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1. (10分)按要求填空。

(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 ,________”,阐述了学习态度;《孟子》中的“________ , ________ ,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2)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可以使作品艺术效果突出。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 ,________”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 ,________”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感伤时事,抒发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2分)2. (7分)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méng lóng)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jǐ)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éng lóng jǐ________兽________(2)选段描写了江南水乡优美的夏夜景色,请你描写一下家乡夏夜的星空,用上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3. (15分)(2012·厦门) “爱”是用心去帮助,是尊重,是理解。

学生会决定利用假期完成一份“中华情,两岸心﹣﹣海峡两岸爱心行动调查及反思”的报告。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微薄力量,博大爱心】由网友安猪发起的“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项目”引起大家的关注。

该项目倡导旅游者在出行前准备少量的书籍和文具,带给沿途贫困学校的孩子,并与他们交流。

同学们准备在厦门建立该项目的活动网络,你希望选择下列哪一幅图作为宣传图标?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org”是非盈利组织的网站名)(图中文字为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项目)(2)【同根同源,草根慈善】小方在整理材料时被下列人物的善行深深感动,想写一篇标题为“同根同源,草根慈善”的报道。

请你根据标题及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帮助他筛选出撰写这则报道的关键信息。

(至少写三个)材料一:新中国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天津老人白方礼,他连续十多年靠自己登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92岁病逝,他用破旧的三轮车踏出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无私,他用瘦弱的脊梁挑起了莘莘学子的希望。

材料二: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百大人物﹣﹣台湾卖菜老妇陈树菊,她持续数十年,以自己的微博收入向各类机构捐献了近32万美元的善款。

她认为:“慈善只是舍得与不舍得而已”,“钱要给最需要的人才是最有用的”。

(3)【平等交流,心灵提升】有人说献爱心就是捐款捐物,而在调查中同学们发现有更多的人关注特殊人权的尊严及自我提升。

结合下列一个或若干个材料,简要谈谈你对“爱与尊重”的理解。

材料一:2011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她放弃优越的生活飞越海峡,十多年来坚持帮助被遗忘的麻风村的人们。

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

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材料二:2012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全国自闭症家庭关怀行动试点工作在厦门启动,以“遥远星球的呼唤”为主题,4月在厦门展开“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月”系列活动。

让全社会的人都能来关注、尊重和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

材料三:2012年5月31日,温家宝总理到湖南山区看望当地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

当工作人员给8岁的龙英俊递上一个粉红色书包时,他表示:“我是男生,不要这个颜色”。

温总理说道:“哦,忘了你是个男子汉!”并赶紧让人换了一个蓝色书包。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4. (10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词。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乙】诉衷情【南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分别说一说【甲】词“沙场秋点兵”和【乙】词“鬓先秋”二句中“秋”的作用。

(2)【甲】词中“”句和【乙】词中的“”表达了两首词作者的共同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9分)5. (9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 余幼时即嗜学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稍纵即逝B . 计日以还可计日而待也不计其数C . 益慕圣贤之道香远益清精益求精D . 既加冠既克,公问其故既往不咎(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理解:前文层层铺叙,逐次陈说家境贫寒给自己读书带来的困难,道出了“遍观群书”的不易。

B .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翻译: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曾把言辞和脸色放得温和一些。

理解:作者将“先达”的辞色之严与下文“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进行对比,目的是突出“先达”的严厉。

(3)勤奋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因素。

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勤奋在宋濂、匡衡、司马光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链接材料二)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6.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姥姥的蚊帐叶倾城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搭汽车、转火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

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我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

”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姥姥:“蚊帐是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

”“没画图吗?蚊帐有一面是要开门的,不画图怎么说得清?”已经荣升为姥姥的我妈,戴着老花镜在飞针走线改造购物袋,口气里有小小的得意:“当然说得清。

姥姥可不是你,比你明白多了。

”就这样,那年新棉花下季的时候,姥姥纺线,织“很稀很稀的棉布”,裁剪、缝纫。

暑假结束,我妈再上学的时候,行李里有她小小的自矜:她,也有蚊帐了。

我和姥姥的蚊帐扯上关系,是30年后的事。

那几年,我家三姐妹相继考上大学,三度治装,是笔很不小的开销,到了我,一切因陋就简。

搪瓷脸盆是掉漆的,枕巾其实就是毛巾,还有这一床蚊帐,我妈给我的时候千叮万嘱:“这是我上大学时姥姥给我做的,你爱惜着点儿。

”我接受它,像五四“文青”娶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打心眼儿里就不想要。

它小,和单人铁架床严丝合缝着,本来就狭小的床铺,给这么密不透风地一笼,我恰如被抢亲的祥林嫂,五花大绑在花轿里,轿门一开,人就倒出来;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在我头顶上,穹庐似天,阴阴欲雨。

全寝室女生的蚊帐都洁白如雪,只有我的毫不客气地给大家抹黑。

有一次,一个外班女生来寝室逛,我听见她向人打探:“那是谁的床?看着好脏。

”“脏?”我很愤怒,却没法向人解释:它不是脏,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

它很快就裂了大口子,大概是被我一屁股坐上去了,布质已朽,经不住我的体重。

我带回家给我妈过了目:确实不堪用了。

于是,弃之。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抛掉了这世上最后一件沾有姥姥手泽的事物。

上大学是不是非得有一床蚊帐?我妈当年的行为,算不算虚荣心作祟?我猜姥姥没想那些,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没有,这不丢人,人家有,我妮(女儿)也可以有。

输人不能输阵,在她能掌控的世界里,姥姥尽其所能,竭尽所有。

她的爱与尊严,全在这一针一线里。

我妈,从学生到人妇人母,从武汉到东北再到武汉,走过多少城市又换过多少住所,八千里路,云来月往,她一直带着这土布蚊帐,到最后给了我,是希望它发挥最后一次余热吧。

它果然做到了,物若有灵,也算死得其所。

而我,长到很大,才知道我家其实一直很穷:两边老人,三个孩子,无数沾亲带故的农村亲戚。

但我从不曾感受过穷。

该有的电器家具我家全有,是我爸做的。

我长期穿姐姐们穿剩的衣服,我妈硬有本事把它们处理成华美的绲边。

我的大学同学记得我背过的牛仔书包,时髦得紧,也是我妈的手工。

她为我们打理一切,正如她的母亲为她。

我在物质上明明是贫瘠的,我却从来不曾感觉到寒酸卑微。

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

展示匮乏如同展示结痂的创口,非我家风。

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不会任何针线活,我妈安慰我:“你会写文章。

”我唯一的骄傲是: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姥姥一样,都是非常勤勉的女子,愿意勤扒苦做,只为了让人生更丰盛富饶。

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带酸楚的爱。

(1)作者围绕“姥姥的蚊帐”使用情况,写出了拥有蚊帐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阅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2)下面句子放回到原文横线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①充满了“只防大蚊不防细虻”的君子作风;②最重要的是,它太旧了,③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④土布已经灰得发黑。

(3)理解画线语句“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在文中的含义。

(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解说通过蚊帐传给子孙的爱为什么是“含笑而略带酸楚”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不超过150字)7. (20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