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节 氮的循环2

第2节 氮的循环2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气与铵盐)NO 17班级姓名编写:吴雷审核王金凤时间:2012-12-1 【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

3. 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课前预习案】一、氨气(阅读P76——77,完成下列问题)(一)物理性质:色气味体,标况下,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体积氨气,易液化(为什么)。

(二)化学性质1.与H2O的反应(结合氨气的喷泉实验)方程式:一水合氨(NH3·H2O)是可溶性一元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氨水的成分:三分子三离子2.氨跟酸的反应:①与盐酸:NH3+HCl─(检验NH3的方法之一)②与硝酸:NH3+HNO3─3.与氧气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熟记)方程式:,此反应中氨气作剂,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三)氨的实验室制法(阅读教材P79)方程式:氨气的收集方法:氨气的检验方法:二、铵盐(阅读教材P78——79,完成下列问题)1.组成:铵盐是由离子与离子组成的盐。

2.物性:铵盐都是晶体,于水。

3.化性:(1)受热分解。

加热NH4Cl晶体写出方程式:加热NH4HCO3晶体写出方程式:(2)与碱反应。

NH4Cl和NaOH溶液加热.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思考】1、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2、如何检验铵盐?三、化学氮肥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有机态氮肥(主要成分为尿素)【预习检测】1.关于氨的物理性质不正确的叙述是( )A.无色无味气体B.极易溶于水C.易液化D.比空气轻2.氨水的碱性较弱,这是因为()A.它只能使酚酞变红色B.溶于水的氨的大部分仍以NH3分子形式存在C.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只有小部分电离D.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3.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①FeCl2②H2SO4③NH4NO3④HCl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 只有①③④D.全部【课堂探究案】【探究一】氨的性质(一)演示实验1:氨气的喷泉实验【思考】烧瓶内形成喷泉的条件?说明氨气具有什么性质?【讨论】下面三个都是喷泉实验的装置图,如何引发喷泉?原理有何不同?一般什么样的气体可做喷泉实验?2.氨水的化学性质:氨气溶于水发生的反应:氨水的成分:三分子三离子氨水呈碱性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多识一点】①氨水密度<1g/ml(小于水的密度).浓度越大,密度越②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方程式为③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具有碱的通性),写出AlCl3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④从能否电离的角度分析:氨气是 NH3·H2O是氨水是混合物,能导电(二)氨气与酸的反应用一根玻璃棒蘸取浓氨水,一根玻璃棒蘸取浓盐酸,相互靠近,1、实验现象:2、浓氨水与浓盐酸各具有什么性质?3、反应的方程式4、推测浓氨水与浓硝酸的反应现象及原理总结:氨与酸在空气中形成白烟而与难挥发的酸(如硫酸)则无此现象。

(三)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完成化学方程式标出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并分析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氨盐的性质(一)铵盐的性质1、受热易分解,写出碳酸氢铵、氯化铵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铵盐(NH4+)的检验方法:反应原理【思考】不加热可以吗?为什么?(二)氨气的制备1.反应原理:方程式:2.装置:与制相同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排空气法4.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看试纸是否变②用玻璃棒一端蘸取浓盐酸靠近瓶口,看是否产生5.尾气处理: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浸湿的棉花【思考】若制取干燥的氨,可选择哪种干燥剂?能否用浓H2SO4干燥?为什么?6.其他制氨气的方法(1)加热浓氨水法(写出方程式)(2)浓氨水和NaOH 固体法原理:NaOH具有吸水性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NH3·H2O△N H3 ↑+ H2O【例】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课堂检测】1.(双选)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哪些性质?()A. 还原性B. 极易溶解C.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D. 氧化性2.(双选)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味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知是否确实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是()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C.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3.下列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铜在氯气中燃烧B.铁在氯气中燃烧C.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汽相遇D.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4.检验某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NH4+的方法是,先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然后()A.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B.加入弱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C.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D.加入烧碱溶液,加热, 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5. 某同学用滤纸折成一个纸蝴蝶并喷洒一种溶液(保持湿润),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右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变为红色。

下表的组合中,能够实现上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课后拓展案】A组【基础练习】1.任何铵盐都具有的性质是()A.不溶于水B.都带有氨的刺激性气味C.加热分解都有氨放出D.与强碱混合加热都有氨放出2.在常温常压下能够大量共存,并能用浓硫酸干躁的一组气体是()A.NH3,HCl,O2B.O2,CO2,NOC. O2, H2,SO2D.N2,H2,NH33.常用来干燥氨气的试剂是()A.无水氯化钙B.浓硫酸C.五氧化二磷D.碱石灰4.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 H 3·H 2O 电离出少量O H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强5. 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 把一小块钠投入浓氨水中,逸出的气体为( )A.全为H 2B.全为NH 3C.H 2和NH 3D. NH 3·H 2O7. 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率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8. 已知NH 3难溶于CCl 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9. 下列反应中,氨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碱性的是( ) A .2NH 3+3CuO=====△3Cu +N 2+3H 2O B .4NH 3+5O 2=====Pt △4NO +6H 2O C .8NH 3+3Cl 2===N 2+6NH 4Cl D .NH 3·H 2ONH +4+OH - 10.只用一种试剂,将NH 4Cl 、(NH 4)2SO 4、NaCl 、Na 2SO 4 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A NaOH B.AgNO 3 C.BaCl 2 D. Ba(OH) 211. 下列这些叙述你肯定很熟悉,但是你知道哪些与氨气或氨水有关吗?①工业制硝酸 ②人工降雨 ③制化学肥料 ④工业制纯碱 ⑤保护粮食,填充灯泡 ⑥用做制冷剂 ⑦蚊虫叮咬后涂抹,止痛、止痒。

你的答案是1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作干燥剂。

(3)用图A 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只提供如图B 所示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B 组【拓展提高】13.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反应原理为:2NH 3+3Cl 2===6HCl +N 2若管道漏气现象是 ,原因(用方程式表示) ,总反应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若有2 molN2生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NH3物质的量是转移的电子数是14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

①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D.CO2和NaOH溶液E.NO2和H2O②用A组合做喷泉实验时,若烧瓶中充满HCl气体,则在标准状况下,做完实验后烧瓶中c(HCl)=_____ ___mol·L-1(设溶质不扩散)。

(2)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________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3)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

15.有甲、乙两位同学想利用下列装置及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实验进行改进。

化学试剂:①NH4Cl固体、②浓氨水、③固体NaOH(1)甲同学想方便快速制取少量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序号),选用试剂是(填序号)。

反应原理:(方程式)(2)乙同学建议,把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由大试管改为集气瓶且瓶口向上收集氨气,并确保不污染环境,请你根据其设想画出其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

【反思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