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的语言艺术【摘要】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
在语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他对语言和文学的重要贡献。
本文对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口语化特点。
老舍语言的口语化特点主要体现在用词和句式选用两个方面;二、遣词特色。
老舍在遣词上具有准确精当、质朴自然、形象生动等特点;三、修辞特色。
老舍在修辞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四、幽默风格。
老舍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形成幽默风格。
【关键词】语言艺术口语化遣词修辞幽默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宛如烂漫云汉,群星璀灿,交相辉映。
老舍,便是其中最灿烂、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他在文学语言艺术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是必须特别提出的。
他的语言是充满独特魅力的,极富价值的。
对于老舍语言艺术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正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着从几个方面探讨老舍的语言艺术。
一、口语化特点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任何一位文学家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
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形成了作家各自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文化熏陶和时代环境也影响着作家的语言风格。
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他非常熟悉并喜爱活生生的北京口语,并毕生追求那既俗又白,既朴实又活泼的口语“大白话”来艺术地再现生活。
因此,老舍语言风格的第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口语化。
老舍语言的口语化特点充分体现在用词和句式选用两个方面。
对此,我们在这里进行比较具体的描写和分析。
(一)用词的口语化阅读老舍的作品很少遇到那种艰深晦涩的词语,他尽量追求用词的口语化。
例如:①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
(《骆驼祥子》)②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说不定关不关……(《离婚》)一般来说,这些词语大都有相应的书面语词,例如:精气神/精神,今儿个/今天。
作家根据口语的习惯,如实地记载下来,明显增强了口语色彩。
老舍大量运用口语,不仅准确表达了情感,还给作品带上了浓浓的北京味,读来亲切自然。
(二)句式的口语化与用词的口语化相配,老舍的作品也很重视句式的口语化,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追加句式及插入句式等。
①……是地狱的阴火,沙沙的,烧着活鬼,有皮有肉的活鬼,有的还很胖,方墩,举个例说。
(《离婚》)②酒可是不能有限制,喜酒!(《骆驼祥子》)③人家给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茶馆》)例①、例②为追加句式,这种句式又可分为补充性和注释性两种。
例①的“举个例说”补充“方墩”,要如果不用追加句式,就该说成“举个例说,像方墩那样的”,但这种表达,既增加了句子的长度,也与文中所描写的梦境——跳跃、朦胧的感觉不相适应。
例②属于注释性的追加。
“喜酒!”是补充说明原因的,可加上连词“因为”。
例③的“你看”是插入句,它与前面的追加句式不同,是插在两个整句之间,其作用是转换话题,加强语气。
老舍的口语句式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简短、活泼、生动且变化有致。
二遣词特色老舍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熟谙遣词艺术的奥秘,因而对遣词炼字的原则、目标都有很正确的认识。
他也十分重视遣词的具体实践,为寻常词语的艺术化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一)准确精当文学语言要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感情,因而要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和情感性等等。
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上的。
老舍说过:“语言的成功,在一本文艺作品里,是要看在什么情节,时机之下,用了什么词汇与什么言语,而且都正确合适。
”准确精当,是老舍遣词炼字的一个重要标准。
①老张鼓一鼓勇气,把腿搬起来往里挪。
(《老张的哲学》)②绕到丹桂商场,老李把自己种在书摊子面前。
李太太脚有点吃力了,看了几次大夫,他却是种在那里了。
(《离婚》)③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痛快。
(《骆驼祥子》)例①的情境是老张第一次近距离同洋人打交道,他紧张得“倒吸凉气”“整团地咽唾液”。
作家用“搬”腿往里“挪”来描写其外部动作,与当时情境密合,十分准确。
例②的“种”字也锤炼得精当。
李太太脚已经吃力,而且看了几次丈夫,可见时间之长;而老李一动不动,似乎生了根。
“种”这个词正是刚从农村进城的李太太的感觉,又切合当时的情境,的确精彩。
例③描写祥子在冬天清晨的劳作。
“飕”这个词与情境相应,读者似乎听到了凉风飕进袖口的声响,比用“吹、灌、钻”等词都要准确精当。
(二)质朴自然质朴自然是老舍遣词炼字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一方面与其作品所描写的内容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他的语言观念有关。
从内容上看,老舍的作品多是反映中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的,通俗朴实的语言正适宜于表现这种内容。
从语言观念来看,正如上面所分析的那样,老舍一向很重视朴实口语的表现力:“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
”①二狗不耐烦的把自己扔在一个椅子上。
(《火葬》)②“牺牲太大了!”他说,把身子放在把椅子上,脚伸出很远去。
(《牺牲》)描写“坐”的动作,作家不用人们熟知的动词,而分别使用了“扔、放”这两个词,既朴实普通,又出奇制胜。
对描写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形象生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艺术性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形象和生动。
栩栩如生的人物、优美如画的景色、引人入胜的故事,充盈律动的情感等等,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而这一切都是用语言材料来表现的。
杰出的文学家都努力追求语言的形象生动,文艺学理论和文艺修辞学也都把语言的形象生动与否,作为作品艺术高下的主要标准之一,老舍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大师,自然同样重视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
他说:“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这样说,用字与其俏皮,不如正确,与其正确,不如生动。
小说是要绘声绘色的写出来,故必须生动。
”(《言语与风格》)在创作实践中,他也积极调动各种手法,使用词生动、形象。
例如:①老张又吃了个“无雨栗,鬼夜哭”……手捧圆肚,一步三叹的挤出安定门。
(《老张的哲学》)②“谁是华盛顿?”伊太太的脑袋在空气中画了个圈。
(《二马》)③见钱先生出来,他一手轻轻拉了蓝纱大衫的底襟一下,一手伸出来,满面春风的想和钱先生拉手。
(《四世同堂》)例①描写老张在别人家里“吃白食”,撑圆了肚子,要用手“捧”着,出安定门的城门也得“挤”出去多么形象,也多么生动!例②写伊太太脑袋“画”圈,也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例③的“轻轻拉了”底襟一下有形象性,而就这么一下,便把冠晓荷的嘴脸,连同满肚子的狗“下水”都给抖搂出来了,何其生动。
总之,老舍在遣词炼字上是十分讲究的。
“片言聩聋”,郭沫若的赞誉不是溢美之词。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老舍对遣词艺术的追求和贡献很值得人们学习和发扬的。
三、修辞格的运用文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可感,在很大程度上与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分不开。
同任何杰出的文学家一样,老舍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
(一)比喻比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格,也是文学作品中运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段。
对于比喻,老舍的认识是辩证的:一方面,他反对滥用比喻,另一方面,又认为“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这种全面辩证的认识,使得他实际创作中的比喻独具特色。
1、传神他善于通过比喻描写人的神情,善于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神髓的特征表现人物逼真的情态,读者由此不但看到了人物的外形,而且看透了人物的内心。
例如:①他想不起哭,想不起笑,他的大手大脚在这小而暖的屋中活动着,像小木笼里一只大兔子,眼睛红红的看着外边,看着里边,空有飞跑的腿,跑不出去!(《骆驼祥子》)②在她陷进很深的眼珠里,有那么一点光。
这点光像最温柔的女猫怕淘气的小孩动她未睁开眼的小猫那么厉害,像带着鸡雏的母鸡感觉到天上来了老鹰那么勇敢,像一个被捉住的麻雀要用它的小嘴咬断了笼子棍儿那么坚决。
(《四世同堂》)例①是对新婚的祥子的比喻、,这个比喻写出了祥子的感受。
祥子渴望劳动,渴望拉车,希冀靠自己的双手双脚奔前程,却被虎妞紧紧拴在家中,失去自由,无法逃脱,祥子因此而焦躁、急切、懊恼、沮丧,这种复杂的神情和心态,通过比喻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这里的比喻既形似又神似。
例②写出了钱太太在丈夫被捕,两个儿子被日本鬼子逼迫而亡时,极度愤怒、悲痛的神情和以死相拼的坚定信心。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对人物的眼神进行了维妙维肖的描写,以一目尽传精神,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了神情毕肖的艺术效果。
2、感情色彩鲜明老舍先生在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具体事物时,不停止于形象生动上,他还善于把自己的感情融合进去,表现自己鲜明的态度、爱憎的感情,使是、非、好、恶清楚明白地溢于言表。
如:①他自己的心眼儿是一团臭粪。
(《四世同堂》②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骆驼祥子》)例①用“一团臭粪”来比喻蓝紫阳的心眼儿,使蓝紫阳的心的臭,世界的臭都凝缩在“臭粪”两个字之中。
一个灵魂肮脏龌龊、令人讨厌令、人憎恶的无耻之徒便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者在书中看到了这个人物,就仿佛闻到了熏天的臭气,立即要掩鼻而去。
比喻的运用是何等形象,何等鲜明!例②用“一棵树”来比喻祥子,既写出了祥子的“挺脱”、“结实”、“硬棒”,又写出了祥子的性格和为人。
这里的比喻,正是对善良、纯朴、要强、奋进的样子的赞美。
3、富有哲理意味①我们必须像一座山,既满生着芳草香花,又有极坚硬的石头。
(《四世同堂》)②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
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
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骆驼祥子》)例①是诗人钱默吟对瑞宣所说的话。
这个比喻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了。
它寓意深刻,十分辩证地说明了一个人既要有“爱好和平”的意识,又要有“英勇刚毅”,“肯为和平与真理去牺牲”的精神。
真可谓片言明百意,言尽而意无穷,给读者很大的启迪。
例②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年老车夫所说的话。
作者选取的比喻既生动又富有哲理性,说明了个人奋斗的软弱无力。
(二)夸张夸张是艺术表现的本质之一。
古人说:“壮辞可得喻其真。
”(《文心雕龙、夸饰》)是有道理的。
因而,语言的夸张是艺术化的一种常用手法。
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夸张具有扩大、强化、渲染等作用,能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
这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好的例子。
例如:①大锣大鼓的敲打三天三夜,吵得连死人都睡不安。
(《民主世界》)②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骆驼祥子》③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骆驼祥子》)例①写金光镇的办丧事,以死人都怕的夸张,来描写“大锣大鼓的敲打”,让人对这种难忍的噪音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例②、例③两处夸张,就把当时酷热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渲染强化,有很好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