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四川医学201i年9月第32卷(第9期)SichuanMedical Journal,2011,Vo1.32,No.9 ・1497・ 

●临床护理● 

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文学琴,张钰,王群,沈渝 

(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崇州611230) 论著 

【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从使用的 

药物浓度、给药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发 

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结果20例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中l3例(65%)为药物因素引起;4例(20%)为护 

理人员因素引起;3例(15%)为患者因素引起。结论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 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 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01(2011)09.1497-03 

Amiodarone intravenous drip cause phlebitis c ̄use analysi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WEN Xue—qin,ZHANG Yu, 

WANG Qua,et a1.The People s Hospital ofChongzhou,Chongzhou,Sichuan 6112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hlebitis caused by intravenous amiodarone causes of phlebitis reduction and miti- gation measures of preventive care.Methods From the use of drug concentrations,medicine,nursing staff duration,patients are 

analyzed,and the factors into phlebitis reason occurred,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after cure actively 

phlebitis.Results 20 cases of amiodarone intravenous drip of 13 patients were phlebitis reasons for drug factors,65%,4 cases 

of nursing staf factors,20%,3 Cases of patients,15%.Conclusion Amiodarone phlebitis drugs for caused by factors,infusion 

process should be actively adopt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of amiodarone phlebitis due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have arI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amiodarone;phlebitis;causal analysis;nursing countermeasures 

26—107d(平均52d)。AMD属于苯并呋喃衍生物,其 

化学结构与甲状腺激素相似。它可以作用于脱碘酶, 

抑制 、T4进入细胞内、抑制外周组织T4向,I3转化、 

抑制3"3与细胞核,I3受体结合。故AMD可以通过增 

加碘摄人和甲状腺激素相似的化学结构而引起甲状腺 

功能异常。引起甲减表现主要为心动过缓、QT间期延 

长。通过查新和病案分析后我们认为,该案例患者的 

Tdp反复发作长达1O多天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功能 

减退、在治疗中加用了B受体阻滞剂以及AMD的半衰 

期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用AMD治疗时,应 

当监测甲状腺功能、预防低血钾、尽量避免与B受体阻 

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合用。这也许是目前控制AMD 

所致Tdp等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2] 刘盂娟,周陈西.205例胺碘酮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临床药 

学杂志,2011,20(1):47~49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工作组.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应用 

指南(200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9):769~776 

杜淑娴,王平,李娜,等.胺碘酮的安全性与利益风险分析[J].中 

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7,7(4):232—235 

Schrickel JW,Schwab JO,Yang A,et a1.Torsade de pointes in patients 

with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ed with amidar- 

one beta-blockers,and digitalis[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o6, 

29(4):363~366 

Geng DF,Jin DW,Wang JF,et a1.Clinical study of amiodarone—associ- 

ated torsade de pointes in Chinese people[J].Pacing Clin Electrophys- 

iol,2006,29(7):712~718 

Wu L,Rajamani S,Shryock JC,et a1.Augmentation oflate sodium cur- 

rent unmarks the proarrhythmie efects of amiodamne[J].Cardiovasc 

Res,2008,77(3):481~488 

Lehtonen A,Fodstad H,Laitinen—Forsldomp, a1.Fu ̄her evidence of 

inherited long QT syndrome gene mutations in antiarrhythmie drog-as- 

sociated torsades de pointes[J].Heart Rh ̄hm,2007,4(5):603 ̄607 

陈世忠.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J].实用心脑肺血 

管病杂志,2009,17(3):186~187 

(收稿El期:2011 3 8) 1j 1J 

1J・1498・ 四川医学2011年9月第32卷(第9期)Sichuan Medical Journal,2011,Vo1.32,No.9 

胺碘酮作为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 

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治疗顽固性室性 

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已广 

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但胺碘酮针剂对血管刺激性较 

强,轻者易引起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 

表现,重者静脉血管条索状改变伴剧痛,甚至血管周围 

皮肤结节状硬结、局部组织坏死,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 

苦,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引起上述症状。在临床应用 

过程中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 

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我科2007年2月~2010年 

5月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滴注后致静脉炎患者20例, 

分析其发生原因,积极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后取得满意 

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 

32~85岁。均为静脉滴注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判断 

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静脉炎的判断 

标准 ]。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 

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 

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m级,穿刺点疼痛,红和 

(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2方法:分析2007年2月~2010年5月我科使用 

胺碘酮外周静脉滴注后致静脉炎20例住院患者病历资 

料,从使用的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 

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 

对策。 

1.3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 

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本组20例患者中发生于手背4例,手腕5例,前臂 

4例,足背3例,足踝4例。静脉炎分级:I级l2例,Ⅱ 

级7例,Ⅲ级1例。l3例为药物浓度、pH值、给药持续 

时间不当引起;4例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3例为患者 

烦躁、肢体活动度大引起。患者经调整药物浓度、给药 

速度;药液外渗患者给予5%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环状 

阻滞;硫酸镁联合如意金黄散湿敷,本组患者均明显好 

转后痊愈,1例下肢注射部位局部组织结节状硬结采用 

此方法治疗1周后痊愈,无1例发生皮肤溃烂及局部组 

织坏死。 

3讨论 . 

3.1 药物浓度、pH值、给药持续时间不当及对策:李纬 等 研究发现,高浓度胺碘酮从外周静脉泵入时,静脉 

炎发生率高达88.2%,明显高于文献报道药物浓度2g/ 

L时静脉炎发生率为<3%。文献报道,静脉滴注胺碘 

酮浓度>3g/L时,易引起外周静脉炎。如果静脉滴注 

持续时间>lh,其浓度即使不超过2g/L,也可引起静脉 

炎 J。高浓度胺碘酮外周静脉泵入时间与静脉炎发生 

率呈正态分布关系,2h之内几乎无静脉炎发生,泵入 

20~30h,静脉炎发生率最高,47h后继续泵人胺碘酮, 

静脉炎发生率未见增加 J。血液正常pH值为7.4,超 

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 

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 J,引起静脉炎。临床上常用 

的胺碘酮盐酸盐,其pH值偏低,呈酸性,若配伍后偏离 

其pH值范围,则可能产生混浊、沉淀或加速分解 J,引 

起静脉炎。因此,在使用胺碘酮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 

的过程中,掌握好其给药浓度和给药的持续时间至关 

重要。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减少静脉给药的时间, 

调整给药浓度,并尽早过渡到口服给药。静脉滴注胺 

碘酮负荷量按照体重3mg/kg,然后以1 1.5mg/min维 

持,6h后减至0.5一lmg/min,1d总量1200rag。以后逐 

渐减量,静脉滴注胺碘酮最好不超过3~4d。微量泵静 

脉注射胺碘酮时浓度不应超过3g/L,宜用5%葡萄糖溶 

液稀释。 

3.2护理人员因素及对策:①输注通路选择不当:输 

注时选择末梢循环较差或管径较细的上肢静脉,偏瘫 

肢体侧的静脉血管均易致静脉炎;下肢静脉的静脉瓣 

多,血流缓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更易形成 

静脉炎;选择与另外一组药物通道同时由一个留置针 

输入或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也会导致静脉炎。合理选 

择血管通路,首选中心静脉给药选择中心静脉给药,由 

于静脉血管管径粗,药液泵人后,很快被血液稀释,大 

大降低了药液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及损伤,可有效地减 

少静脉炎的发生评估穿刺处皮肤情况,合理选择穿刺 

静脉方式,选择外周静脉给药时,宜选择管径粗直、弹 

性好、回流通畅,远离关节、易固定、易观察,周围皮肤 

无红、肿、热、痛的上肢静脉给药,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给 

药,尤其是老年患者静脉瓣功能减退,使用时尽量不选 

择下肢静脉;通过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时,选择上肢静 

脉,单独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②药液渗漏:使用胺碘酮如果发生药液渗漏,会导致注 

射部位疼痛、灼热、血管的脆性增加,血管痉挛,缺血低 

氧或静脉条索状改变,严重者导致皮肤溃疡发生。造 

成药液渗漏的原因有: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缺乏,对胺碘 

酮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没有经验的低年 

资护士进行操作,选择血管不当,在同一部位反复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