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XX 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学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号:设计题目: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APPLIED RESEARCH IN CHINA 起迄日期: 20**年2月13日~20**年6月10日指导教师:教授系主任:发任务书日期:20**年1月7日摘要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与会计学科相互影响互为合作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是人力资本理论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而其在财务上的核算亦成为摆在我们财会人员面前的一道课题,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在我国存在发展缓慢,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和部门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人力资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因此, 在中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困难;对策ABSTRACT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is a marginal and comprehensive subject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mutual impact and coorperation of HRM science and Accounting, it is the development in depth in field of accouting of HPC theory. With the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survey and exploiting of HR will b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s , and its checking on the finance is also a hard nut faced our accountants. Survey of HRA developes slowly in our country. But it is useful for enterprises and departments to use and exploit HR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which make them to be adap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oriented economy. Therefore, establishment of HRA in China has realistic significance.Key words: 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Application of the difficulties;Countermeasures目录1绪论 (1)1.1课题背景及目的 (1)1.2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1.3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2)1.4课题研究方法 (2)2人力资源会计概述及应用现状 (3)2.1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 (3)2.2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 (3)2.3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现状 (3)3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6)3.1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6)3.2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6)3.3企业提高效益的需要 (6)3.4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 (8)4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 (9)4.1 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问题 (9)4.1.1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问题 (9)4.1.2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9)4.1.3管理者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视不够 (10)4.2 在我国推进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对策 (10)4.2.1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用人机制 (10)4.2.2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员工电算化水平 (11)4.2.3明确劳动者权益分享剩余利润 (12)4.2.4 创造人力资源会计建立条件 (12)5 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前景 (13)6 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1 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目的人力资源是一项特殊的资产。
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使用能为它创造剩余价值,为企业带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不是指人的本身,而是人的知识、技能,是人的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企业虽不能对人拥有所有权,但对人的这些能力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雇佣与被雇佣劳动关系获得使用权。
在某一特定的会计主体和时期(会计期)内,企业完全有权通过指挥、安排、控制其活动为企业创造效益。
我们应注意到人力资源具有特殊性,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
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本文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有关问题诸如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理论基础、应用现状等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进而以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发展现状为依据,研究了人力资源会计发展遇到的问题,分析了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对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会计学家埃里克·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的活动,明确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内容是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而且该人力资源还必须是组织的资源,即人力资源的成本必须是组织所付出的,价值必须是人力资源为组织提供服务时所实现的,将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和实现的价值界定在“组织”这一空间之内,这是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我国会计学者也对人力资源会计下过不少定义,如章道云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是测定和报告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动和现状,帮助决策者决定行动方针的一门新兴会计”,这一概念与弗兰霍尔茨[6]概念同出一辙,只是他将“组织”界定为“企业”,即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只局限于企业,而非盈利性组织的人力资源信息则没有被纳入人力资源会计核算范围:将其核算对象界定为“人力资源的变动和现状”,并没有明晰化为“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内容过于宽泛,容易与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相混淆。
1.3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本篇论文阐述了人力资源会计概述及应用现状,在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和对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展望。
本文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有关问题诸如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理论基础、应用现状等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进而以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发展现状为依据,研究了人力资源会计发展遇到的问题,分析了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不仅适用而且可行。
1.4 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财务管理学、管理学、现代企业理论和会计学等诸多学科的有关著作,从理论上提升研究深度。
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并研究全国各种有关---的资料;(2)比较研究法。
通过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各种思想和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对本课题进行研究;(3)归纳总结法。
通过各种途径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后,归纳总结出新的观点,并针对问题研究总结出对策。
2 人力资源会计概述及应用现状2.1 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所谓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企业管理学家郝曼森《人力资源会计》一文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的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于1973年对它所下的定义,即“确认和计量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程序。
”这一概念将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核算方法和核算目标等均包容其中,因此比较全面而且权威,但是由于这一概念未能指出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内容和核算空间,所以仍存在缺陷。
2.2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参照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准则中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说明人力资源是企业可以实际控制的。
当劳动者与企业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时,企业通过支付工资报酬,也就获得了对该劳动力资源的控制权,即企业取得或控制了该劳动力的使用权。
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
通过比照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源是能够为企业所控制、可以计量,并且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它理所当然是企业的一项资产,而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特殊的资产[1]。
2.3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现状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相当广阔, 但目前人力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具体表现在: 一、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过剩。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面积少,工业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特征。
这一国情导致农村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只不过在计划经济时期处于隐性状态。
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体制发生革命性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解除了对农民经济活动的诸多限制,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将农民禁锢在农村的粮油副食品定量供给彻底改观,人多地少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领域容纳劳动力出现了绝对量下降的情况,平均每年下降0.83个百分点。
现在,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依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5亿以上,2000年底达到1.8亿。
这种矛盾短期内还会更为突出:随着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将不断减少,可耕地有限,而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农业就业的余地越来越少。
二、企业破产、关闭导致下岗人员日增, 而且失业周期相应延长,但是在政府相关激励政策的引导下,,失业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据统计,2007年,我国就业人数76990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36838万人,年均增加1270万人,年均增长2.3%。
29年间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改革开放前净增就业人数的1.85倍,比2005年原西方七国集团就业人数总和还超出3470万人。
城镇就业增加更快。
2007年城镇就业人数29350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19836万人,增长了2.08倍,年均增加684万人,年均增长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