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三角旅游资源调查

长三角旅游资源调查

2007年11月 第28卷第6期(总第169期) 体育与科学 Joumal of Sports and Science Nov.2007 Vo1.28 No.6(Total No.169) 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The Analysing Research on Gym Tour Resource Actuality and Question of the Yangtse Area 施芳芳 ,常德胜 SHI Fangfang ,CHANG Desheng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 明: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合理,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规模效 益。为了促进该地区的体育旅游业健康发展,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6一O058—04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analyses the gym tour resource actuality and question Of the Yangtse area by literature and datum.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Yangtse area gym tour resource is rich. But its exploiting is irrationality and its output structure is singularity.For accelerating this area gym tour industry,we provide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The Yangtse area;gym tour resource;actuality;analysing research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旅游业最活跃的地带之 一 , 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两翼,凭借两江(长江、钱塘 江)、一河(大运河)、五条铁路干线(沪宁、沪杭、杭甬以及即将 建成的新长、宁启线)和四通八达的公路,将25个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15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座国家历史名城、48个 国家4A级旅游区及数十个大型主题公园连接起来,形成我国 最大的旅游经济区。近几年来,体育旅游业依托该区良好的旅 游环境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但是比较而言,体育旅游业 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的需要,呈现出体育旅游项目重复建设,体育旅游产品被机 械地仿制、移植、空间配置零乱、相互争夺客源等不良态势,体 育旅游开发的边际效益低,很难获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影 响了体育旅游的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体 育旅游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本研究重点调查了 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其开发存在的问题。 1 体育旅游资源的界定 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 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 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它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 产物,具有集体育竞技与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性。 * 2005年浙江省哲学规划办课题.项目号:NXO5LJO4。 收稿日期:2OO7一O8—28 作者单位:1.浙江科技学院体军部,杭州310023 ·58 · 近年来,伴随体育旅游的兴起,一些研究者对体育旅游资 源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柳伯力、陶宇平将体育旅游资 源的概念定义为:“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体育旅 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进行体育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且 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客体。”王桂忠认为体育旅游资 源“是指以体育内涵为内容的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能够 产生可持续的体育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虽然以上对体育旅 游资源的表述存在一些差异,但基本上包括了下属客体范畴: (1)能与旅游联合的体育资源系统。包括适宜开展体育旅游的 自然资源,如山、水、特殊地貌、气候等自然资源,也包括具有吸 引力的体育比赛和具有观赏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等人文资 源;(2)具有地方特色,能烘托吸引游客的体育旅游气氛的旅游 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均可视为旅游资源;(3)只要对游客有吸 引力,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后能产生效益的体育系统均可视为体 育旅游资源,只是存在“潜在”和现实的差异。 根据目前我国体育资源特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体育人文 资源和体育自然资源两大类。其中体育人文资源包括民风、民 俗风情和赛事、场馆建筑;体育自然资源包括地貌类资源(如 山地类、高原类、峡谷类)和水体类资源(如湖泊、海洋等)。鉴 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独特地理条件,本研究重点探讨该地区体 育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开发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2 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背景 2.1 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中国加入wT()的新形势下,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外 部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 大举人驻长三角,作为抢占中国市场桥头堡的全球战略定位。 长三角体育旅游经济面临着同样的形势,这就要求长j角的各 个体育旅游企业、各级政府之间携手共进,如果彼此之间还采 取各自为政、各自依据旅游资源开发各自产品、各自参与国际 竞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措施,就很难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 中占据优势。相反,如果长三角能够整合自身丰富的旅游资 源,以长三角区域旅游整体形象角逐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凭借 长三角良好的经济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将产生l+1+1>3的 显著效果。 2.2 国内竞争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区域体育旅游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形 成了九大重点区域旅游(首都都市度假旅游圈、青藏铁路沿线 旅游、香格里拉区域旅游、环太湖健身度假旅游圈、大长江三角 洲旅游、东三省老工业基地旅游、粤港澳旅游、媚公河跨区域旅 游、丝绸之路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合作也表现出新的特 征,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有了进一步拓展一一合作主体 更加积极,合作层次更加丰富,合作内容更加全面。尽管长三 角区域体育旅游合作目前还是走在前列,但是长三角区域体育 旅游合作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全周各方大小区域体育旅游 整体形象参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国内体育旅游市场竞争将更 将激烈。因此,长三角必须尽快整合区域体育旅游资源,从而 发挥整体资源竞争优势效应。 2.3 区内协调发展的需要 自2003年长三角区域体育旅游合作步人实质性阶段以 来,区域形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合作的内容也在逐步深 化,但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表现在旅游资源方面的主要有:基 础设施重复建设、人力资源不能共享、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各地 旅游资源规划缺乏统筹协调、邻近地区景点建设表现出较大的 雷同(尤其是主题公园的建设)等。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惟有 长i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一条途径可走。 3 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概况与分布特点 长三角地区拥有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8个国家 AAAA级旅游区(点),三地还拥有全国总量20 左右的旅行 卡t。2003年7月5日,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常 州、南通、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15个长江j 角洲旅游城市和安徽黄山市,发表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 作(杭州)宣言》(简称《杭州宣言》),宣布长三角将构建旅游健 康安全保障体系,建成中国首个跨省市的无障碍旅游区。在这 些城市中,各个城市均具有自己的特色。 3.1 上海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上海有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都市文化,上海旅游资源的特色 就在于它的国际大都市性,都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吸引物。上海 的人文旅游资源优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 源中占有绝对优势,同时上海社会资源独具特色,而自然旅游 资源在规模和数量土都相对要小得多。所以,上海旅游资源的 特色是:虽然缺乏一流的名山胜水和高品位的文物古迹,但人 文资源相对比较集中,而且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方方面面都渗 透着都市旅游的魅力,从而形成了上海自己独特的旅游吸引 力。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三个重要的旅游圈,即以人民广场 和浦两岸为中心的城市观光、商务、购物旅游圈;以公共活动中 心和社区为主的环城都市文化旅游圈以及以佘山、淀山湖、深 水港、崇明岛等为重点的远郊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圈。 上海市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以鲜明的风景为标志,凭 借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及融自然环境于一体的人文景观, 创造出优美的风光名胜和城市旅游环境的国际旅游城市,成为 国际观光、度假、康复、疗养的圣地;作为国际商务旅游城市:以 鲜明的商贸为标志,凭借城市得天独厚的经济贸易、金融枢纽 地位和完美的商务体系,加上优美的城市环境和风光资源;作 为国际会议中心城市:以鲜明的会展为标志,凭借良好的国际 交流和会展服务环境,为各类国际会议展览活动的集聚地。体 育大赛众多,如国际F1赛事、大师网球杯等等。 3.2 江苏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江苏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丰 富,以多变的山水组合、浓郁的水乡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 主要内容。全省现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国家绍风 景名胜区,1O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3个周家级森林公园,9个省 绍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