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毕业论文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毕业论文

摘要
我国2007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是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利的护身符,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虽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经济运行规律的把握相对不成熟。

因此,本文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概述入手,阐述了共有权人的权利和义务,并在最后尝试着分析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立法缺陷及完善。

目录
关键词:建筑物,所有权,共有权 (3)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概述 (3)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概念 (3)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性质 (4)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特征 (4)
1、主体的复杂性 (4)
2、客体不可分割性 (4)
3、内容的复合性 (5)
4、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5)
二、共有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5)
(一)权利 (5)
1、使用权 (5)
2、收益权 (5)
3、修缮改良权 (5)
(二)义务 (6)
1、合理使用义务 (6)
2、费用分担义务 (6)
3、合理注意并维持现状的义务 (6)
三、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立法缺陷及完善 (6)
(一)我国现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立法模式 (6)
(二)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之立法缺陷 (7)
1、建筑物区分所有关系的立法技术不成熟 (7)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相关概念界定不明确 (7)
3、建筑物区分共有部分范围的界定缺乏可操作性 (7)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客体的立法完善建议 (8)
1、完善立法技术,采用单行法立法模式,明晰推定方式 (8)
2、明确界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客体的有关概念 (8)
3、明晰建筑物区分共有部分的界定范围 (8)
参考文献 (8)
关键词:建筑物,所有权,共有权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是近代社会经济与法律发展的结晶之一。

该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动产所有权制度,自古代法上萌芽,于 19 世纪初叶被法律所确定,至二战后得到快速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法律制度。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种包含专有权、区分共有权和成员权的复合权利,其中共有权在建筑物区分所有关系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概述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概念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建筑技术不断完善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不动产所有权的形态。

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普遍发展成为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但各国立法规定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名称却并不相同。

德国称为“住宅所有权”,法国称为“住宅分层所有权”,意大利、英国及美国法上称为“公寓所有权”,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称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己经使用了“业主”一词,为了便于社会公众理解,更是为了保持立法称谓的统一,应称之为“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我国《物权法》同样使用了这一称谓。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认识经历了一元论说、二元论说、新一元论说、三元论说四个阶段。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持三元论说的观点。

(以下简称我国《物权法》)我国《物权法》第七十条规定:业务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可见,我国《物权法》主张三元论说,即建筑物成员权、专有权和共有权构成了建筑物区分所有的内涵。

《物权法》确定这一学说能更明确地将建筑区分所有权的本质属性展现出来,我国《物权法》采三元论说准确反映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根本属性,也能更充分地维护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正当利益。

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所有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区分所有建筑物之共用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共有所有权可以为全体区分所有权人拥有,也可以为部分区分所有权人拥有。

具体来说,共有指的是某项财产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权利主体共同拥有所有权,例如,两人共同拥有一处房产或一辆汽车等。

我国法律将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类型,物权法根据这一基调完成了“共有”立法。

但是,学术界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在一般共有中并没有见到区分建筑物的共有的踪影,尽管其具有共有属性,这性质的共有却被包含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那一部分
①崔建远:《对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部分的具体考察》,法律科学,2008 年第3 期,第23-24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