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计划修订的认识

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计划修订的认识

第27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11月 Vol. 27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5

────────── 收稿日期:2005-03-28 作者简介:李玉臣(1958-),男,蒙古族,内蒙古正镶白旗人,唐山师范学院教科所副教授,文艺学硕士。 - 89 -

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计划修订的认识

李玉臣

(唐山师范学院 教科所,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就河北省1997年以来由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实际,针对普遍存在的“以学历教育代取整个本科层

次人才培养”的现象,提出通过修订教学计划来解决和落实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专科升格为本科;办学定位;上位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6-0089-03

2000年以来,我省一批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本科

学院。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各院校的第一届本科生在2004

年7月毕业离校,结束了第一个办学周期。各个新升本科院

校目前处于发展的艰难阶段,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是新升本科院校教学基础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对教学计划管理学属性的认识

教学计划是高等院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的

法规文件,是高校对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和指导教学实

践的部门法规性文件。它明确地界定了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规

格,又反映着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特有的规律。

从管理学意义上看,教学计划是高校一切行为活动的基

本依据,构成高等学校管理的上位目标。教学计划要保证对

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基本目标实现,它决定

教育的根本属性。在上位目标的统帅下,学校章程、教学计

划、学位条例、学生守则、管理规定、业务办法等组合成一

系列的中位管理目标,中位目标体现了高校内部各个环节的

部门性规范,如教师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教学管理规

范、学校的行政规范以及后勤服务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规范、

医疗保健、安全防范等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中位目标的内容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分解为更为具体的下位管理内

容,以便具体实施。

对教学计划管理学意义的阐释,目的是说明教学计划在

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运行规律和管理作用,并不是说这三个管

理目标有着截然的责任划分,实质上三个层次是一个既独立

存在又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规范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办

学层次定位、人才学制模式和学位培养标准等。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订要与学院的办学定位相适应

在学校的定位上要切实解决升格后学院的办学定位问

题以及升格后学科专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问题。 首先,准确的定位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学院要从

自己的教育服务对象和高校的区域布局着手,准确地预测学

院所在的地市在全省经济结构中的位置,准确地判断学院在

整个河北省高等院校结构中目前所处的位置和发展中的位

置,准确地判断所在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在近几年和相对一段

时间内对地方教育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国际间教育资源的介

入将会对地区以及整个高等教育的整个市场发生重大的影

响。这是学院定位的外在环境条件,也是首要条件。

其次,学院的办学类型定位。以教学为中心是新升本科

院校的传统长处,升格后,是向教学兼科研型大学转换,还

是保持教学型院校的路子,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抉择。升格初

期一切都在学习、探索之中,经过三五年的实践必须科学地

对此作出决断。是转型还是保持,坚持有多少优势,转型会

出现什么新问题。一所高校的办学类型对整个教育规划、设

计、实施影响是根本性的,这个根本性问题解决不好,学院

的生存策略、发展方向都将受到影响。

办学类型决定学院办学层次的定位。目前各升格院校都

热切地充满了发展的憧憬,四年评估合格、五年拿下硕士

点,继而增设博士教育。首先肯定,选择发展的思想绝对

是正确的,但是教育的自身规律决定了具有周期性重复特

点,其发展是螺旋式渐进式的。一些非物资性的东西,如

学风、观念、文化的东西无法通过物质置换的方式获得,百

年老校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它的文化内涵。这是学院办学定位

方面专家的提醒:“高校都和清华、北大比层次没有必要。

不要一味地办了专科要升本科、办了本科要搞硕士点、有了

硕士点要争博士点。要比特色、比水平,要在特色上做文章。

我们说高水平,并不是都搞博士点,而是在各自的层次上、

类别上办出水平,做出贡献,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满足社会多

元的人才需要。”[1]

另外,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类型的定位存在相互依存的第27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

- 90 - 关系。简单地讲,什么样的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培养规格定位是一个统一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定位。国

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有统一性要求,反映国家对本科人才

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

的前提条件,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教委制定的人

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

面要求,体现不同层次、不同的培养特色。”[2]地方院校从

自身实际出发,又有具体的特色性的规定。如汉语言文学发

展比较完善的专业,教育部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

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

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

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

汉语言高级专门人才”。[3]

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多样性体现在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

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反映不同的高校依据自己的人才培

养层次和办学定位,在统一中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河北师

范大学文学院所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本

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

较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中等教育师资的专门人才”;[4]

唐山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热爱

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方面

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厚专业基础的高素

质的能胜任21世纪中等学校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及其他高

级专门人才”。[5]

显然,国家要求的“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

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

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高级专

门人才”这个定位表现了专业的统一性要求。几所地方院校

有着自己的诠释,河北师大定位为“中等教育师资的专门人

才”,唐山师范学院定位为“中等学校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

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唐山师范学院采用的叙述,从职业

的视角定位是“中等学校”,从人才规格的视角是“高级专

门人才”,一个培养规格出现两个不同的视角。

学院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客观地、负责任地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真仔细地审视整个学院的所有专业在

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上,是否突出了自己办学的特点,是否

明确了自己的长处,目前的人才培养规格在教育实施中是低

了还是高了,是保守了还是冒进了,已经毕业的本科生中达

到这个规格的到底有多少。在切实解决自身院校定位的同

时,提出对教学计划修订的总体设计。

三、强化学士学位培养的意识

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双重建构的,一是学历教育

体系,即通常所说的本科教育,一是学位教育体系也就是学位培养,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一个职能。前者是后者

的基础,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实现。“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

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

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以较

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

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授予

学士学位。”[6]

学历和学位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学历教育涵盖不了学

位培养,更不能以学历教育代替学位培养。国家明确区分了

两者的差异,“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

经审核准予毕业”为学历教育阶段;“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

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

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为学位

培养标准。后者是无法代取前者的。

在学位培养上,新升本科院校最大的误区就是形成了以

学历教育取代整个本科教育的观念性认识。在管理上抱着本

科教学计划“以不变应万变”。表面看是缺少一个教学文件,

实际对本科层次的教育理解还仍停留在学历教育阶段。事实

上,大部分新升本科院校学历教育的惯性一直在延续着,把学

位培养仅仅拘泥在学位证书发放的技术性操作上。

四、规范课程大纲的制定

学科专业的各类课程大纲的制定,是教学文件修订与完

善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课程大纲(或称为教学大纲)是具体

学科专业某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实施的授课纲领。它规定着

本课程在本学科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构成课程的知识

系统和基本要素。虽然在学科发展和新成果不断诞生的情况下

有所变化,但构成一门课程的基本理论框架是相对稳定的。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须引起重视,这就是以所使用教

材中的章节标题来代替该课程大纲。教材章节固然与课程大

纲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但是教材的章节却不能等同于课程

大纲。不同的专家学者,由于理论基点不同、学术视角不同、

实验取证不同,同一学术问题有着不同理论阐释,自然其著

述也就会不同。把课程知识系统和课本章节系统等同起来,

以教材的章节来代替课程大纲很显然是有缺陷的。

学科课程大纲的完善与规范是一件基础建设工作,对于

夯实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五、明确规范学生学业论文的教学过程

学业论文是由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设计)两部分教学

内容组成。学年论文是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专业研究能力和

学业状况的考察,能够较顺利地完成学年论文且成绩合格,

表明学生能够按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进入后续的阶段学习。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研究能

力进行全面、综合培养的教学活动,关系到本科层次人才培

养目的完成与否。所以我们认为这两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