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极端降水特性分析研究进展

极端降水特性分析研究进展

第35卷第2期 2012年6月 

气象与减灾研究 

METEOROLOG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RESEARCH Vol-35 No.2 

Jun.2012 

江秀芳,李丽平,周立波.极端降水特性分析研究进展[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2,35(2):1-6 

极端降水特性分析研究进展 江秀芳1,2,李丽平 ,周立波s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2.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福州 350001 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摘 要:极端降水是极端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正确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 极端天气气候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就近年来国内外极端降水的特征及其与大气、海洋异常的关系研究进行简要 的回顾,最好提出了其存在的不足方面。 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研究回顾。 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33(2012)02—0001—06 

0引 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 下(IPCC,2001,2007),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 生频率加剧,例如1998年、2008年的南方特大洪 涝灾害、2002东北低温冷害、2008年南方冻雨、 2010年夏季酷暑等事件频发。其中,极端降水事件 是极端天气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衡量极端 天气气候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人们对极端降水 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等进行了许多研究,文中就 极端降水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进 行总结回顾。 

1极端降水定义 早期关于极端降水事件的定义主要是按照不 同气候要素来确定,比如把日降水量超过50 mm 降水事件称为暴雨,日降水量超过25 mm的降水 事件称为大雨等。由此采用大雨或者暴雨这样的标 准作为一个共同的阈值来研究极端降水。然而,极 端降水事件应该因地而异,比如对于干旱的中国西 北[1-2],部分台站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暴雨甚至大雨, 而这些区域一场中雨往往会造成山体滑坡等危害。 

从季节上看,我国的强降水也主要集中在夏季。所 以,按照大雨或暴雨的标准来定义阈值去研究极端 降水事件存在很大问题。对于不同地区,极端降水 事件是不能完全用统一固定的日降水量来简单定 义的,而且对于不同的季节,极端降水的阈值也有 所差异。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百分位定义极端降水阈 值,超过这个阈值被认为是极值,该事件可以认为 是极端降水事件,进而计算通过阈值的降水量或日 数等,对极端降水事件进行分析探讨。这种极端降 水阈值的定义消除了地域和季节因素,使计算出的 降水指数有利于增强少雨地区和多雨地区强降水 事件变化的时间趋势和空间可比性,具有较弱的极 端性、噪声低、显著性强等特点E3],可以更好地表征 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和季节特征,以便更客观地分 析极端降水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 

2极端降水特征研究的方法 2.1极端降水指数 世界气象组织(wMO)气候学委员会(CCL)及 气候变率和可预报性研究计划(CLIVAR)推荐的 50种极端气候指数中,极端降水相关气候指数有8 

收稿日期:2012—02—15;修订日期:2012—04—0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7BAC29B02). 作者简介:江秀芳(1970一),女,高级工程师,硕士生,研究方向:极端气候研究.E-mail:jxiufangfz@sina.com.cn 2 气象与减灾研究 35卷 表1极端降水气候指数 

个(表1)…。在极端降水特征研究中,常常直接使 用上述指数或是以上述指数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 行分析。 2.2气候统计分析 利用气候统计的诊断方法对极端降水特征进 行分析是现阶段常用的研究方法。使用的气候统计 方法很多,常采用极端降水相关指标进行时间序列 的年际变化及线性趋势分析。如,李威等 利用G 分布函数对中国1951—2004年地面台站逐日降水 观测资料进行日降水量概率分布拟合,在此基础上, 对极端降水日数与ENSO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杨 金虎等 运用SVD、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 洋SSTA同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之间的相 互关系。在突变检验上比较常用的有Mann—Kendall 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时问序列的突变检验 ],以 及无分布双样本的Le Page非参数检验方法[9 等。 另外,分析中还常常采用滑动平均等方法。 2.3数值模拟分析 国内外,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极端降水进行分 析也是研究方法的一种,但结果各异。例如,Buonomo 等Io]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CM)模拟研究了欧洲地 区极端降水,结果表明,RCM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 时间尺度1—30天的极端降水。而张莉等 “ 利用 中国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初步分析18个全球 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2O世纪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 力,结果发现,除某些模式对特定地区有较好的模 拟外,大部分模式的模拟效果不好。其中,值得关注 的是半数左右的模式模拟出了西北西部极端降水 呈增加趋势,个别模式趋势系数的大小与观测相 当。另外,大部分模式模拟的极端强降水Et数标准 差与观测结果比较接近,但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对观 测和各模式使用了同样的判定极端强降水发生的 方法 

3极端降水特征研究 3.1 国外极端降水特征研究 由于极端降水事件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近年 来国外科学家对全球各地极端降水的趋势和极值 等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12-16]。例如,Karl等 ’ 研究 发现,美国日降水量超过50.8 mm的极端天气从 20世纪初的9%增加到了80—90年代的11%。 Karl等 进一步指出20世纪初美国降水增加的 8%来自于日极端降水事件。Kunkel等 同样指出 了1—7天短期极端降水对于美国降水长期变化的 重要性。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强降水事件有增 加趋势[20-21]。New等 分析了月平均雨量观测数 据,结果表明,全球陆地(不包括南极大陆)降水 200年内增加了约9 mm,其中13最大降水有很大 贡献。Roy等 发现,1910--2000年印度极端降水 频率存在明显增加的趋势。全球陆地观测数据显 示,在过去的50—100年内中纬度地区强降水频率 普遍增力Ⅱ ]。 大量的研究表明,极端降水趋势存在很大的地 域差异。例如,Russo等 指出,全球大部分地区在 未来降水最大值将会增加,湿润的地区会更加湿 润,干燥的地区会更加干燥。也就是说,尽管许多地 区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趋势,但也有很多地区降水 增加不明显甚至有减少的趋势。Zhang等 指出, 20世纪加拿大的极端降水强度和频率都没有明显 的长期变化趋势。Karagiannidis等 利用欧洲280 个站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极端降水的气候特性,结 果表明,欧洲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存在减弱趋 势。Koning等[zs】分析指出,荷兰的日降水最大值没 有显著变化。Zhang等l29_研究了中东地区的降水指 数,包括降水日数、平均降水强度和最大降水事件, 2期 江秀芳等:极端降水特性分析研究进展 3 结果表明该降水指数变化很小。Klein Tank等 指 出,中亚和南亚地区的区域极端降水指数在196l一 2000年变化很小。New等 ¨也指出,南非地区在 1961--2000年日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很小。极端降 水减少的地区包括尼日利亚地区【32],澳大利亚的西 南和西部地区 ,东南亚地区和中太平洋的部分 地区[33-34],新西兰的东部和北部地区E ,波兰 和 印度的部分地区E 。 3.2中国极端降水特征研究 3.2.1年极端降水 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趋势变化也存在明显 的区域性差异。下面对增多趋势和减少趋势分别进 行总结。翟盘茂 分析指出,最近50多年中国的 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都有增加的 趋势,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杨金虎等喁 的 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在西北西部、长江中 下游、华南及青藏高原表现为增加趋势。王冀等 ] 也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近46年来极端降水指数 呈上升趋势,其中降水强度上升趋势最明显。罗伯 良等_38 的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来湖南省极端降 水量和Et数呈增加趋势。值得关注的是,1993年是 湖南省极端降水显著增加的突变点,年平均极端降 水量与日数1994--2004年比1961—1993年分别 增加126.4 mm和2.05 d。极端强降水年平均强度 趋势不明显,但1993年之后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1994--2004年比1961--1993年增加了2.25 mm/d。 王志福等39 对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特 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全国持续1天极端事件的相对 频数具有上升趋势,其空间上均表现为全国大部分 上升。持续2天以上极端事件在长江中下游流域、 江南地区和高原东部等地区有显著增多和增强的 趋势。蔡敏等 研究表明,广东和广西两个地区沿 海和海南岛、福建及江西中部、四川及贵州东部极 端降水变率有所增加。 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减少主要出现在东北、西北 东部、华北 。张爱英等 ]也同样指出,自20世纪 60年代初以来,华北中部极端降水平均年最大日 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总降水量变化趋势均表现出显 著下降趋势。王志福等[=I9]的研究也表明,不管是持 续l天还是持续2天以上极端事件在华北和西南 等地都有下降的趋势。蔡敏等[4o1对东部极端降水 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北方极端降水 变率主要以减小为主,如乌苏里江及辽东半岛等地 有显著的减小趋势。 另外,杨金虎等隅 还发现,中国各分区年极端 降水事件的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中国年极端降水 事件与年降水量之问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闵岫等m 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发现 滇西、藏东一带极端降水的持续性较好,但该地区 极端降水的区域性较差;除新疆以外,东北、华北以 及西北等大部分北方地区极端降水的持续性和区 域性均较差。 r 3.2.2分季节极端降水 不同季节下极端降水趋势以及其他特征的变 化情况也得到关注。闵岫等 研究发现,长江以南 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容易 导致区域I生洪涝灾害的发生;东南沿海冬季极端降 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易形成成片且持续时 间为3天或以上的极端(较强)降水事件;黄河中下 游秋季极端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该地区 秋季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杨金虎等隅 指出,从季 节来看,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最 好。罗伯良等l38 的研究提到了湖南极端强降水事 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和5月上、中 旬,1990年以来7月中旬也是极端强降水事件频 发时段。张天宇等 指出,长江中下游汛期极端强 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汛期 的总降水量多少。降水集中期或汛期的极端降水的 研究还有些使用暴雨等标准来定义固定阈值的。如 李丽平等 和陆虹等 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 以来华南前汛期总降水量、强降水量、强降水频率 以及暴雨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极端强降水量异 常程度明显增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