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球面光学元件行业概述

非球面光学元件行业概述

非球面光学元件行业概述
第一节 行业特性
一、行业定义
非球面光学元件,是指面形由多项高次方程决定、面形上各点的
半径均不相同的光学元件。一般应用在光学系统中的透镜及反射镜,
曲面型式多数为平面和球面,原因是这些简单型式的曲面加工、检验
容易,但是用在某些高度精密成像系统有一定的限度。虽然非球面的
复杂曲面制造困难,但是在某些光学系统中依然是需要的。采用非球
面技术设计的光学系统,可消除球差、彗差、像散、场曲,减少光能
损失,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效果和高品质的光学特性。非球面光学
与球面光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非球面可以提高系统的相对口径比,
扩大视场角,在提高光束质量的同时透镜数比球面构成的少,它能以
一个或几个非球面零件代替多个球面零件,从而简化仪器结构,镜头
的形状小型化、降低成本并有效的减轻仪器重量。
非球面光学元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常用的有抛物面
镜、双曲面镜、椭球面镜等。非球面光学元件可以获得球面光学元件
无可比拟的良好的成像质量,非球面光学元件在军用和民用光电产品
上的应用很广泛,如在摄影镜头和取景器、电视摄像管、变焦镜头、
电影放影镜头、卫星红外望远镜、录像机镜头、录像和录音光盘读出
头、条形码读出头、光纤通信的光纤接头、医疗仪器等中。
二、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光学事业不断发展以及光学仪器在各个领域的高要求、高精
度应用,非球面光学设计由原来的单一型、低阶次逐渐向复合型、多
阶次方向发展,为满足非球面加工、检验,新的加工技术、检验技术
也在不断地完善。
目前,国内外非球面加工技术主要有:计算机数控、单点金刚石
车削技术、高精密数控抛光技术、光学玻璃透镜模压成型技术、光学
塑料成型技术等;检测非球面光学系统的方法主要有:干涉法、阴影
法、激光束平移旋转法等。
在光学组件进展历程中,大概可以1980年为界,在这之前以使
用球面光学组件为主,之后则开始进展到使用非球面光学组件,到了
1990年以后,则开始使用精密的非球面光学组件与自由曲面光学组
件。现今对光学组件的要求愈趋于微小化、复杂化,且形状精度要求
极高,自由曲面的应用领域愈来愈广,如何有效且快速地制作与检测
自由曲光学组件已成为目前光学产业的重要课题。
1、国外非球面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
8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种新的非球面超精密加工技术,主要
有:
计算机数控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计算机数控磨削技术、计算机
数控离子束成形技术、计算机数控超精密抛光技术和非球面复印技术
等,这些加工方法,基本上解决了各种非球面镜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前四种方法运用了数控技术,均具有加工精度较高,效率高等特点,
适于批量生产。
进行非球面零件加工时,要考虑所加工零件的材料、形状、精度
和口径等因素,对于铜、铝等软质材料,可以用单点金刚石切削(S
PDT)的方法进行超精加工,对于玻璃或塑料等,当前主要采用先超
精密加工其模具,而后再用成形法生产非球面零件,对于其它一些高
硬度的脆性材料,目前主要是通过超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研磨、抛光等
方法进行加工的。另外,还有非球面零件的特种加工技术如离子束抛
光等。
国外许多公司已将超精密车削、磨削、研磨以及抛光加工集成为
一体,并且研制出超精密复合加工系统,如Rank Pneumo公司生
产的Nanoform300、Nanoform250、CUPE研制的Nanocentre、
日本的AHN60-3D、ULP-100A(H)都具有复合加工功能,这样可
以使非球面零件的加工更加灵活。
2、我国非球面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
我国从80年代初才开始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国防科工委于
1995年在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首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从事超精
密加工技术研究的重点实验室,比国外晚了一二十年。传统的非球面
光学元件加工主要是依赖加工者多年的研究和经验来完成,存在着加
工效率低、加工周期长、工作质量难以控制、对加工者要求高等诸多
缺点,难以满足现代科技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多种非
球面光学元件加工技术的研究应用,主要有:复制成型法、离子束抛
光法,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法。这些技术的研究应用基本上能够
解决各种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加工问题,同时加工效率和精度有了很大
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