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00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前言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全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加强对我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活动的宏观动态监管,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掌握情况、制定政策、指导工作以及建立我国资本项目预警机制提供依据,2002年12月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外经贸合发[2002]549号)。

制度所涉及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统计原则及计算方法等是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基准定义》(第三版)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为基础建立的。

制度规定,境内投资主体所属行业类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执行,境外企业所属行业类别参照执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也包括境内投资主体对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的投资。

国家统计局为《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有关指标及统计方法等设定方面做了大量的指导,铁道部、司法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部门在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收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第一次对社会公众发布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打下了基础,深表感谢。

本公报所发布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均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对其他国家(地区)及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29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为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截至2003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334亿美元, 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的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总额为6470亿美元,存量为68660亿美元,以此为基期进行测算,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的0.45%和0.48%。

*:图1,图2国家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出自商务部统计,其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议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主体特点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占较大比重。

从境内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看,所属行业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比例最大。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境外均设有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特点根据3439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统计资料汇总显示: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

其中,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8.5亿美元。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60%。

其中亚洲地区投资覆盖率最高,80%以上的国家中有中国直接投资企业。

从境外企业的国别( 地区 )分布来看,香港、美国、日本、德国的聚集程度最高,集中了境外企业的41%;其中香港为21%。

不同行业单个境外企业平均投资额具有差异,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平均单项投资额较低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以及建筑业。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8.5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

(一) 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特点1、亚洲地区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一半以上,香港是投资最集中的地区。

亚洲1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52.5%。

其中,香港11.5亿美元,以下依次为韩国、泰国、澳门、印度尼西亚、柬埔寨。

拉丁美洲10.4美元,占36.5%。

欧洲1.5亿美元,占5.3%。

主要流向丹麦、俄罗斯、德国。

非洲0.75亿美元,占2.6%。

主要流向尼日利亚、毛里求斯、南非等国家。

北美洲0.58亿美元,占2%。

主要流向美国。

大洋洲0.34亿美元,占1.1%。

主要流向澳大利亚、新西兰。

表1: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向前十位国家(地区)单位:亿美元序号国家(地区) 金额1 香港11.502 开曼群岛8.073 英属维尔京群岛2.104 韩国1.545 丹麦0.746 泰国0.577 美国0.658 澳门0.329 俄罗斯0.3110 印度尼西亚0.272、投资方式多样化,以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占18%,股本投资14%,利润再投资35%,其他投资33%。

3、北京及沿海省市对外直接投资较为活跃。

2003年,地方省份的对外投资净额7.57亿美元,占总流量26.6%。

其中,北京市在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位居榜首,占地方省份合计的40%;以下依次为广东、山东、福建、上海、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市。

4、私营企业投资占我国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1.5%。

为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步伐,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2002年以来,商务部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密切配合,共同采取减少审批程序、简化手续、下放权限等措施改革境外投资审批工作,对促进沿海私营企业对外投资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受到普遍关注。

2003年,私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0.42亿美元,占我国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1.5%。

5、从行业分布看,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92.6%。

采矿业13.8亿美元,占总流量的48.4%,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投资。

制造业6.2亿美元,占21.8%,主要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

批发和零售业3.6亿美元,占12.6%。

商务服务业2.8亿美元,占9.8%。

(二)截至2003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特点1、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以下简称存量)主要集中在亚洲。

亚洲地区存量265.6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80%,其中香港地区246亿美元,占总存量的74%。

拉丁美洲地区存量46.2亿美元,占14%,主要分布在英属维尔京及开曼群岛。

北美洲地区5.5亿美元,占1.7%,主要分布在美国。

欧洲地区5.3亿美元,占1.6%,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德国、英国、丹麦、俄罗斯。

非洲地区4.9亿美元,占1.5%,主要分布在赞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尼日利亚等国家。

大洋洲地区4.72亿美元,占1.4%,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

表2 :截至2003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前二十位的国家地区(单位:亿美元)序号国家(地区)累计净额01 香港246.302 开曼群岛36.9103 英属维尔京群岛5.3304 美国5.0205 澳门4.4606 澳大利亚4.1607 韩国2.3508 新加坡1.6509 泰国1.5110 赞比亚1.4411 秘鲁1.2612 西班牙1.0213 马来西亚1.0014 墨西哥0.9715 日本0.8916 德国0.8317 英国0.7518 丹麦0.7419 俄罗斯0.6220 柬埔寨0.592、行业投向广泛,重点突出。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存量占总量的32.8%。

批发及零售业65.3亿美元,占总量的19.7%,即通常讲的进出口贸易类的投资。

采矿业59亿美元,占总量的18%,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制造业20.7亿美元,占总量的6.2%;主要分布在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如铜、锌、铅、镍等)、造纸及制品业、木材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

3、香港地区境外企业的平均存量较高。

4、中央管理的企业拥有存量的九成以上。

5、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在地方省市存量中独占鳌头。

6、国有大中型企业占主导地位,私营企业渐露头角。

五、截至2003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按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排名情况表3:截至2003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按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排名情况单位:万美元序号省、市、区累计对外直接投资01 广东省 141,410其中:深圳市 16,87002 上海市 92,81503 北京市 44,84404 山东省 30,555其中:青岛市 10,84805 福建省 12,572其中:厦门市1,18406 浙江省6,724其中:宁波市1,65607 江苏省6,12708 黑龙江省5,70109 山西省5,40610 吉林省3,71011 辽宁省2,742其中:大连市1,92212 广西壮族自治区2,40013 四川省2,04814 新疆建设兵团1,933续表单位:万美元序号省、市、区累计对外直接投资15 河南省1,52716 甘肃省1,45017 安徽省1,448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1919 云南省1,17820 湖北省1,14721 湖南省91022 陕西省89923 内蒙古自治区74224 海南省57125 天津市54426 重庆市43827 江西省42528 河北省32629 贵州省19430 西藏自治区16031 青海省10232 宁夏回族自治区12合计372,3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