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机构解说分析
αmax≤[α](许用压力角)。
凸轮机构的许用压力角[α]可取如下数值:
推程时,移动从动件 [α]=30°~40°,
摆动从动件 [α]=45°~50°;
回程时,通常取
[α]=70°~80°。
4.5.2 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基圆半径愈小,压力角愈大;反之,压力角则愈小。 因此,在选取基圆半径时应注意: 1.合理设计偏心距e可减小压力角。 在保证αmax≤[α]前提下,为了结
凸轮常用材料和结构
二、凸轮的结构
凸轮与轮毂可调整
组成凸轮的部分可调整
凸轮常用材料和结构
三、滚子从动件结构
专门制造的圆柱体
销轴联接
滚动轴承
4.5 凸轮机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凸轮机构,不仅要保证从动件能实现预定的运动 规律,还须使设计的机构传力性能良好,结构紧凑,满 足强度和安装等要求。为此,设计时应注意处理好下述 问题。 1.滚子半径的选择 2.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3.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一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 形凸轮机构,凸轮上有一最小 向径,以最小向径r。为半径 所作的圆称凸轮基圆,r。称 基圆半径,凸轮以等角速度ω1 逆时针转动。凸轮机构运动过 程如下:
一、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 1推程、2远休止、3回程、4近休止
当凸轮连续转动时,从动件将重复上述运动过程。
4.2.2 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低速、轻载:凸轮材料可选HT250、QT800-2、QT900-2等, 用球墨铸铁时,轮廓表面可进行淬火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从 动件受弯曲应力大,不用脆性材料,可选中碳结构钢,高副端表 面淬火至40-50HRC。为减小冲击,也可选用质量小的尼龙作 为从动件材料。 中速、中载:凸轮常用45、45Cr、20Cr、20CrMn等材料,从动 件可用20CR等低碳合金钢,并经表面淬火,低碳合金钢应渗碳 淬火,渗碳层深0.8-1.5mm,使硬度达56-62HRC。 高速、重载:凸轮可用40CR等中碳合金钢。表面高频淬火至56 -60HRC,或用38CrMoAl,经渗氮处理至60-67HRC,但渗 氮表层脆而不宜受冲击。从动件则可用T8、T10等碳素工具钢, 经表面淬火处理。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凸轮轮 廓曲线的设计。
1 概述
4.1.1 凸轮机构的应用 1. 组成
凸轮机构由凸轮1、从动件2、机 架3三个基本构件组成,是一种高副 机构。其中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 廓或凹槽的构件,通常作连续等速 转动,从动件则在凸轮轮廓的控制 下按预定的运动规律作往复移动或 摆动。
(3)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 若不计摩擦,凸轮对从动件 的作用力始终垂直于平底,传力性能良好,且凸轮与平底 接触面间易形成润滑油膜,摩擦磨损小、效率高,故可用 于高速,缺点是不能用于凸轮轮廓有内凹的情况。
3.按锁合方式分
(1)力锁合凸轮机构 依靠重力、弹簧力或其他外力来 保证锁合,如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
构紧凑,尽可能小的基园半径。
2. 在结构空间允许条件下,可 适当将基圆半径取大些,以利 于改善机构的传力性能,减少 磨损和减少凸轮廓线的制造误 差。
§ 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3.5.3滚子半径的确定
凸轮轮廓曲线形状与滚子半径的关系 r ' = r + rr 当理论廓线内凹时 此时,无论滚子半径大小,凸轮工作轮廓总是光滑曲线(如图a) 当理论廓线外凸时(可分为三种情况)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从动件在一个行程中,前半 行程作等加速运动,后半行程 作等减速运动的运动规律。 在推程的始末点和前、后 半程的交接处,产生“柔性 冲击”或“软冲”。因此这 种运动规律只适用于中速、 中载的场合。
3.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从动件加速度按余弦规律变 化的运动规律。 在推程始末点处仍存在“软 冲”,因此只适用于中、低速。 但若从动件作无停歇的升— 降—升型连续运动,则加速度曲 线为光滑连续的余弦曲线,消除 了“软冲”,故可用于高速。
力(法向力)与从动件上受力点速度方向所 夹的锐角。该力可分解为两个分力 :
Fy Fn cos 有效分力 Fx Fn sin 有害分力 压力角越小,有效分力越大,机构传力越好。
F1是推动从动件移动的有效分力,随着α的增大而减小; F2是引起导路中摩擦阻力的有害分力,随着的增大而增 大。当 增大到一定值时,有引起的摩擦阻力超过有效分 力,此时凸轮无法推动从动件运动,机构发生自锁。可 见,从传力合理、提高传动效率来看,压力角越小越好。 在设计凸轮机构时, 应使最大压力角
2、凸轮机构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曲线是利用反转法原理完成的。
加角速度-(与凸轮角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凸轮静止不动
从动件与导路绕角速度-以凸轮转动
从动件相对导路移动
从动件尖顶的运动轨迹就是凸轮轮廓曲线
4.3.2 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1.对心尖顶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已知基圆半径、凸轮转向、从动件位移曲线 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凸轮机构中,凸轮的轮廓形状决定了从动件的运动规 律,反之,从动件的不同运动规律要求凸轮具有不同形状 的轮廓。因此,设计凸轮机构时,应首先根据工作要求确 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再据此来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指其位移s、速度v和加速度a 等随凸轮转角 而变化的规律。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有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 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等。
(2)形锁合凸轮机构 依靠凸轮和从动件几何形状来锁合。
4.按从动件相对机架的运动方式分
(1)移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按其从动件导路是否通过凸 轮回转中心分为对心移动从动件和偏置移动从动件凸轮 机构。 (2)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移动从动件
摆动从动件
4.2 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
4.2.1 平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及运动参数
1.等速运动规律:
从动件在推 程或回程过程 中的运动速度 为常数的运动 规律。
h s 0 h v 0 a 0
从动件在推程始末两处,速度 有突变,瞬时加速度理论上为无 穷大,因而产生理论上无穷大的 惯性力,对机构造成强烈的冲击, 这种冲击称为“刚性冲击”。因 此,等速运动规律只能用于低速 轻载的场合。
4.5.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压力角:不计摩擦时,凸轮对 从动件的作用力(法向力)与从 动件上受力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 角。 将从动件所受力F分解为两个 力:
F2 F cos F1 F sin
§ 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压力角及校核
压力角:不计摩擦时,凸轮对从动件的作用
3、对于高速机构,应减小惯性力、改善动力性能,可选用正弦 加速度运动规律或其他改进型的运动规律。
4.3 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
设计方法:
1.图解法 2.解析法 设计一般精度凸轮时常被采用图解法。而设计高精 度凸轮,则必须用解析法,但计算复杂。本节主要讨论 图解法。
基本原理:
反转法原理
4.3.1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4、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从动件加速度按正 弦规律变化的运动规律。 运动特征:没有冲击, 故可用于高速。
s
r
B
s
A v
A0 1
2
3
4
5
6
a
h
,t ,t ,t
§1-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三、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
1、在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时,应根据机器工作时的运动要求 来确定。 2、对无一定运动要求,只需要从动件有一定位移量的凸轮机构。
弧面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自动机床上的走刀机构
4.1.2 凸轮机构的分类
1.按凸轮的形状分
(1)盘形凸轮 1 、2、3盘形凸轮机构简单,应用广泛, 但限于凸轮径向尺寸不能变化太大,故从动件的行程较 短。 (2)移动凸轮 其凸轮是具有曲线轮廓、作往复直线移 动的构件,可看成是转动轴线位于无穷远处的盘形凸轮。
r ' = r - rr
1) r > rr时 r ' > 0这时所得的凸轮实际轮廓为光滑的曲线(如图b)
2) r = rr 时r ' = 0,实际轮廓线变尖,极易磨损,不能使用(如图c)。 3) r < rr 时r ' < 0, ,即实际曲线出现交叉会出现失真(如图d)。
总 结
1、凸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及应用。
4.4 凸轮和滚子的材料 、结构
凸轮机构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和疲劳点蚀,因此要 求凸轮和滚子的工作表面硬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心部有良好的韧性。 1.凸轮的材料 低速、轻载时,可以选用铸铁。中速、中载时可以选 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钢,并经表面淬火或滲碳淬火, 达到一定硬度。高速、重载时可用优质合金钢,并经表 面淬火或滲氮处理。 2.滚子的材料 滚子材料用合金钢材料,经滲碳淬火,达到较大表面 硬度。
第四章
§4.1 概述
凸轮机构
§4.2 常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4.3 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与加工方法 §4.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类型及应用。 2、掌握凸轮机构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掌握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4、熟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x x rT cos y y rT sin
式中取“—”号时为内等距曲线,取“+”号时为外等距曲线
凸轮轮廓的加工
凸轮轮廓的加工方法通常有两种 1.铣、锉削加工 对用于低速、轻载场合的凸轮,可以应用反转法原理在未淬火凸 轮轮坯上通过作图法绘制轮廓曲线,采用铣床或用手工锉削办法加工 而成。必要时可进行淬火处理,但用这种方法则凸轮的变形难以得到 修正。 2.数控加工 采用数控线切割机床对淬火凸轮进行加工,这是目前最常用的一 种凸轮加工方法。加工时应用解析法,求出凸轮轮廓曲线的x,y坐标, 并将xOy坐标系的原点换算成切割时的起点,而滚子半径相当于钼丝 半径再加上放电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