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论坛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5年第2期 关于水生态系统 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 水利部 水资源E2oo43 316号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Tk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近年来,各地依据《水法》,按照新的治水方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在水生态系 统保护与修复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引导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对水生态系统保 护与修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生态系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出现了水源枯竭、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等问题,河道断流、湿地萎缩消亡、地下水超采、绿洲退化等现象 也在很多地方发生。《水法》第四、三十、四十条等都明确提出了保护水资源与水生态系统的要求。开展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是贯彻落实《水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水行政主管 部门的重要职责。 为此,要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统一认识、理清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 复工作体系。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治水新思路,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 置和水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维护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积极开展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逐 步实现水功能区的保护目标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 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1、遵循自然规律原则 要立足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针对造成水生态系统退化 和破坏的关键因子,提出顺应自然规律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2、社会、经济现实可行原则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合理适度、现实可行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 3、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 不仅要保护水生态系统的水量和水质,还要重视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的综合 运用。水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保护措施应具有针对性,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地方成功的经验。管 理工作要与水功能区要求充分结合。 4、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长期性原则 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要长期坚持不懈,将水生态系统保护的理念贯穿到水资源规划、设计、 施工、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成为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节约、高效利用,采 取水土保持等各种水生态系统保护或修复措施,长期保持全国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遏止局部水生态系 统失衡趋势,促进其良性循环。通过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建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管理 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制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层论坛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5年第2期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近期目标是:选择不同类型的水生态系统,开展保护或修复试点工作,探 索和总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经验,为全面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借鉴;提出水生 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技术原则。
三、主要工作内容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开展保护与修复工作不仅要建设一些工程,更要 将保护措施融合在各项水利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按照水利不仅为经济发展,而且为良好生态系统建设提 供支撑的要求,提出和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综合措施。 1、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专项规划 在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水电开发规划等工作中,重视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逐步将水 功能区保护目标从单纯的水质要求拓展为水质、水量和生态保护要求。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要制定 规划和计划,将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理念、措施落实到规划、管理、工程建设、监测评价等各个环节 中。 2、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程 通过建设或利用已有工程措施保护或修复水生态系统。除水土保持、节水及节水灌溉和水污染防治等 工程措施外,生态补水工程、生物护坡护岸工程、生态清淤与内源治理工程、环湖生态隔离带工程、河道 曝气、前置库、河滨生态湿地等都是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此外还要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大自 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 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是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在工作中应按照国家基 本建设程序,完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前期工作,为项目实施创造条件。 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管理规范化建设 从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 设,通过法律、制度和技术标准的建立与实施,逐步使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 化。 4、开展水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 要通过水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调查分析水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和未来演变趋势,为保护与修复工作 提供基本依据。各地在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同时,要针对水生态系统的特性和保护要求,逐 步建立水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 5、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应选择热点地区,针对典型问题进行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试点。通过试点研究,提出系统的可推 广应用的成果。加强国内和国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6、与流域陆域资源管理的结合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与陆域自然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以及其他生态系统保护密切相关。因 此,要注意工作内容的关联性、工作范围的全局性和措施的综合性。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水生态系统保护是水利事业的新课题。各地应充分认识水利工作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中发挥的巨 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理念贯穿到各项水利工作中,为水生态 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从四个方面深化对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认识,一是要将水生态系统保护纳入到水利工作框 架体系内,成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二是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视局部的水生态问题, 将水生态系统保护纳入流域工作中,统筹考虑。三是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生态 系统保护工作将越来越重。要从长远出发,不懈努力,落实《水法》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四要注 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层论坛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5年第2期 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涉及多部门的管理,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在水生态系统保护中兼顾各方,作好政策的衔接和协调,共同推进这--N在当代荫及子孙的事业。 2、抓好试点。探索经验 各地要在近年工作的基础上,选择热点问题,开展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意义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试 点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系统的技术方法体系,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我部将在2005 年选择部分试点开展工作,并同时开展技术研究、交流和总结工作。 3、认真做好效果评估 从水质和水量情况变化、植被群落和栖息地变化、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的生 态价值、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等方面认真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要紧密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建 设历史,强调生态和水利的内在有机联系。 4、强化宣传和公众参与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全社会的事业,要加强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广泛宣传水利在水生态系统保 护和修复中的作用和意义,鼓励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争取全社会的支持。
(下接第8页) 到供水安全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要加倍重视。北京市对于密云水库已经采取封闭式管理,许多到国外 去参观的同志可以感觉到,国外对于水源地大都采取封闭或者半封闭式的管理。美国“9.11”之后,已经 将水源地作为与核设施同等重要的国家重要基础性设施来进行防范和保护。可见水源地保护之重要。目前 水利部门管理相当部门的供水水源地,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因此希望大家重视水源地的保护工作。第一 要按照水功能区的要求和《水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对供水水源地进行全面调查和清理排污口,尤其是 仍然设在饮用水水源地的排污口,今年可以作为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全面清理和完全 禁止。第二要逐步对城市供水水源地制定全面的保护方案,尤其是应对紧急情况发生的应急预案。第三要 加强监督性监测和管理,及时将有关信息向公众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4、探索修复和保护水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和管理要求 各地在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方面都做了不少点上的工作或者可以说是探索性工作。但是,大多数的 工作属于挽救性的后补措施,怎样防患于未然,怎样将补救性的措施变成预防性的措施和管理要求,怎样 规范这些工作,甚至还应该继续哪些补救性措施,我们都要进行总结和探索。希望各地在这些方面要大胆 开展工作,转变观念和思路,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务实的工作态度,真正为保护水资源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部里今年水资源保护的工作重点是规范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口审查与监督制度。加强对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制度建设;积极做好水生态修复工作的试点、总结和指导工作;探索建立与环保部门 的联合治污机制。希望大家按照这个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工作,提供更好的工作经验。 培训班是一个双向交流的机会,我们不但学习知识,同时也传播实践经验,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大家 能够更多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也请大家将工作中的意见和问题提出来,我们有重点的进行研究解决。 最后预祝这次培训班圆满成功! 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江河洪灾则是由于人类在开发江河冲积平原的过程中,进入洪泛的高风 险区而产生的问题。 在历史上,我国人民为了开发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不断修筑堤防与水争地,从而缩小了洪水 宣泄和调蓄的空间,当洪水来量超过人们给予江河的蓄泄能力时,堤防溃决,形成洪灾。 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汉、黄石段 外,都高于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当然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关键性的还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 减少。 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 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在山区,毁坏森林、陡 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