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艺术特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6年10月14日23:11 周春英
1991年,美籍华人少君在《华夏文摘》上发表第一篇网络小说《奋斗与
平等》,15年之后,网络文学已经蔚为大观,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作家队伍日益膨大,作品数量巨幅增长,评论界对它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但是从
现代信息传媒的角度来研究网络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传播,涉笔者较少。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过:“媒体会改变一切,不管你是否愿意,它会
消灭一种文化,引进另一种文化。”纵观人类的传媒发展史,传播媒体的形态发
生了三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产生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第一次是由手势语到口头
语的变化,与之相应产生了口头文学,这种文学以声音为传播媒介,以民歌、史
诗、神话为主要形式把发生在当时的故事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第二次是由口头语
言到书面语言的变革,与之相应产生了书面文学,它以文字和声音为载体,依托
书写工具和印刷技术,产生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但是,随着
社会分工的细化,文学逐渐远离民众,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失去了文学应有的“劳
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民间性。第三次是由书面语言向数字语言的变革,与之
相应的是产生了网络文学,它以互联网蛛网覆盖的网线为传播渠道,以超文本为
结构形式、以多媒体为形象展示手法,以交互式对话为欣赏方式。为文学重新走
向民间、恢复自由提供了契机,也为“日渐式微、由经典和精英写作走向边缘化
的文学转型带来了福音”,对社会、个人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传统传
媒带来了颠覆性的解构,也带来了文学特征和形态的变化。
首先,网络文学具有大众性和自由性。传统文学有一套严格的审稿出版机制,
作品发表之前要经过编辑的层层删选,只有少数精英的作品能够被印刷成文,大
部分文学爱好者被拒绝在文学的大门之外。而互联网就没有这么严格的控制,网
民只要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就可以自由地在网上浏览、阅读和写作,自己的
作品写出来之后,只要往BBS上一贴,几秒钟之内就能传遍世界各大网站。互
联网的这一特性吸引了大量文学爱好者参与到网络文学的创作中来。网络成为众
人狂欢的民间场所,网民享受到了空前的自由。
其次,网络文学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体现在“比特”语言,超文本结构,多
媒体视像等方面。
网络文学的载体是“比特”,这是一种机读语言,它通过(Bit)和(b
yte)的压缩处理与转换解码,把二进制代码0与1为载体的比特转换为文字
符号,或转换为视频和音频形象。它的传播不像书本、杂志等“硬载体”那样需
要储藏和运输成本,也不会出现物质传播中常见的质量耗损或信息丢失,它强大
的信息压缩和转换功能,可以把体积膨大的书本,转换成电脑硬盘上体积很小的
存条。比特的运用,大大加快了计算机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大了贮藏的容量和信
息复制的准确性,为网络文学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网络文学常用超文本形式结构文本。作者一般用形象化的图标、控制板、菜
单或加下划线字体等手段,在情节发展的每一个转折点为读者提供多种阅读选
择。超文本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线性叙事格局,文本的形态也由二维的平
面转化为三维立体或四维动态,传统文学中的因果关系结构模式被打破,人物和
故事的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多向路的复杂趋势,“这种新的叙事方法大大扩展文学
文本的艺术想像空间和历史文化内涵,从而使网络文学作品具有超越传统文学文
本的巨大艺术魅力。”
网络文学还用“多媒体”方式把文字表达与音频(如音乐、音响、对话、画
外音等)和视频(如图片、动画、摄像、录像、数码摄影、影视剪辑等)结合在
一起,“建立一种差不多可以用无限多的方式组合、排列和显现信息的系统。”
使人的感觉器官向网络审美全方位地开放,从而立体化地感受文本的艺术魅力,
获得一种崭新的审美体验。
第三,网络文学的欣赏方式具有互动性。互联网的开放性、平等性,使读者
在欣赏网络作品时,可以随时对作品的人物、结构、故事与作者进行对话,作者
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及时作出解释和修改。而传统纸介质作品一般由作者单独
完成,在作品没有正式出版以前,读者很难与作者沟通或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去。
完成之后,就基本定型,除非再版。否则,读者的意愿很难体现出来。
网络文学的出现会对传统文学带来一定的冲击,如读者群的分流,对传统文
学经典地位的撼动。但网络文学无法改变文学的本质,它和传统文学之间的区别
主要是载体的不同。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一个分支,不可能替代传统文学。而
且,最近这几年,大量网络文学作品的出版,一些网络作家进入出版机构、杂志
报纸任职,表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迹象。
作为一种出现不久的文学现象,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互联网的自由性和
大众参与性,一方面使许多人圆了作家梦,但这些人毕竟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
所以,其创作的作品虽然数量很多,但质量良莠不齐。其次,一些超文本结构、
多媒体演绎的纯网络文学作品,既不能出版也不能下载,只能到网上去阅读,作
品演绎的多路向还给读者接受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三,网络文学的普及只局限在
网民之间,对于经济上有困难、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或者网盲来说,上网阅读作
品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总之,作为互联网的“宁馨儿”,网络文学的出现引起了文学载体和传播方
式的改变,对整个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毕竟出现的时间较短,还有很
多值得思考之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络的普及、技术的提高,网络文学会
发展得更加完善。
(作者供职于宁波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