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扬民主集中制 坚决做维护统一的表率 一、什么是党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由列宁最早提出来的。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党内民主气氛浓厚,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 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基本原则是什么? 在十六大新《党章》的第二章第十条中,对民主集中制明确提出了六条基本原则,具体来说是:
(一)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三)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四)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五)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六)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三、如何认识和理解民主与集中两者的关系? 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一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防止个人专断;又要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防止出现软弱涣散、好人主义和无人负责的局面。二是民主与纪律的关系。在保障广大党员民主权利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党的纪律。胡锦涛同志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最核心的是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三是制度建设与提高觉悟的关系。发展党内民主,一靠制度,二靠教育。四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得以充分实现的沃土,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五是积极发展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在有利于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六是发展党内民主与抵御西方民主影响的关系。我们发展党内民主,绝不是要搞西方所谓的政党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那一套,与我们的党内民主在本质上完全是两码事,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高度警惕并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 四、我国民主集中制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中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创建到遵义会议之前。在这一阶段的前期,我们党还是重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党在创建初期,当时提交中共一大讨论的党纲就明确提出:“共产党应该是民主集权制”。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宣布,“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1927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中,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但党当时毕竟处在幼年阶段,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党内民主发扬得不够,特别是陈独秀在党内实行家长制领导,使革命遭受严重失败。以后以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错误也同样把集中制推向极端,压制党内民主,搞“一言堂”,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又使革命遭到很大挫折。第二阶段,从1935年五月遵义会议到1957年上半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对党内的统治,我们党开始建立一套健全的党的生活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也进一步建立健全起来,并且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包括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党内民主集中制有了很大发展。这以后,党内虽然也曾出现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倾向,但中央采取了很多措施,特别是 1948年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以及中央九月会议作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有效地克服了分散主义倾向,使民主集中制又有发展。一直到1957年上半年,由于党较好地坚持了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的事业的迅速发展,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第三阶段,从1957年下半年到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阶段,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可惜好的传统没有能坚持下来,形成严格完善的制度,以致从1958年批评反冒进、1959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组织之上的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第四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党充分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在原则的规定上更为全面准确,例如十六大《报告》和新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的概括,就更加准确,而且在制度建设上也取得很大进展,因而党内的民主空气一年比一年浓厚,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一年比一年加强,有力地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党员干部如何才能成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模范?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其内容主要是“六项基本原则”,其中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是建立党内生活正常秩序,保证全党意志统一和行动一致的准则,其基本精神贯穿于其他五项基本原则之中。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按照“四个服从”的要求去做。在实际工作中,关键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首先,必须摆正个人在组织中的位置。对于一名党员来说,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是个人服从组织的关系,个人的意志和行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置身于党组织之内,不能游离党组织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党组织之上。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制度上,具体体现为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所谓集体领导,是指凡属方针政策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由中央和地方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基层的党组织也应如此。党的书记是集体领导的“班长”,但书记同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投票决定重大问题时也是一票。绝不允许重大事项只由单位党委的几位书记碰头会决定后代替党委班子成员的意见。党的书记和成员都要认真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集体的决定,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必须无条件服从,并在行动上积极执行。事实表明,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是实现正确领导的关键。任何个人的知识、才能和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个人一旦脱离集体领导,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当然实行集体领导也难免出错误,但只要这个班子是坚持集体领导原则的,是走群众路线的,就可以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发生了错误也能够较快地发现和纠正。坚持集体领导必须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在党委会中,要搞好分工,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一是大事,全局性的问题,集体决定,分工去办;二是小事,局部性问题,由分管工作的成员负责,独立去办。坚持集体领导并不是不要个人负责,一旦集体做出了决定,每个成员都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在集体领导下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凡属个人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要敢于独立负责处理。要提倡领导干部敢于负责的精神,反对遇事推委、互相扯皮和无人负责。现在有两种情况:一是大小事情都提交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常常使党委成员陷于会议之中,造成领导集体工作效率低下;二是事无巨细一律经过书记拍板,书记不表态,分管的领导人就不敢干。这两种情况都是不符合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制度的。个人服从组织,不仅是对党的纪律的服从,而且是对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服从,是共产党员自愿向党组织承担的政治责任。从这个角度讲,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实质上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问题。许多优秀党员之所以能在各种情况下都严守党的纪律,根本在于他们具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置于首位的政治觉悟;而少数党员违反党纪党规,究其原因也大多是在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上出现错位。事实证明,一事当前,总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权衡利弊得失,抱着狭隘的自私自利之心的人,就不可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当前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要防止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不能见利忘义,逐利违纪,贪利枉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学习和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知识,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要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和决定。这是共产党员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自觉服从组织的最集中、最本质的表现。具体到我区来说,要求党员干部在执行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和决定时,要令行禁止,不曲解、不变通、不梗阻、不迟疑、不讲价,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更不能凭个人的好恶有所取舍。单位和个人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正常的组织渠道进行反映,但在区委、区政府没有改变决议之前,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延缓、消极抵制决议的贯彻执行,或擅自降低执行标准和要求。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身体力行,不仅自己要模范带头,而且要宣传、组织、领导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使之变为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