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左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手术死亡 8 例, 病死率 17%。 原因为严重低心排 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45 ± 23) min, 阻 断 升 主 动 脉 (88 ± 26)min。 术 后 呼 吸 机 辅助时间 26 ~ 78 h, ICU 停留 3 ~ 7 d。 二次开胸止 血 2 例, 肺部感染 5 例, 切口感染 3 例, 下肢深部血 栓 1 例, 室性心律失常 2 例。 47 例手术前后左室容 积和收缩功能比较: 左室舒张末内径术前 (67.12 ± 517) mL , 术后 (56.19 ± 8.13) mL, 术后 3 个月 (54.34 ± 4.7) mL, 术 后 6 个 月 (53.65 ± 6.78)mL, 分 别与术前对比, 均比术前明显减少, P < 0.01; LVEF 术 前 为 (34.7 ± 12.3)% , 术 后 为 (49.2 ± 13.6)% , 术 后 3 个 月 和 6 个 月 分 别 为 (52.3 ± 14)% 和 (53.2 ± 12)%, 分别与术前对比, 明显高于手术前, P < 0.01。 3 讨论
关键词 心脏室壁瘤; 室壁瘤切除术; 左室成形术
左室室壁瘤通常在发生急性心梗(AMI)后, 是由 于坏死心肌处收缩力下降或丧失,在心腔内压力的作 用下向外膨出而形成, 是 AMI 后期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为 10% ~ 30%[1]。 左室室壁瘤(LVA)可定义 为部分左室壁出现运动减低、不运动或反常运动。 这 一定义不仅包括狭义经典的、瘢痕组织形成的有颈薄 壁的 囊 袋 性 LVA,而 且 还 包 括 了 无 收 缩 功 能 的 、变 薄 的、含有存活心肌的瘢痕区。 从现代治疗观点讲, 后 者也应行外科切除术。 1958 年 Cooley 在体外循环下 行首例 LVA 切除和线性修补术, 也称三明治缝合术。 术式到今天仍然被采用, 称之为标准手术[2]。 1985 年 Jatene 和 Dor 先后提出了左室几何重建的新概念, 认 为左室壁切除术不仅是切除室壁瘤,更重要的是将左 心室几何重建, 恢 复 其 原 始 的 形 状 。 [3-4] 1992 年 7 月 至 2009 年 3 月以来, 我科采用左室室壁瘤切除加线 性修补术或左室内补片成型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脏室 壁瘤 43 例, 外加 4 例直接缝闭术, 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 31 例, 女 16 例, 平均年龄(66.42 ± 7.4)岁, 除 4 例室壁瘤位于心脏下壁外 (下壁心肌 梗死所致 ), 其余 43 例室壁瘤 均 位 于 心 脏 前 壁 和 心 尖, 为前壁心梗所致。 急性心梗 17 例, 急性室间隔穿 孔 12 例 , 慢 性 室 间 隔 穿 孔 3 例 , 主 动 脉 球 囊 反 搏 (IABP)12 例, 合并心绞痛 39 例, 合并冠心病 3 支病 变 27 例, 2 支病变 9 例, 单支病变 8 例, 左主干 5
2720
基底部, 仍然从心腔面穿出到心外膜面。 最后, 将缝 线依次打结。 1.2.3 Jatene 术式 心脏跳动下平行于左冠状动脉前 降支(LAD)并旁开 1.5 cm 左右切开左心室,避免损伤 前乳头肌, 清除血栓, 用双头编织针按后前位方向在 室间隔梗死部位行水平褥式折叠缝合 2 ~ 4 针, 打结 后缩小室间隔, 在室壁瘤组织和正常心肌交界部位 做荷包缝合, 收紧并结扎缝线, 若左心室缺口直径小 于 2.5 cm, 可直接做线性缝合, 大于 2.5 cm 须补片。 1.2.4 Dor 术式 左心室切口同 Jatene 术式, 用 2-0 Prolene 线在室壁瘤的瘢痕 组 织 与 室 间 隔 和 游 离 壁 间 做荷包缝合, 将室间隔梗死部位旷置于左心室腔外, 收紧荷包, 再用 Dacron 补片修补左心室缺口。 1.3 统 计 学 方 法 计 量 资 料 用 x ± s 表 示 , 使 用 Microsoft excel 软件, 配对资料用 t 检验, 多个时间点 的均数与术前对比采用 Student t 检验 。 2 结果
该手术方法使心室呈明显的狭长型, 改变了其正常 几何形状, 左室容量减少, 亦改变了室壁瘤以外区域 不同层次心室肌的正常收缩方向, 心室功能恢复不 满 意 , 手 术 病 死 率 可 高 达 9.8% ~ 18%[7]。 Jatene 和 Dor 为更为合理的左心室几何成形术。 Jatene 术式通 过折叠室间隔、环缩左心室前壁, 恢复左心室的锥形 结构, 使心肌纤维的走行正常且恢复左心室的正常 大小, 消除室间隔的反常运动, 使左心室恢复到心梗 后未扩张状态; Dor 术式通过环缩左心室前壁和旷置 梗死的室间隔, 也能达到该目的, 从而明显改善心功 能。 它有以下优点: (1)合适大小的补片环缩关闭扩 大了的室壁瘤内口排外瘤体, 缝合时在瘤体上的针 距大于在补片上的针距, 这样可以良好地环缩室壁 瘤的内口, 从解剖上更生理性地重建左心室的几何 形状, 恢复各层次心室肌的正常收缩方向, 更有利于 心室功能的恢复; (2)因有心内补片, 瘤体不再直接 承受左室腔内压力,不需要褥式垫片或毡条而只要直 接连续缝合关闭左心室, 减少了出血和渗血; (3)大 室壁瘤常累及大面积室间隔,只有通过心脏内补片才 能将室间隔梗死区排外,补片还同时将有附壁血栓的 心室粗糙面完全隔离到心腔外,排外了极容易形成血 栓的 “基地”, 避免了以后再次形成血栓和栓塞的可 能。 McCarthy 等[8]提出巨大室壁瘤手术方法上还可先 用内荷包缝缩内口,如内口小于 3 cm, 直接缝合瘤壁 关闭左室,如内口仍大于 3 cm,再 同 样 用 一 补 片 隔 离 瘤体。 本组 16 例采用 Dor 术式,术后左心室前后径和 容 积 尤 其 是 左 心 室 收 缩 末 期 容 量 从 术 前 的 (69.12 ± 9.2) mm 减 小 到 (55.24 ± 7.13) mm, 明 显 改 善 , 效 果 良好。 研究表明,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与生存率直接 相 关 [9]。 我 们 体 会 , Dor 术 式 比 Jatene 术 式 更 容 易 操 作、简单, 但荷包缝合时应注意左心室不能过大或过 小, 过大远期效果差, 过小术后发生低心排。 左心室 几何重建对手术技术要求高, 难度大, 具有一定的挑 战性。 国外报道, 该手术病死率最低为 7% 。 [10]
左 室 室 壁 瘤 通 常 在 发 生 AMI 后 ,LVA 形 成 后 导 致左心室扩大, 收缩力下降, 左心室舒张末压力、室 壁张力和心肌耗氧均增加, 未梗死心肌受累扩张, 左 心室进一步扩张, 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内科保守治疗 5 年生存率为 47%, 而 10 年生存率仅 为 18%[5]。 目前, 只有通过室壁瘤切除术才能阻断这 种恶性循环。 LVA 的外科全面治疗要解决 2 个问题, 即 切 LVA 后 左 室 重 建 和 使 有功能的剩余心肌再血管 化。 我们采用先切除 LVA 后搭桥的原因是为避免附壁 血栓脱落, 若无血栓也可先搭桥后切 LVA。 Mills 等[6] 报告 LVA 切除联合(LIMA)和 LAD 搭桥患者其 5 年生 存率为 88%;大隐静脉和 LAD 吻合者其 5 年生存率为 72 %; LAD 未搭桥者其 5 年生存率为 65%。
作 者 单 位 :510080 广 州 市 , 广 东 省 医 学 科 学 院 , 广 东 省 人 民 医 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
例。 室性心律失常 8 例, 左室血栓 5 例, 二尖瓣关闭 不 全 6 例 , 主 动 脉 瓣 关 闭 不 全 1 例 。 高 血 压 病 28 例 , 糖 尿 病 9 例 ,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LVEF) (34.7 ± 12.3)%。 47 例患者其中, 25 例行室壁瘤切除术和线 性修补术,16 例行室壁瘤切除术加左室成形术, 2 例 行直接逢闭术, 2 例行非体外循环室壁瘤夹闭术。 34 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5 例行室间 隔穿孔修补, 二尖瓣置换 4 例, 二尖瓣整复 2 例, 主 动脉瓣置换 1 例, 左室血栓取出术 5 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下 进 行 ,置 Swan-Ganz 导 管 , 并 在 同 侧 颈 内 静 脉 放 置 双 腔静脉插管, 监测中心静脉压、 肺动脉压、 肺动脉楔 压以及心输出量。 经前正中开胸,纵劈胸骨。 采用胸膜 外 法 游 离 左 侧 乳 内 动 脉 (LIMA),同 时 游 离 大 隐 静 脉 (SVG)备用。 左心室前壁与壁层心包粘连时用电刀分 离, 如果粘连广泛、 分离困难时可在开始体外循环后 再分离。 探查判断是否需要处理室壁瘤 ,薄壁室壁瘤 开始转机后局部塌陷,明确室壁瘤后采取以下术式。 1.2.1 三明治缝合术 该术式是于正常心肌和坏死 心肌交界处切除室壁瘤,以两条心包或涤纶补片为垫 片, 将左心室的切口直接进行缝合。 该术式的优点: 术式简单, 避免在心腔内使用人工材料。 缺点是明显 减小了功能性左心室腔和造成左心室几何结构的扭 曲, 而且不能消除室间隔的反常运动。 1.2.2 折叠术 折叠术是指纵行切开室壁瘤,于上半 室 壁 瘤 壁 的 基 底 部 和 边 缘 分 别 以 带 垫 片 2-0 Prolene 缝线行褥式缝合,缝针从心腔面穿出到心外膜面, 然 后将缝线的另一端分别缝于下半室壁瘤壁的边缘和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09 Nhomakorabea 第 25 卷 第 16 期
2719
左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谢斌 郭惠明 吴若彬 郑少忆 黄劲松 黄克力 麦明杰 张晓慎
摘 要 目的:总结 47 例室壁瘤的外科治疗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 方法: 1992 年 7 月至 2009 年 3 月, 共 47 例 患者行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其中男 31 例, 女 16 例, 平均年龄(66.42 ± 7.4)岁, 急性心梗 17 例, 急性室间隔穿孔 12 例 ,慢性室间隔穿孔 3 例,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 12 例, 合并心绞痛 39 例, 合并冠心病 3 支病 变 27 例 , 2 支 病 变 9 例, 单支病变 8 例, 左主干 5 例。 室性心律失常 8 例, 左室血栓 5 例,二尖瓣关闭不全 6 例, 主瓣关闭不全 1 例。 高 血压病 28 例, 糖尿病 9 例,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34.7 ± 12.3)%, 47 例患者其中, 25 例行室壁瘤切除术和线性修 补术, 16 例行室壁瘤切除术加左室成形术, 2 例行直接逢闭术, 2 例行非体外循环室壁瘤夹闭 术。 34 例同时行冠状 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5 例行室间隔穿孔修补, 二尖瓣置换 4 例, 二尖瓣整复 2 例, 主动脉瓣置换 1 例, 左室血 栓取出术 5 例。 结果:手术死亡 8 例,病死率 17%。 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145 ± 23) min, 阻断升主动脉(88 ± 26)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 26 ~ 78 h, ICU 停留 3 ~ 7 d。 二次开胸止血 2 例, 肺部感染 5 例, 切口感染 3 例, 下肢深部血栓 1 例, 室性心率失常 2 例。 左室舒张末内径术前(67.12 ± 5.7)mL, 术 后(56.19 ± 8.13) mL, 术后 3 个月(54.34 ± 4.7) mL, 术后 6 个月(53.65 ± 6.78) mL。 比术前明显减少,P < 0.01。 LVEF 前 为 (34.7 ± 12.3)%, 术 后 为 (49.2 ± 13.6)%, 术 后 3 个 月 和 6 个 月 的 平 均 LVEF 分 别 为 (52.3 ± 14)% 和 (53.2 ± 12)%,明显高于手术前,P < 0.01。 结论: 冠心病室壁瘤切 除术同时再血管化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加适宜的 左室重建,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有效方法, 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