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

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

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

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

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

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

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

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

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摘编自黄亚果《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实现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B.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须的,是更应该看重的内容。

C.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从而修身行道,先秦诸子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

D.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天下百姓的幸福念念不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经通过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后世的许多中国人影响很大。

B.孔子高度赞赏安贫乐道的例子,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C.墨子认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所以他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D.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不因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因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沉迷于物质享受不等同于不追求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先秦诸子在这方面强调的是要持一种淡泊的态度,因为他们更看重精神快乐。

B.“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的观点说明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C.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他主张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D.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这是一个追求幸福之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杨澜专访:我就是味道很丰富的一道点心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新书有一段话十分精彩:采访其实像一次探险,是一种对人心的探险,你想挖掘深层,但别人凭什么告诉你?今天我来充当这个探险者,《杨澜访谈录》是坚持11年的人文深度节目,你一直乐此不疲的原因是什么?杨澜(以下简称“杨”):我凭什么告诉你?(笑)我总觉得人生苦短,所以特别希望去了解更多的世界、去跟人分享喜怒哀乐,因为我有这个比较纯粹的动机,所以能让被采访对象比较容易放松下来,这是第一。

第二,因为我特别尊重我的职业,为了把采访做好,我花了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去做准备。

第三,一种不断提高的谈话趣味,也是重要的。

记:你觉得访谈性最难的地方在哪?杨:最难的是找到一个切入点。

11年前,在中国电视屏幕上,我是第一个深度访谈节目,当时你随便谈什么大家都有兴趣。

后来有越来越多的谈话节目,如果我们没有新鲜的可挖掘或可讲述的话,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凑热闹?所以我想不仅是找到一个谈话对象,而是要找到一个谈话的切入点——谈话的主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记:有评论说,杨澜是中国的华莱士或者奥普拉,您曾说“不做世界的奥普拉,要做中国的杨澜”,你喜欢什么样的主持风格?杨:不管别人多么伟大,做别人都不有趣,我觉得还是做自己有趣。

我觉得他们的观众都没我多,所以他们应该叫美国的杨澜。

我的风格——我没有想过去塑造什么风格,我不愿意把自己打造成一款可乐或者是一包辣椒酱,我就是味道很丰富的一道点心(笑)。

记:你一直是作为一个记者和主持人出现在国人面前,你是以提问为生的人,从业21年后,最大的人生感悟是什么?杨:21年,非常骄傲。

感悟就是你得做你爱做的事。

我们老是觉得比如说养家糊口,功名利禄呀,是我们事业进取的很大动力,可是我觉得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目标,都不足以让你特别热火朝天地、每天撒着欢地干21年。

记:假若有来生,你还愿做电视节目主持人吗?为什么?杨:啊,这个问题问上帝,上帝也不回答我们。

我恰恰是觉得,条条道路通罗马,也许再干20年,也许我突然干了点别的?也不一定。

我觉得人生都有很多未知性,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肯定干点别的!干嘛不尝试点别的呢?是吧?记:去年你以70亿元身家登榜“2010胡润女富豪榜”,你怎么看待财富?杨:那70亿,我也想问胡润那钱在哪呢(笑)。

反正我不知道他怎么算出来的,我不觉得我有这么多财富。

(笑)做文化企业并不容易,做了11年总算是比较健康地在发展,我也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

(笑)无论是财富还是名气,如果它能让你有自由,都是好的。

我记得看过一本传记《卓别林传》,卓别林从藉藉无名到成名后,看到每天涌进的金钱,他恐慌地问经纪人:我到底该有多少钱才知足,才够?后来经纪人就说:这很简单,什么时候你觉得这个钱在管你了,你就应该停下来了。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人对待财富的观念。

如果财富给你自由,让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拒绝你不想做的事情,甚至你可以帮助更多人实现理想的时候,多多益善。

但也有些人,没有多少钱就已忘乎所以了,吃喝嫖赌、无恶不作,那就说明他不配拥有这么多钱。

记:作为一名成功的女性,你辗转腾挪于传媒界和商界,无论输赢进退,你总能以优雅温和的姿势保持着近乎完美的形象,有什么秘诀?你有没有不完美之处?杨:这本书都是讲我不优雅的。

我做《杨澜访谈录》11年,也是我事业坐过山车,从高峰到低谷的时候,这其中有很长的段落,我最后不得不忍痛把自己创立的阳光卫视卖掉时候的心情,可以说不亚于卖掉自己的孩子,十分痛苦。

我受过很大的打击、挫折、痛苦,但我把自己的这种焦虑、压力或者负面情绪都交给我先生了,所以他很了不起,他照单全收,而且还鼓励我——你是能行的!你不要因此否定你的理想!在这方面我先生是我很大的一个精神包容器,所以我把很多不优雅一面留给他了。

记:你和吴征结合前,彼此都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现在你俩结婚17年,婚姻美满幸福,不仅是夫妻,还是事业伙伴,你认为爱情是一种气质上性格上的吸引或互补吗?杨:你爱所以你才会包容,才会协调你俩之间的矛盾。

有爱才有了一切的前提,没有爱其他都不行。

所以我觉得很多速配节目不太靠谱,就是在于它在衡量除了爱以外的所有因素。

而爱这件事是没办法去用物质的、客观的东西去衡量的。

这个世界上很多别人不看好的人,却恩恩爱爱走了一辈子。

这事没法解释,个人去体味个人的冷暖。

(选自《武汉晚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不管别人有多伟大,杨澜都认为做自己才有趣,因此,她更愿意把自己打造成味道很丰富的一道点心。

B.“如果有下辈子,肯定干点别的”,这种观点表面上看与做“爱做的事21年”矛盾,实则是杨澜兴趣广泛的表现。

C.杨澜认为财富可以多多益善,前提是它们能帮助你,而不是阻碍了你的自由。

这样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借鉴。

D.杨澜不赞成记者说的爱情是一种气质上性格上的吸引互补,她认为爱是没办法用物质的、客观的东西衡量的。

5.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访谈一开始,记者利用新书中的一段话作引子,既拉近了双方距离,又让访谈对象有话可说,可谓巧妙。

B.《杨澜访谈录》作为中国电视屏幕上第一个深度访谈节目,当时谈什么大家都有兴趣,所以谈话对象和话题并不重要。

C.开头杨澜既回答了节目坚持11年的原因,又巧妙解释了“别人凭什么告诉自己”,这充分表现了杨澜谈话的艺术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