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旅游资源

第五章-旅游资源

第五章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认清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分类。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开发与保护措施。

引言
•直到目前为止,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这一核心概念的泛化理解,使人们始终不能统一对旅游资源概念的认识。

•到底什么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旅游资源具有何种基本特征?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理解旅游资源这一概念,必须在核心点上谋求与旅游概念的内涵达到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泛化和偏颇的结论,才能抓住旅游资源最本质的规定性。

(一)定义
•旅游资源
•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二)内涵解析:具体地说,此定义包括以下一些命题:
• 1 相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资源始终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不存在将旅游资源移到旅游客源地的可能性;
• 2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含有“有用”,因而,旅游资源应是对形成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客流的恒久作用的促进因素,是一种“拉力”;
•对旅游业来说,旅游资源则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
• 3 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能满足旅游者愉悦的目的,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所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所以,类似于饭店等
媒介性因素,就不构成旅游资源)
• 4 旅游资源的本体是一种先旅游而存在的物象,它可以按旅游的目的加以开发利用,但不能创制,脱离于这种本体而创制、仿造、移植的旅游对象物,不是
旅游资源而是旅游产品,而且是所谓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
•案例引导:许仙与白色娘子的故事是不是旅游资源?
(三)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有形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
●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
●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

如长城与孟姜女哭长城、故宫
与历朝王朝的故事
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资料:
•中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把资源划分为十大资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一)可观赏性
•旅游资源主要对旅游者有用,而这种效用就体现在使旅游者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过程,不同的旅游者得以分别或同时满足三个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
•在美感陶醉中获得精神愉悦,
•在广闻博见中得到充实自我的精神满足,
•在移情、寄情中得以释放情感的欲望。

吸引力:旅游是人类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和综合性审美实践。

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观赏雄伟、险要、奇特、秀丽、幽深、开阔、野趣的自然风景和排列整齐、对称、节奏统一的建筑,听着优美、崇高和悲壮人物的事迹和故事,参与当地美好有趣的现实活动,生活在真、善、美的环境中。

那些具有意境美和传神的事物,对旅游者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美学特征:
因此,凡是旅游资源,必须具有美学特性,以区别于其他资源,并从地理环境中分化出来。

旅游资源美学特性越突出,观赏性越强,在国内外知名度越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像埃及金字塔、法国凡尔赛宫、罗马科洛西姆斗兽场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桂林山水等都具有很高的美学品格和观赏性,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国际国内旅游者。

观赏价值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成分,而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是旅游资源价值系统中的附加成分
•(二)自在性
•旅游资源是先旅游而客观地存在着的(价值观)
他目的而生成或存在,价值观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旅游资源, 例如故宫长城大学校园
•在我们的定义中,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客观上已经自然地或社会地存在着的或因其他功用而被创制出来的事与物,并不包括那些不依赖既有旅游资源而仅凭生
产企业的人财物力便可无中生有地创制出来的一些人造景观。

•因此,旅游资源是一种不以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的物象,旅游企业只能对它加以开发利用,而不能生产。

根据旅游资源本体所做的任何仿
制,都只能生产出没有同等价值的赝品,这和仿制艺术品是同样的道理。

•(三)潜在性
•作为一种资源形态,旅游资源主要存在于一种潜在的待开发的状态,同时也包
括已开发但尚未耗竭其旅游开发价值(或尚未得到完全开发)的那一部分资源。

•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因(其被开发的程度)而大体上表现为两种:
•a处于原始状态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b已经被部分地开发利用了的旅游资源曾经有过旅游价值
•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还是潜在的。

换言之,任何旅游资源,对旅游产业而言,都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虽然对于个别旅游者来说,一些旅游资源即使
没有经过开发,其旅游价值有时也可以直接加以利用,但从现代的旅游意义上
来说,真正对大众旅游者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必须经过一定的开发过程才能加以
利用。

也就是说,旅游自娱要经过旅游产业的加工、经过追加一定量的为旅游
而投入的劳动,这种旅游资源才能为旅游者所利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旅
游资源一旦经过这个加工过程,就立刻转化为旅游产品。

所以,旅游资源的存
在形态总是潜在的
(四)不可转移性
•旅游资源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由于旅游资源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在地理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影响,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区域特征,因此,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存在也就离不开这些特定的背景环境条件。

一旦离开这些必要的条件,旅游资源的个性、独特内涵都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变化,有时甚至是最终失去其吸引力。

例如:把秦兵马俑运到外地展出时,由于其脱离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背景环境,人们很难感受到“大漠长戈”的恢弘气势,难以领略两千年前秦国兵强马壮、气势磅礴的阵容,以及秦始皇统帅百万大军叱诧风云,“横扫六合”、“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

兵马俑的吸引力离开了特定的环境背景,便大打折扣。

另外,目前一些比较常见的所谓仿名胜古迹的旅游景观,尽管在应用了现代化的工艺、技术之后,外观上常常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是,他们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却远远比不上真正的旅游景观。

在很多情况下,旅游的意义常常有一定的求真性,当景观为仿建时,无论仿建的景观多么逼真,都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人们征服自然或是实地探求奥秘的意义。

于是,失去了旅游吸引力的资源也就很难成为优越的旅游开发资源了。

所以说,旅游资源具有不可转移性的特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要求在原地进行。

另外,旅游活动本身也要求旅游者实现空间上的转移,而把旅游资源运输到旅游者的所在地,旅游的空间转移也就难以实现,旅游不再成其为旅游,旅游资源也就不再可能作为旅游资源存在了。

并且,实际上,还有一些旅游资源本身也是不可能实现空间上的转移的:加州灿烂的阳光、加勒比海沿岸宜人的风景、耶路撒冷特殊的宗教意义等等,这些都不是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空间转移的。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与旅游的异地性,双方互为前提,缺一不可。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旅游资源的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否则就将在根本上消灭了旅游者,该种资源也不成其为旅游资源(而成为可以为当地人所利用的普通休闲资源);
二是当旅游资源被开发成旅游产品并被出售时,资源乃至产品的所有权不能转移;
三是旅游资源个体的小尺度搬迁(如塔、庙等的近距离迁移)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旅游资源的不可转移性。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在旅游学、旅游地理学和区域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与开发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都要涉及旅游资源的分类问题。

•一般来说,比较普遍的分类法是将旅游资源划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

•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
•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地学条件
•从宏观角度看,它是地球表层所有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有规律运动的结果。

例如,黄山自然旅游景观的“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即决定于垂直构造节理发育的花岗岩山岳地貌,温暖的气候,茂盛的植被,以
及特定的涌泉条件。

•人文旅游资源
•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事物
•文旅游资源是古今人类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结果,其形成与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的制约,还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并形成了
明显的地域特征。

这种特征使一地区的人文因素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的旅
游资源。

案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