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90-2008年来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实际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
在1993-1996年期间,以及2007年至今,实际利率都是负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钱都存在银行,存成一年定期存款,
那么一年期满后,我们所拥有的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的购买力比起一年前本金的购买力是下降的。实际利率出现负数,
说明通货膨胀比较厉害,大于银行给予的利率,于是,即使把钱存在银行,也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货币的贬值,钱的
购买力在不断减少。
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迎来了负利率时代,而
“负利率时代”,是指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的这样一
段时期
而所谓
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
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2011年8月9日国家统
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5%。我国
的负利率已持续近17个月,老百姓的资产价值正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对贬值。
这意味着即使我们将钱存在银行不做任何事,持续增高的通货膨胀率也会不声不响的吃掉我
们的储蓄。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理来说民众会选择更多的消费,减少储蓄,增加投资。将
货币转化为不会贬值的实物或是用于投资,这也就意味着银行的储蓄应该大幅下降,相反投
资率大幅上升,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与我们想象的不同。
下面是中国的储蓄率与投资率的表格
中国1978-2007年储蓄率与投资率(占GDP的百分比)
78年到94年间中国的投资率与储蓄率不相上下,而今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储蓄率
明显上升,而投资率相比上升幅度不大。06年来国民储蓄率甚至超过了50%,10年来,中
国国民储蓄率维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而中国储蓄在2010之前几乎达到GDP的50%,已经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大
大高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尽管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储蓄率仍保持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