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形成机制及影像诊断 ppt课件
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形成机制及影像诊断 ppt课件
30
MRI对AIH的典型表现是主动脉壁呈新月或环形增厚,如图所示。
31
2、间接征象 ①穿透性溃疡征,为造影剂自管腔向血肿渗出而形成
的细小突起或盲端的高密度影;②钙化内移征象,即 钙化位于血肿内侧壁;③主动脉壁散在或广泛的钙化; ④一侧或双侧的胸膜腔渗出或积液(部分可合并心包积 液或叶间积液)
32
38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鉴别诊 断
39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的诊断
40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鉴别诊 断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的诊断
41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的诊断
降主动脉起始部指状溃疡 42
43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的鉴别诊断
44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的诊断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5
6
7
8
AD、 IMH、 PAU
9
病因和病理生理
10
11
CASE1
12
பைடு நூலகம் 13
主动脉夹层的CT直接征象是“内膜片”及“双腔征”,增强扫描可见低密
度线状内膜片,将血管分为真、假两腔;内膜片缺损处为内膜破口,如图
所示。
14
胸腔积血
15
心包积液
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 疡形成机制及影像诊断
1
概
述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28
影像学表现
1、直接征象 CT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增厚≥ 5mm,在CT
平扫呈略高于主动脉管壁组织密度的软组织阴影。范围可局 限于主动脉管壁局部,亦可累及主动脉管壁全程。在增强CT 扫描图像上,低密度的血肿外缘时常可见略高密度的环状强 化影。无内膜片及真、假腔形成。
29
MRI对AIH的诊断与鉴别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T1WI对不同 时期壁内血肿中氧和血红蛋白与高铁血红蛋白成分显示为 不同的信号强度,并依此来判断血肿的时间,T1WI血肿于 急性期呈等信号,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呈高信号;T2WI于急 性期呈等信号,亚急性期呈高信号,慢性期呈高信号;由 于壁内出血可位于内、中、外膜间,MRI可以显示分层的动 脉壁。
16
主要分支严重缺血
17
冠状动脉受累
18
冠状动脉受累
19
头臂动脉受累
20
肋间动脉受累
21
肾动脉受累
22
主动脉夹层。 夹层累及左侧肾动脉致左肾缺血改变,左肾前部造影剂充盈差。
23
髂动脉受累
24
25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
26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
27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
37
⑷壁内血肿的内缘多较光滑,而粥样硬化斑块常致管壁不 规则增厚;⑸AIH可发生在主动脉的任何部位,而粥样硬化 因血液动力学的关系极少发生在升主动脉,一般累及主动脉 弓及胸、腹主动脉。 ③ AIH与大动脉炎的鉴别: 大动脉炎所致的血管壁增厚可累及胸和/或腹主动脉,但病 变累及的血管之间一般有正常的血管部分,内壁光滑。另外, 大动脉炎常累及主动脉的主要分支血管并导致其狭窄或闭塞。
45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的鉴别诊断
46
IMH治疗后好转
47
IMH进展
48
IMH破裂
49
IMH无变化
50
PAU进展成AD
51
52
PAU破裂
53
PAU形成真性动脉瘤
54
覆膜支架治疗PAU并壁内血肿
55
IMH预后及治疗策略
56
PAU预后及治疗策略
57
58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
33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鉴别诊 断
34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鉴别诊 断
35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鉴别诊 断
36
② AIH主要应与粥样硬化的管壁增厚相鉴别: ⑴当有钙化内移时可明确诊断为AIH,因为钙化多发生在
内膜,当内膜破溃或中、外膜滋养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可将 内膜向内推移,钙化也随之内移;⑵急性期AIH的CT值高 于粥样硬化斑块,前者是血肿,CT值一般在(60—120)HU 之 间 , 后 者 多 为 含 脂 质 的 斑 块 , CT 值 较 低 , 一 般 低 于 60 HU以下;⑶血肿外缘的环状强化也支持血肿的诊断,可能 提示有中、外膜滋养血管的增生,增生的滋养血管易破裂 形成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