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罗伯特_弗罗斯特_雪夜林边小伫_中的象征主义_崔珺熠

论罗伯特_弗罗斯特_雪夜林边小伫_中的象征主义_崔珺熠

第3期

象征主义是作家、尤其是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

方法。“某种意义上讲,所有诗歌都是象征的”

(Benjamin1966,78)。诗人们喜欢在诗歌中加入象

征,是因为象征主义可以“引入大量信息”

(Benjamin1966,79)。也即是说,使用象征手法能让

诗歌获得比字面更多的意义。罗伯特・弗罗斯特以他

简单但却富于象征意义的诗歌语言,在20世纪的诗

人中独具一格。这位著名的美国诗人,他写的《雪夜

林边小伫》一诗广泛为人传诵。本文详细研究了此诗中的象征意义。1关于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曾四次获得普

利策奖,是美国20世纪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出生

在旧金山,却在新英格兰的新罕布什尔,佛蒙特,马萨诸塞等地度过大半生,也因此首先被人看成是

“一个地方性的诗人-新英格兰人”(Clayes&Gerrietts1975C214)。

16岁时,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中学校报上发表Abstract(Thispaperattemptstostudythesymbolicmeaningsofthepoem'StoppingbyWoodsonaSnowyEvening'writtenbythefamousAmericanpoetRobertFrost.Theauthorfirstofallpresentsabriefintroductiontothepoetanddiscussesthenotionofsymbolism<andthenanalysessymbolismusedinthepoemintheaspectofparadoxesreflectedinthepoem.KeyWords(symbolismVRobertFrostV'Woods'V'thedarkestnightoftheyear'V'sleep'

[收稿日期]2005-05-17[作者简介]崔珺熠(1976—),女,山东茬平人,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摘要】文章研究了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伫》一诗中的象征意义。在对本诗简略介绍和讨论象征主义概念的基础上,作者从诗歌中反映的矛盾角度,对本诗中象征主义的应用作出分析。【关键词】象征主义;罗伯特・弗罗斯特;“丛林”;“年中最黑的夜晚”;“睡眠”【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581(2005)-03-0087-04论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伫》中

的象征主义

崔珺熠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SymbolisminRobertFrost's'StoppingbyWoods

onaSnowyEvening'

CUIJun-y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640)第4卷第3期2005年9月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ChangshaTele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VocationalCollegeVol.4No.3Sept.2005

87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卷

了自己的第一首诗。38岁时他迁往英国,随着“ABoy'sWill”在伦敦和波士顿的同时出版,他在大西

洋两岸都获得了名声。1915年41岁时,弗罗斯特全

家迁回美国,自此安顿下来,写作,教学,演讲,终老

一生。

弗罗斯特一生中写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诗篇:比

如“FireandIce”8“AfterApple-Picking”。他的

人生志向“写几首很难忘掉的诗歌”已经真正实现

了(Winnick81995)。R.H.Winnick(1995)在1995年编辑《美国学

术百科全书》时,对于弗罗斯特的写作生涯有如下

的概括:

弗罗斯特作为诗人的地位来自于他某些诗歌,

充满力量,令人难忘。“TheDeathoftheHiredMan”把抒情与戏剧性交织在无韵诗中。“After

Apple-Picking”是在自由诗体中以梦幻加入哲学寓

意;“MendingWall”体现了弗罗斯特对于抒情诗8

戏剧性对话和讽刺性评论的灵活掌握。弗罗斯特将

田园情怀与哲学思辨结合,造就令人难忘的美丽诗

篇。

与某些同辈相比,弗罗斯特在押韵和节拍等诗

歌手法的应用上相对更为传统,而他的语言通常都

是简单洗练的。因此,他把传统正式的手法与本国的

语言习惯结合的技能,使得他的诗歌简单易读,却是

过目难忘。然而,他诗歌中看似简单的语言通常都涵

盖了巨大的哲学寓意,弗罗斯特在毁灭,消亡,死亡

等一些严肃甚至是凝重的主题上,有着超乎寻常的

敏感。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象征与隐喻给诗带来了一种

微妙而模糊的意味。因此,人们常常发现很难理解其

中的含义,并且在欣赏他的诗歌时意见相左。2《雪夜林边小伫》一诗字

《雪夜林边小伫》,写于1923年11月,常常被

人研究,也是我自己最喜爱的诗歌。原诗如下:StoppingbyWoodsonaSnowyEvening(1923)

WhosewoodstheseareIthinkIknow.

HishouseisinthevillagethoughR

Hewillnotseemestoppinghere

Towatchhiswoodsfillupwithsnow.

Mylittlehorsemustthinkitqueer

Tostopwithoutafarmhousenear

BetweenthewoodsandfrozenlakeThedarkesteveningoftheyear.

Hegiveshisharnessbellsashake

Toaskifthereissomemistake.

Theonlyothersound'sthesweep

Ofeasywindanddownyflake.

Thewoodsarelovely8darkanddeep.

ButIhavepromisestokeep8

AndmilestogobeforeIsleep8

AndmilestogobeforeIsleep.

(摘自WToreadapoembyDonaldHall81992.)

尽管诗体还是传统的AABA8CCDC8EEFE和GGGG压韵格式,本诗语言质朴,也未破坏英文的规

则:冗词,矛盾修饰法,同义反复,矛盾或其他语义变

异都不曾在本诗中出现。正如Ogilvie(1962W668)所

说:此诗用词毫不矫揉造作,隐隐有音乐节律;描绘

了一幅胜景,不用太多想象就已暗示一个“故事”;

篇幅短小,看似明确,但却“让人感觉诗歌中有比字

面大得多的意义在”。(Ogilvie1962W669)3《雪夜林边小伫》中象征手法的应用

3.1象征的概念

我们与象征主义联想在一起的,就是从字面义

到隐喻义中有选择的意义扩展。(Leech1969W162).Leech接着阐述了“常用的象征”,例如“火焰”=

“热情”,是由于习惯和类似而得到了这样的意义;

而诗歌中的象征通常都是隐喻性和转喻的。“诗人

经常改进和发展自己的象征物,而不是依赖传统的

象征物”。(Leech1969W162)Benjamin解释说“事实上当诗人认为一段经历

值得在诗歌中记录下来时,就意味着这段经历对他

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当一段经历有特殊的意义时,就

可能开始变为象征了”。(1966W78)

当可以在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中进行选择时,

通常很难确定哪一个更好,这时就要看习惯用法和

上下文了。而且,读者的“心理状况”('thementalset')也很重要。(Leech1969W162)读者不同的“心

理状况”(Leech1969W162)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

同一首诗有诸多不同的注解。而他们的“心理状况”

主要和他们的文化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甚至

他们读诗时的心情有关。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

们对一首诗象征意义的理解。3.2象征主义与隐喻的区别88第3期

分析象征主义时,我们可以用与分析隐喻相同

的术语:喻体(vehicle)和本体(tenor)。喻体指象征

本身,可以是行为,人物或事务;本体是象征的意义。

一些象征有多个意义,这就是所谓的多本体喻体

(multi-tenoredvehicle);而有些象征则根本没有明

确的意义。象征主义的范围通常比隐喻大,所以象征

主义会涵盖更多的信息。Benjamin(1966)这样解释象征和隐喻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隐喻定义为涉及到两个事物或行为的同

一,那么,象征主义就是某种扩展的隐喻。“显然,有

时很难也不必要界定隐喻和象征的界限”。(Benjamin1966>79)

作者认为与隐喻相比,象征主义包含的信息更

为丰富并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因此本文中运用象

征和象征意义的概念进行分析。3.3《雪夜林边小伫》一诗的象征意义

诗人在“一年中最黑暗的夜晚”停留在被“雪”

覆盖的“树林”旁。他被美景深深吸引,然而他还有

“诺言要兑现”,还要“很多路要赶”,还不能“睡

下”。这首诗给笔者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诗人似乎陷

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的生活充满矛盾。

“树林”象征诗人所向往的某个仙境或是天堂。

然而,这个天堂也并不完美。“树林”在诗中有两个

意象:一方面,它被雪覆盖“filledupwithsnow”并

且可爱“lovely”;另一方面,它黑暗“dark”且深邃

“deep”。林中的雪暗示着这片仙境般的净土是如此

的纯净,安祥和可爱,而它的黑暗和深邃刻画出树林

的神秘和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样的象征可以理解为

在人们心中,天堂是人人都向往的圣地,但是没有人

能真正描述天堂的样子。因此,对于想逃避现实世界

的人来说,天堂即又吸引力又充满神秘感。

“一年中最黑暗的夜晚”(‘thedarkesteveningoftheyear’)的本体(tenor)可被理解为在一年

中黑夜最长的一天,白天和黑夜交替的时刻。尽管是

最黑暗的时刻,却也是光明的起点;换句话说,从那

一刻开始天不可能更黑了。因此,“一年中最黑暗的

夜晚”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点,是睡着和醒着的交

替点,是不清醒和清醒的交替点,是过去和未来的交

替点。它体现了诗人当时徘徊在绝望和希望的交叉

口,生动的反应了诗人当时复杂和矛盾的情绪。

诗的最后一节普遍被认为最具有象征意义:ThewoodsarelovelyJdarkanddeep.

ButIhavepromisestokeepJ

AndmilestogobeforeIsleepJAndmilestogobeforeIsleep.

这一节的内容还是关于诗人矛盾心情的描述。

诗人被那个充满神秘感的“可爱的”,“黑暗而深

邃”的“树林”深深吸引。然而,他兑现“誓言”的义

务迫使他继续前行,在可以“睡下”之前还有很长的

路要赶。

“ButIhavepromisestokeep”(但我还有誓

言要兑现)象征着诗人完全清楚在现实世界里自己

的责任和义务。最后两句诗重复“AndmilestogobeforeIsleep”(睡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赶)强调了

在现实的人类社会中,诗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

很多责任要承担,还有很多义务要尽,还有很多挑战

要面对,因此他还不能够停下来享受平静。

笔者认为,“sleep”(“睡觉”)暗示诗人希望永

远的安息,进入一个和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另一个

世界。也就是说,“sleep”暗指诗人潜意识中对死亡

的渴望,对进入天堂享受宁静的向往。正如学者JohnT.Ogilvie(1962>669)所说:“诗中所映射出

的死亡渴望给这样一首简短而自然的小诗增加了沉

重的色彩。”但他也承认“而如果放弃这种解释就完

全错误了”。(1962>669)

简而言之,这首诗是关于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

如何做出选择。诗人希望进入另一个世界,但又很清

楚自己在现实世界的责任。而且,即使是天堂本身也

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它纯洁可爱,另一方面,它神秘

莫测。在矛盾面前,诗人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把梦想

放到一边,在现实世界里继续前行。在人的一生中,

梦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一段距离,因此,怎样在两者

中取得平衡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成为一个人终身要面

对的一个难题。4结语

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伫》一诗深受读

者的爱戴,正如本文3.1中所述,读者不同的“心理

状况”可能导致他们对同一首诗的不同理解。本文

对这首诗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诗中所体现的各种矛

盾。笔者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

视角来理解这首诗。

[参考文献]

[1]BenjaminJE.B.TheProvinceofPoetry[M].NewYork>AmericanBookCompanyJ1966.

ClayesJS.A.&GerriettsJJ.WaystoPoetry[M].

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JInc.1975.

[2]HallJD.Toreadapoem(2ndedn.)[M].论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伫》中的象征定义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