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一、充分认识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意义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
政府执行力的强弱,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利益,事关政府形象。
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政府执行力,也就是提高一个地方发展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在抓政府工作中,很多时候缺的不是思路,缺的不是计划,缺的是抓落实的具体行动和良好作风,缺的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说到底,其实就是贯彻不力、落实不力、执行不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已成为推进我县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一)提高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本质要求。
就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机构设置而言,党委是领导机关,人大是权力机关,政府是执行机关,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党委的领导下,依靠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把党委确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蓝图,坚决地、不折不扣地变成现实,这就是政府工作的定位。
没有执行力、执行力差的政府,必然软弱涣散、难有作为;没有执行力的部门,必然群众口碑差、干部怨气大,工作难有激情、难于创新、难出亮点。
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找准各自的工作定位,更加注重执行、更加注重实干、更加注重效率、更加注重实绩,以政府执行力的大提升,助推青海发展的大提速。
(二)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实现科学跨越率先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省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跳出青海看青海,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发展不优、发展不够、发展不足,仍然是青海的基本省情。
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届次会议,描绘了我省“十二五"发展宏伟蓝图,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能否把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县,关键取决于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能否得到顺利执行,这正是对政府执行力的现实考验。
我们只有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真正做到转变职能的步子更快、先行先试的思路更宽、破解难题的办法更多、推进工作的力度更大,才能为桂阳科学跨越率先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提高政府执行力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改善发展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投资环境总体趋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优惠政策落实难、施工环境不尽如人意、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善、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体制机制不顺等客观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导致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青海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要想走在全国前列,必须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
要通过狠抓落实,准确了解和掌握投资商最关心的事情和最不满意的地方,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解决他们反映最迫切和意见最大的问题;要通过狠抓落实,努力把青海打造成为创业环境最优、开放程度最高、投资吸引力最强的地区。
二、当前政府执行力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来,我省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转变政风行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的情况是好的。
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基层和群众对政府的要求相比,我们在执行力方面还有相当的距离,导致我们的一些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建设,一些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一些瓶颈迟迟不能得到破解,一些隐患迟迟不能得到消除,一些部署迟迟不能得到落实,阻滞了桂阳发展,损害了桂阳形象。
归纳起来,当前政府执行力大致存在以下七个问题:一是敷衍塞责的消极执行。
缺乏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作风,或者束之高阁、高高挂起,或是不在乎、不过问、不检查、不落实,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而不动,对工作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二是不求实效的机械执行。
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满足于当“传声筒"、“留声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三是墨守成规的教条执行。
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无所用心,看过去有没有做过,看红头文件怎么规定,看外地有没有先例,而不是主动想办法,在“法不禁止"的前提下积极执行。
四是事倍功半的低效执行。
工作没有中心,做事没有重点,出台的政策措施朝令夕改,东抓一把西忙一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五是随心所欲的选择执行。
面对问题有的拈轻怕重,有利则干,无利则推;有的开口讲价钱,伸手要利益,稍有不满意,工作就搁浅;有的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你推我推,循环往复,推磨转圈。
六是阳奉阴违的拒不执行。
虽有三令五申,仍然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有的则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当面说好话、背后“放空炮"。
七是漠视百姓的违法执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精神状态不佳。
一些同志缺乏创业干事的激情,习惯于以传统思维想问题、办事情,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发展的冲劲、闯劲、冒劲。
二是工作作风飘浮。
一些干部坐而论道,做表面文章是一套又一套,搞临时突击是招招在行,部署工作轰轰烈烈,抓起落实虎头蛇尾。
还有一些部门和同志习惯于以会议和文件代替落实,思路说在会上,措施留在纸上。
有些部门的负责人汇报工作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坏。
开展工作,不深入基层和实际,不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关门办公,闭门造车。
三是部门利益驱动。
有的部门、单位执行政令以部门利益为出发点,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有利就办,无利就拖,有的表面上答应得很好,就是看不到实际行动。
部门之间不注重协调配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自为政、互不通气,各行其是,甚至是相互拆台,导致不少工作往往是早有安排、早有部署,就是迟迟得不到落实。
四是服务意识淡薄。
一些部门的干部对发展机遇认识不够,对上级政策理解不够,对新生事物接受不够,推动发展动作慢,既不善于跑省进京,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也不善于、不习惯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思路和发展的眼光、市场的规则来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和问题,工作思路狭窄,习惯于凭经验办事。
一些领导和部门工作责任心不强。
还有的部门、单位,不是不作为,而是乱作为,动不动就开处罚单子,单子下了、钱收了,问题到底改没改,也就不了了之了。
五是落实流程不畅。
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有些工作任务不能高效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作职责不明,落实流程繁琐,制度完善不够所造成的。
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上下级之间存在条块分割,职能不清,互相协调配合不够,工作运转中有很多梗塞。
三、找准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突破口提高政府执行力是成事之道、发展之基。
要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把提高政府执行力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抓落实上,把本领运用到促发展上,以显著的执行绩效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二四三”发展战略,咬定“追领”目标,加快转型跨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要实现六个方面的新突破。
一是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
二是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
一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二要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
三要加大企业发展服务力度。
三是实现农业农村工作新突破。
以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着力破解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等突出问题,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突破。
四是实现城市建管新突破。
五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新突破。
六是实现民生民本新突破。
四、强化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各项措施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执行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能力和水平。
提高政府执行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改进不足点,从五个方面下功夫(一)要解放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落实的力度。
解放思想,关键要切实增强四种意识。
一是要增强责任意识。
近几年来,青海发展突飞猛进,但发展速度、总体实力,与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距离。
青海省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为此,凡是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就要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二是要增强全局意识。
政府各部门都是政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都是代表政府行使职权,都是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
要切实破除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凡事多为青海的改革发展大局考虑,真正做到顾大局、识大体,坚决杜绝“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倾向。
三是要增强服务意识。
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执政之本。
四是要增强创新意识。
要大胆先行先试,敢于打破陈规,用新的理念、新的举措谋划发展、加快发展,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纪律,有利于桂阳的事业发展,就要大胆创新,敢想、敢闯、敢试、敢干。
(二)要坚持科学决策。
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前提。
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突出决策的程序性和操作性,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充分权衡利弊,确保所有的重要决策都是集体讨论决定的结果。
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对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要向社会公示,通过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征求网民意见等多种方式,让群众充分了解政府决策的事项、依据和结果,使决策兼顾各个群体的利益,体现群众的诉求和愿望。
要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对重大决策事项和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进行合法性、廉洁性审查,超出法定权限或与法律法规、党纪政纪相抵触的,不得作出决策或制定出台。
要进一步健全决策失误追究机制,坚持“谁决策,谁负责",促进审慎决策,减少决策失误。
要进一步健全决策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加强决策执行过程的跟踪反馈和评估,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
总之,要通过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确保政府的每一项决策、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三)要改进工作方式。
政府执行力的提高有赖于科学的执行方法与执行技术。
能不能抓落实,有很大程度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方式方法科学,“四两拨千斤",否则,事倍功半。
在执行过程中要自觉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杜绝相互推诿、乱执行、不执行现象。
一是要突出工作重点。
二是要细化工作分工。
三是要推行一线工作法。
坚持领导带头,亲历亲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工作做起,深入经济工作第一线,深入到基层、企业,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困难最多的地方,面对面与群众沟通交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做到“领导在一线垂范、干部在一线煅炼、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加深、威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体现"。
(四)要转变工作作风。
只有作风扎实,工作才能落实。
干部不仅要有想干事的意识、会干事的本领,更须有干成事的过硬作风。
一是要雷厉风行。
二是要敢抓善管。
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树立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敢于碰硬的精神,对职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对本部门、本行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要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主动谋划、亲自解决,以更大的胆略和气魄解决具体问题,推进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