性质
• 粒径大小及级配 • 孔隙比 • 矿物成分 • 结构 •水饱的和性度质
单位土体中孔隙体积的直接度量 对于砂性土,常建立孔隙比e与渗
透系数k之间的关系
某砂土e~k 试验结果
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
27
土的性质
• 粒径大小及级配 • 孔隙比 • 矿物成分 • 结构 •水饱的和性度质
渗流量 渗透变形
板桩围护下的基坑渗流
板桩墙
基坑
透水层 不透水层
渗水压力 渗流量 渗透变形
水井渗流问题
天然水面
透水层 不透水层
Q 渗流问题: 1. 渗流量Q? 2. 降水深度?
水井渗流
5
渗流滑坡
渗流滑坡
• 挡水建筑物 • 集水建筑物 • 引水结构物 • 基础工程 • 地下工程 • 边坡工程
渗透特性 变形特性 强度特性
• 室内试验方法1—常水头试验法 试验装置:如图 试验条件: Δh,A,L=const 量测变量: V,t 结果整理
V=Qt=vAt v=ki i=Δh/L
k = VL A∆ht
适用土类:透水性较大的砂性土
∆h
土样
L
A
Q
V
透水性较小的粘性土?
• 室内试验方法2—变水头试验法
• 室内试验方法2—变水头试验法
总水头: h
=
z
+
u γw
uA γw
h1 zA
0
测管水头
A B
L
基准面
Δh
uB
γ w h2
zB 0
A点总水头:
B点总水头:
水头差:
水力坡降:
h1
=
zA
+
uA γw
h2
=
zB
+
uB γw
∆h = h1 − h2
i = ∆h L
2、渗流速度
1856 年达西(Darcy)在研究城市 供水问题时进行的渗流试验
对黏性土,影响颗粒的表面力 不同黏土矿物之间渗透系数相
差极大,其渗透性大小的次序 为高岭石>伊里石>蒙脱石 当黏土中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 越多时,其渗透性将越低 塑性指数Ip综合反映土的颗粒 大小和矿物成份,常是渗透系 数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