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

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

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
【摘要】:文章作者认为,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区别,并不仅仅是时间
维度上的先后,现代文学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两者在
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现代文学的
生产和传播机制与古典文学有了本质的区别。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是
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产物,也就是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发
展过程中,那些影响文学发展的内在因素在沈从文创作过程中起到了
最根本的促进作用。因此只有把沈从文的创作放在现代文学发展演变
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从影响了现代文学发展的那些新因素中加以
分析,才能说明沈从文文学创作成功和失败的意义所在。文章考察了
乡土、都市、出版、大学、女性、政治等六个方面因素对沈从文创作
的影响。其中,都市、传媒、大学等因素属于新出现并深刻影响了现
代文学发展的因素,乡土、女性、政治等因素虽并非新出现,但其内涵
与古典文学时期相比有了巨大的差异。第一章从乡土因素的角度考察
了湘西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从1924年沈从文发表第一篇作品到
1949年他基本放弃以一个作家身份从事文学创作为止,湘西在沈从文
创作中的影响情形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24年到1927年为第一阶段,
湘西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原料,因此他所描绘的湘西
世界,可称为“原型的湘西”;从1928年到1936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
沈从文创作上完成了从简单的叙写自身经历到以文化视角来审视社
会人生的根本转折,依照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理想人性的追求,沈从
文在作品中虚构了一个“湘西世界”,因为这一虚构世界所具有的文化
批判价值,可称之为“文化的湘西”;从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阶段,由
于民族危机的紧迫,这一阶段的创作中沈从文转换了审视湘西的视角,
开始以一种历史纵深的目光来观照湘西,把湘西作为诊断民族文化病
根和追寻民族出路的历史文本,因此第三阶段呈现在沈从文作品中的
湘西可称为“历史的湘西”。第二章从都市角度分析了沈从文文学创作
的成长历程。20年代初,由于五四新文化群体的分化,各成员的思想分
歧公开化,由此在北京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化空间,这为处于文学起步
阶段的沈从文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空间,在【关键词】:沈从文
乡土都市出版大学女性政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6
【目录】:导论13-26第一章永远的家园:沈从文与湘西26-51第一
节急于倾诉的“乡下人”:“原型的湘西”的呈现27-34第二节用笔重造
一个新世界:“文化湘西”的建构34-40第三节为民族和国家重造寻求
道路:“历史的湘西”的追寻40-45第四节创作转向后的困境:“游离
于时代”的寂寞45-51第二章精彩的双城记:沈从文与都市51-77第一
节沈从文创作的起步与20年代初新文化群体的分化51-58第二节沈
从文创作的成熟与20年代末上海多元的文学空间58-68第三节沈从
文创作的辉煌与30年代”京派”的兴盛68-77第三章独立自由的舞台:
沈从文与报刊出版77-104第一节作为投稿人的沈从文77-91第二节
作为编辑人的沈从文91-98第三节作为经营者的沈从文98-104第四
章通往学者之路:沈从文与大学104-135第一节1949年前沈从文在
各高等学校任教的情况104-120第二节在中国公学及西南联大任教对
沈从文产生的影响120-135第五章用人心人事作曲:沈从文与女性
135-162第一节《边城》中隐藏着的情感秘密135-143第二节《八骏
图》里的玄机和《水云》中的辩解143-152第三节由“从深处认识”历
史转向对人生作“抽象的抒情”152-157第四节九妹的人生悲剧与沈从
文提倡“女子回到家庭”157-162第六章一生维护用笔的自由:沈从文
与政治162-183第一节沈从文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传统的独特理解
162-167第二节沈从文对于个人与时代(历史)关系的认识167-171第
三节1949年前后沈从文由孤立到绝望的心路历程171-176第四节没
有走完的“归队”之路176-183参考文献183-186后记186-187
本论
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