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教学PPT
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教学PPT
犍陀罗国的核心区域包括今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 北部,其地处兴都库什山脉,人口多居于喀布尔河、斯瓦 特河、印度河等河流冲击形成的山谷地区。这里不仅是印 度大陆文明发源地之一,而且由于地处欧亚大陆连接点上, 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作用。
• 问题七:对古希腊神像和中国佛像比较过后,作者 意识到这些“残缺的石头”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jūn
rèn bāi
kū
龟裂 坚韧 掰开 洞窟
jiān tuó luó
犍陀罗
dǒu
陡然
suì
隧道
yù
神谕
yuán
残垣
hē
呵护
wù
兀自
mǐn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泯灭 战战兢兢
gōu
篝火
fèn
分外
jù
高踞
mā
yān mò qīn
妈祖 湮没 钦佩
cōng lóng
jìng
葱茏 苍劲
líng
• 问题十一:读19、20段,希腊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 么?对比国人对待文物的态度和做法,你有何感想?
希腊人给我们的启示: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 与原状。
从第11、12段看出,作者不是简单地一门心思地 沉醉在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中,他更加关注的是古希腊文 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心的是民族 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并存。
知识卡片
犍陀罗
犍陀罗国,是公元前6世纪已经存在的南亚次大陆国家, 为列国时代十六大国之一,其国名为梵文गन्धार的音译。
• 问题五:石头真的是永恒的吗?作者由“一截石雕的 男子的左臂”展开描绘和想象,提出了一种美的观点。
残缺是美
历史美 时间美 文化美
古物复原会破坏这种美感
第1—10段,交代参观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提出 残缺是一种美。
• 问题六:作者对古希腊石头的欣赏,也就是对外族 文明的欣赏,从文中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保护文物。
• 问题十:文中说,古老的石头“各自不同的形态都 是历史的表情”,你是怎样理解“历史的表情”的?
“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 们犹然带着昔时的气息。”“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 印记与年龄的刻度。”这些都是对历史的最真实的记录,也 正是今人对历史沧桑感的一种真实的认识。古希腊的石头展 示的是历史美、时间美、文化美。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位于希腊首都雅典,是希腊
最大的博物馆,始建于1866年,于23年后(1889年)
完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上百年的历史使博物
希 馆本身就成为一件珍贵的文物。博物馆有大厅、陈列室
腊 国
等50多个房间,收藏文物近2万件。绝大多数的文物反
家 考
映了希腊神话中的内容。可谓集古希腊文物之大全。
古希腊(Greece)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 (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
西方有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的。古希腊不是一个国 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其位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 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东部和 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民俗文 化学者。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 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致力于 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 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 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冯骥才
(1942— )
《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快手刘》 《珍珠鸟》(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 《好嘴杨巴》(被选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 《刷子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组)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挑山工》(被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献你一束花》(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日历》(被选入八年级第二单元课文) 《泥人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花脸》(被选九年义务教育试用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六课语文教材)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义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
古
博
物
馆
• 问题三:读课文第二段,作者对雕像(石头)的 兴趣可以从哪些词句中表现出来?
作者从正面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对石头的喜爱。
• 问题四:作者为什么喜爱“古希腊的石头” ?
第三段给出了答案,“我喜欢他们这些刻在石头上 的历史与艺术”,喜欢石头的内涵,也就是“人类对生 命永恒的追求,以及把自己的一切传之后世的渴望”。
希腊共和国,简称希腊, 是地处欧洲东南角、巴尔 干半岛的南端的共和制国 家。全国由半岛南部的伯 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中 的3000余座岛屿共同构成。
希腊为连接欧亚非的 战略要地,本土从西北至正 北部分别邻阿尔巴尼亚、马 其顿、保加利亚三国,东北 与土耳其国境接壤。周围则 自东而西分别濒临爱琴海、 地中海本域与伊奥尼亚海。
• 请19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 晰,语速适中。
(第6—10段由一人朗读,第13—15段由一人朗读,20—21 段由一人朗读,22—23由一人读,27—29段由一人读)
• 其他同学认真看书,思考文意。
jiǒng jiǒng
炯炯有神
ài mèi kàng péng hēng
bó
暧昧 亢奋 膨脝 脉搏
bì
yǒng
聆听 庇护 甬道
•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两题。
• 问题一:请按顺序指出作者移步换景所到之处。
希腊国家 考古博物馆
雅典卫城
阿雷奥斯▪帕果斯山
游客商店 爱琴海 海神庙 迈锡尼遗址
• 问题二:文章首段中,“首先”、“神交”、“一 早”、“一头扎进”等词语,反映出作者对什么特 别感兴趣?
参观博物馆的嗜好,实质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浓烈 兴趣,由此引出对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参观。
这些残缺的石头是今人进入古人世界的时间隧道。
• 问题八:对“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 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古希腊的石头是古希腊历史的见证,所展现出来的 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脚步,站在它们中间就如同站在时光 隧道中,可以发现人类历史的过程。
• 问题九:希腊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措施很奇特,我 们应如何看待?应从中学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