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尚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总)

尚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总)

尚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1 一、概况 (一)油田简介 尚店油田地处山东省滨州市的尚店、杜店和里则镇地区,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海拔9~12m。区域构造位于东营凹陷西部边缘区,西部为林樊家突起,南邻里则镇洼陷,东南部以鞍状与平方王油田相邻,东北部以断层和滨南油田三区相隔(附图1-1)。 尚店油田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近东西向、西高东低的鼻状构造。全区被46条断层切割成多个小断块。由于该油田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又处于凹陷与凸起的过渡带,因而具有含油层系多、储层类型多、层间差异大、油藏类型多等特点,属于油藏埋深较浅(1000~1500m),以中渗透为主的复杂断块油田。 该油田自1965年开始勘探,1966年10月第1口探井(滨24井)在沙河街组获得工业油流,自下而上共发现馆陶组、东营组、沙一下亚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上亚段、沙四中亚段等7套含油层系。本次精细油藏描述工区为尚南老区、滨79块及滨255块,工区内含油面积23.4km2,石油地质储量5264×104t。 到目前为止,工区内共完钻各类井450口,其中取心井18口(全部为水基泥浆普通取心),进尺1746.59m,心长1535.59m,油砂长277.88m,收获率87.9%,化验分析8项累计5594块次。 尚店油田自1969年正式投入开发以来,已有30多年开发历史。在工区内已完钻各类井450口中,目前,除去工程报废井,油井281口,水井113口。截止2001年12月,尚店油田(工区)已累计采油841.7×104t,累计产水2651.5×104m3,采出程度16.4%,目前综合含水率85.1%。 (二)立项意义 当前,尚店油田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 由于资料的增加,需要对该油田地质重新认识 目前,尚店油田新增一百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完成了三维地震,因此,有必要对地层进行精细划分、构造精细解释、沉积相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等研究,对已经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为油田开发提供坚实的地质基础。 (2) 剩余油分布零散,开发现状面临“一高、两低” 尚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2 尚店油田经过30多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于1969年投入开发的沙三段、沙四上亚段优质储量已处于特高含水期。而于1986年投入开发的馆陶组~东营组含油层系因油稠、出砂,处于中高含水、低采收率、低采油速度阶段。因此,有必要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寻找剩余油富积区,采取合适的开发措施,降低含水上升率,提高整体开发效果。 (3)开发难度日趋增大,开采成本不断攀升 自1996年进入产量递减阶段以来,油田年产油量迅速下降,由1995年年产油52.1×104t降至2001年年产油23.7×104t,阶段内年产油量下降了54.5%,油田稳产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为实施有效的开发措施,实现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需要进行精细油藏描述下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措施,对今后油田稳产和高效开发意义重大。 (三)研究思路 围绕确定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这一目的,其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利用动静态资料,以开发地质学、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在地质条件约束下以开发地震、开发测井及油藏数值模拟等为关键技术,以多学科一体化为途径,综合确定剩余油分布,提出最佳挖潜措施,提高采收率(图1-1)。

图1-1 尚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流程图 构微储沉储流测储动地构储

静态资料动态资料动静态数据库

造精细解释及型构造研究层逐级细分对比积微相划分层非均质性研究体性质及变化规律

井多井解释量复算

态模型

层模型造模型

层模型

体模型

藏综合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综合确定剩余油分布挖潜措施生产验证尚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3 (四)完成工作量 1、精细油藏描述 (1) 系统地描述岩心6口井,累计心长557.21m。搜集整理18口取心井5563块岩 心样品的分析数据,重新采样30块,扫描电镜分析11块。 (2) 对工区Ng-Es4中等7套含油层系共450口井进行了地层对比,主力层细分至 时间单元,绘制地层对比图7张。 (3) 建立了大层数据表、油砂体数据表及油砂体缺失表,记录个数达20864条,容 量达5.21MB。编制了数据处理程序共12个。 (4) 构造精细解释,绘制构造图16张,覆盖每个砂层组。 (5) 对工区内450口井进行补心高、海拔及井斜校正,绘制顶面微构造图32张。 (6) 结合岩心、岩屑录井图,对18口取心井、41口岩屑录井进行了单井相分析, 绘制单井相分析图6张、沉积相剖面图4张、沉积微相图40张。 (7) 分层位、岩性建立了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式9个、有效厚度标准7个。 (8) 对工区336口井进行了曲线标准化,逐井、逐点测井解释,层数达10170个。 绘制有效厚度等值图32张、砂层厚度等值图28张、孔隙度等值图41张、渗透率等值图41张、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值图14张、含油饱和度等值图10张、泥质含量等值图27张。 (9) 绘制夹层密度等值图2张、夹层频数等值图2张、隔层厚度等值图9张、原油 密度等值图11张、原油粘度等值图11张。 (10)搞清了7套含油层系的油水关系,绘制小层平面图67张、油藏剖面图8张。 (11)绘制各种表格65张,编绘报告插图99张。 2、剩余油分布研究 (1) 建立了开发综合数据库、油井单井库、水井单井库、射孔库、小层数据库、 储量数据库、油井劈产库、水井劈产库,总记录375242个,容量134165KB。 (2) 统计开发指标及绘制图表:统计14个开发单元6个区块开发现状、400多个 油砂体的储量动用状况、108个小层108张多指标开发状况、分单元注水效果,用水驱曲线法对108个小层6个区块可采储量测算,14个开发单元合理井网测算,绘制油田单元分布图1张(大图)、油田及分区块综合开发曲线图7张、泵效动液面分级统计表14张、尚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4 分布图10张、分单元多指标评价图4张、108个小层108张开发状况多指标统计表、主力小层含水率等值图16张、措施部署图表47张(大图)。 (3) 编写辅助程序18个,包括建库辅助程序、查找辅助程序、分级统计程序、平面图作图程序、合理井网密度测算程序、相渗标准化程序、水驱曲线程序、油水井劈产劈注程序等。 (4) 建立尚一区东四、五砂层组、滨79、滨255共3个区块静态网格模型,共30 层、60个油水系统、64000个节点。 (5) 建立上述三个区块动态模型,共190口井、32年历史、873时间步。 (6) 绘制7种剩余油指标定量描述图120张。 (7) 定量统计8项指标、102个井区剩余潜力井区、剩余油饱和度分级指标。 (8) 对15个计算方案进行模拟优化及指标预测。 本项目编写分报告5本、总报告1本、附图2册,并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汇报材料。 二、精细油藏描述 (一)地层细分及对比研究 1、存在问题 本次精细油藏描述是在过去地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原则上,砂层组以上的地层划分界限沿用前人划分的结果,本次只按统一的标准进行统层对比。针对过去地层划分存在的矛盾,进行了新的认识。 (1)认为“沙二段、沙三段地层界限不太可靠,与介形虫分析相比,多数有矛盾”。 (2)虽然过去也开展过统层对比,但对于新井主要考虑邻井,没有进行全区统层闭合。 (3)对复合韵律层地层划分至小层,没有进行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因而不能对储层、沉积相等进行更细致地研究。 (4)存在漏解释油砂体。 2、地层细分对比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针对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建立相应的地层对比模式(包括河流相、湖成三角洲、扇三角洲、滨浅湖等),保证地层对比的准确性。 尚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5 (2)通过岩心观察,曲线标志识别,找出地层对比标志,保证对比精度。共识别标准层5层(Nm底、Ed底、Es1下上部、Es2底及Es4上),标志层7层。 (3)重新论证了沙二段、沙三段地层界限与古生物的关系,认为沙二段、沙三段地层界限与古生物分析是相吻合的。 (4)建立了7条骨架剖面。首先对剖面上的井进行对比,然后建立次一级剖面,直至每口井闭合(附图2-1~2-3,滨79、255附图5~8)。 通过以上的工作,从馆陶组至沙四中亚段,共划分了7套含油层系、17个砂层组、60个小层,其中5个厚的复合韵律主力小层细分至时间单元(表2-1),编制了新的地层分层数据表、油砂体数据表。 与过去地层对比结果相比,地层变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尚5-21井往东,东五底下降5-7m,约185口井下调;②个别井变动较大,如尚3-21、6-15、6-13、7-7等井。 与过去油砂体数据表相比,变动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新解释油砂体;②砂体层位变动;③层位细分。油砂体数据表变动率43.3%,其中新解释油砂体占7.3%,砂体层位变动16.7%,层位细分占74%。 表2-1 尚店油田地层划分情况表

界统砂层组小层时间单元12121212123121234123456123412312345系

中新统

渐新统

新生界第三系

下第三系

上第三系

345

4

组、段馆陶组(Ng)

东营组(Ed)

12345

23

界统砂层组小层时间单元上12345+6789101112二1112上1231231234123渐新统上新生界第三系下第三系系

下沙河街组(Es)

四中

2

42

21

3

组、段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