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癌性疼痛治疗 ppt课件

癌性疼痛治疗 ppt课件

• 病人对疼痛的反应;
• 疼痛的发作频率。
该表对心理的检测较MPQ表使用简便。
交叉匹配法(CMM)
•表 示 疼 痛 强 度 的 单 位 为 多 尔 (dol),1Dol=2JND。 •即最小可觉性差别或辨别阈。 •用热刺激引起实验性疼痛强度 与病理性疼痛相匹配,也可用 光的强度、颜色深浅、线段长 度、握力等与病理性疼痛相匹 配。
• 应消除病人及亲属对疼痛的 恐惧和无奈感,并采取积极 的治疗措施。
• 合理管理和应用药品。

疼痛的测定 和疗效的评判
疼痛
是主观知觉的体验,并受以往经 验、暗示、情绪、心理状态、环 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临床实际中, 对疼痛强度的量化或测定是了解 治疗效果所必需的,但又是十分 困难的。
常用的方法有三大类。
• 将24h内疼痛的变化用数值化表示并累计 整合。即:将疼痛分为5级。
轻度=1分 中等=2.5分 重度=5分 剧痛=7.5分 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10分 无痛不计分。
• 然后分别乘以相应的时间,再计总和。
2.根据问卷调查表评估: 这类方法通过编制的各
种问卷调查表,收集反映 病人感觉、情绪,以及评 估等多方面的因素,利用 数字和量化处理过的词汇 描述综合代表整体的总疼 痛强度。
这种多维性评估方法 是临床对疼痛及其治疗效 果测定常用的方法,并且 便于个体或实验组之间的 对比研究及统计学处理。
• 马克盖尔疼痛问卷调查表
(MPQ)
英语国家适用。
•简明疼痛量表(BPQ)。
多维疼痛调查表(WHYMPI)
1985年由Kerns提出,包括 52 个项目, 分为三部分:
• 疼痛经历、程度、对生活 和工作能力影响状况;
与PCA有关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1.恶心、呕吐:
发生率约10%。在药物配方中 加氟哌利多5-10mg可改善。
2.皮肤瘙痒:5%。 3.镇静: 5-10%。
必要时可用纳络酮 (1-3ug/kg)静脉注射。
与PCA有关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4.呼吸抑制:1%。
• 用纳络酮可拮抗,用量为5-10 ug/kg。 • 应常规监测SpO2和吸氧。 • PCA期间发生呼吸抑制的主要原因:
锁定时间与采用的给 药途径、药物种类、有 无背景输注等因素有关, 应根据这些条件合理设 定 ( 有 些 PCA 泵 此 值 为 固定值)。
4.最大用药量(maximal dose):
最大用药量限制是 PCA装置的另一项安 全保护设置。
5.背景输注量
(basal infusion 或 background infusion):
多数弹簧泵、囊性泵或电动泵均 具有此项功能。
通常可分为两种形式:
连续给药法; 连续给药+单次间断PCA。
PCA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有 70% 的 肿 瘤 病 人 伴 有 不 同 程度的疼痛,并且需要镇痛 的时间较长。
PCA技术用于癌性疼痛病人, 为病人提供了一种十分方便、 有效、安全的镇痛手段
1.PCA的临床优点:
6. 辅助用药:
具有增强镇痛效果,减少吗 啡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作用 • 如抗精神病药(丙米嗪)、氟哌 啶醇、氯丙嗪、阿米替林、安定 等
(二)常用给药途径:
1、神经阻滞疗法: 1)末梢神经阻滞:
• 脑神经阻滞 • 肋间神经阻滞 • 腹腔神经丛阻滞 • 痛点阻滞
2)神经根阻滞:
3)硬膜外阻滞法
• 酚甘油阻滞法 • 乙醇阻滞法 • 局部麻醉药注入法
•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复方乙酰水杨酸等
• 非那西丁类: 非那西丁 • 抗炎症药: 消炎痛
2.麻醉性镇痛药:
• 盐酸吗啡:5-10mg,
• 哌替啶:50-100mg
• 可待因:开始剂量30mg/次,间隔4-6h。 最大剂量为130mg/次。
• Brompton合剂:
吗啡5-20mg
可卡因10mg 1次用量
乙醇2ml
口服
糖浆剂3ml 1次/4-8h
水5ml,
共10ml
多数病人可在意识
清楚的情况下保持无痛 状态
个别病人可出现恶 心、呕吐、浅睡眠和便 秘等副作用
3. 麻醉药拮抗性镇痛药:
镇痛效果强而呼吸抑制作用少。 镇痛新 双氢埃妥非
4.中枢性镇痛药:
曲马多(Tramadol) 芬太尼。
5.局部麻醉药: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PCA
是指通过病人对疼痛的体验自 行决定注射预定小剂量药物进行镇 痛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病人可以根据疼痛 程度,自行间断少量给药,从而可以 避免血药浓度与止痛程度的波动,以 较少的总药量维持最佳的镇痛效果。
PCA装置的种类
• 根据给药途径:
静脉用泵 硬膜外泵
电动泵
• 根据驱动方式:
手动泵 弹簧泵
囊性泵
单次注射泵
• 根据注药方式: 持续注射泵
单次+背景联合 注射泵
PCA的给药途径
• 静脉 • 皮下 • 肌肉 • 硬膜外腔
PCA的设置参数
1.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指在于迅速达到镇痛所需的 血药浓度(也称为最小有效镇痛 浓度),使病人达到无痛状态而 先行注入的药量。
行为评估法
• 面部表情 • 哭啼声 • 常用于小儿
3.根据客观生理指标测定值评估
– 疼痛是一种机体对不良刺激的反应, 可以通过心率、血压、呼吸、脉搏、 出汗等植物神经变化以及血中某些 物质含量的变化而反映。
– 癌性疼痛是一种慢性疼痛,对植物 神经的影响并不明显或者并非单一 因素所为,这类顽固而难治的疼痛 常常涉及到高层次的抑郁和焦虑。
锁定时间:
10 min
硬膜外导管留置给药:
配方(2):
•盐酸吗啡
10 mg
•氟哌利多
10 mg
•生理盐水至 50 ml
锁定时间为 5 min
单次注药量 0.5 ml
用药量 10-15 ml/24h
硬膜外PCA的评价与注意事项:
止痛效果满意,无呼吸、循 环改变、皮肤瘙痒,胃肠功能及 排尿正常。有报告维持时间可长 达40天。由于需长期带硬膜外导 管,因此为避免导管受压或折断, 穿刺点以侧入法为佳。妥善固定, 并定期消毒穿刺处和更换敷料, 防止局部感染。
在这一时期内, 疼痛的缓解和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2.缓解病人的痛苦
• 减轻病人自身痛苦 • 为病人获得更多的与亲朋交流
的机会或活动 • 尊重并体现病人自身的价值观 • 使病人的生活充满更多的积极
因素。
3.医护人员的责任
• 癌性疼痛是可以预防,也可 以通过治疗而得以缓解,这 一点医护人员应首先认识到。
癌或肿瘤本身产生的疼痛
• 神经 • 管腔脏器 • 脉管系统 •骨
神经
癌瘤压迫或侵犯所在部位的神经是 引起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
癌瘤侵犯神经纤维所产生的这种疼 痛与多种因素有关:
1.如神经纤维被牵张、扭曲或交锁; 2.致痛物质的刺激作用; 3.神经营养血管供血不足或受阻。
临床表现有两大类:
• 一类是以神经痛 • 另一类以脏器神经纤维疼
是操作人员参数设置错误 或病人陪伴的过量操作 病人一般情况差 有时也可能由与机械故障所致
与PCA有关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5.药物耐受或成瘾性: 虽然未见报导,但由于
四 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癌性疼痛的治疗 采用各种对症疗法缓解疼痛
非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
• 外科手术治疗
(如病灶切除术、神经切
• 通过多种途
断术、血管栓塞术等)
径应用药物
• 精神和心理治疗 • 针灸,理疗
进行治疗是
• 放射治疗
主要措施
• 气功疗法等
(一)癌性疼痛治疗常用药物
1.解热消炎镇痛药
• 吡唑酮类: 氨茶碱 安乃近 匹拉比妥
脉管系统
包括血管、淋巴管等。

由于骨膜或骨髓中感觉神经纤维受累, 常表现为剧烈疼痛。
癌性疼痛治疗措施引发的疼痛
• 手术操作可使体表或内脏神
经纤维损伤而导致新的疼痛; • 放射治疗过程中对肿瘤周围 血管、淋巴管的损伤可造成组 织肿胀和炎症反应而引起疼痛。
• ••••••
患者精神或心理因素的影响
不良的心理因 素(如自卑、失 落、孤独或对疾 病以及死亡的恐 惧和不安)能增 加对疼痛的敏感 性。
吗啡 哌替啶 芬太尼
1 10 0.01
0.5-2.0
5-10
5-25
5-10
0.01-0.02
3-10
吗啡在硬膜外PCA时的应用:
配方(1): 单纯的0.2mg/ml的吗啡
或加0.1-0.125%布比卡因
负荷量: (吗啡) 2-3 mg
持续注入速率: 0.4 mg/h
PCA 单次剂量: 0.2 mg
4)蛛网膜下腔阻滞: 5)交感神经阻滞:
2.口服法: 3.静脉注射法:
• 持续滴注法: • 微量泵输注法:
4.持续皮下注药法: 5.舌下及粘膜给药:
10-30mg硫酸吗啡片,含服。3-4h可重复用药。
6.直肠给药:
用于不宜口服的病人,疗效与口服时相似。
7. 吸入法:适用于挥发性药物。

病人自控镇痛技术
由于病人之间存在明显的个 体性差异,因此应根据病人的情 况对单次给药剂量进行调整和设 定。过大或过小均有可能导致并 发症或镇痛效果不佳。
PCA 治疗开始时可以病人体 重为参考值,随后酌轻加减。
3.锁定时间(Lockout time):
指两次给药之间PCA装置对病 人再次给药指令不反应的时间。
几乎所有PCA泵均有这一安全 措施。设置该保护措施的目的在于 防止病人在前一次给药尚为发挥作 用或作用高峰时再次给药,从而有 效避免病人无意或有意的造成药物 过量的危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