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4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 .4 2008(总第86期)J OURNAL OF F UZ HOU UNI VERS I TY (Ph il osophy and Soci al Sciences)Ser i a lNo .86收稿日期:2008-03-12作者简介:成曙霞,女,山西汾阳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试论北宋商品经济与柳永词价值取向的关系成曙霞(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 要: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且对文学发展方向产生巨大冲击。
柳永带有较多的市民文化气息,以市民的价值观来对待词的创作,从语言到题材、从形式到内容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表现出通俗性、娱乐性的价值倾向。
关键词:北宋;商品经济;柳永词;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08)04-0072-04北宋文人词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在题材内容和审美情趣上受到了商业文化的影响,这尤其表现在以柳永为代表的中下层文人的创作中。
柳永的大部分词作从内容到形式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
本文试图在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背景下,探讨柳永词表现出的价值取向,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人价值取向与前代相比,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且表现出对文学的巨大影响力。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临街摆摊,坊中开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打破了旧的坊市分隔的城市格局,突破了交易时间和区域的限制。
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与市合为一体,标志着近代城市的雏型已出现。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五记载当时的东京开封已是 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
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
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以万数。
可以想见当时商业繁荣的情形。
坊市合一、近代城市雏型的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城市繁荣自然地促动文人以更高昂的热情去抒写这一都市景象。
与此同时,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坊郭户籍,市民阶层空前壮大。
市民阶层的壮大不仅促进了北宋城市经济的繁荣,也促使文人创作更多的适合于市民阶层需要的精神产品。
北宋商业活动日益活跃,社会各阶层竞相经营商业。
受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宋人首先冲破了 农本工商末 价值观念的束缚。
宋朝有关官僚士人经商的例子史不绝书, 蔡忠惠公文集 卷十五提到当时官僚 纡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者有之,兴贩禁物、茶盐、香药之类,动以舟车,贸迁往来,日取富足。
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儒雅的士子们亦未能脱俗,他们在读书习文的同时,也操起了经商治生的行当。
如四川地区的士子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 凡廷试,唯蜀士到杭最迟,每展日以待。
会有言: 蜀士嗜利,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
[1]为了经商甚至进京赶考的日期也能耽搁,这充分说明宋人商业意识的浓厚。
在北宋发达的商品经济影响下,不论是士大夫阶层还是普通市民阶层,他们的社会价值观都在发生着重要变化。
重商意识的加强,享乐之风的滋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趣味,表现为口腹声色的世俗享乐。
宋词作为社会风气、时代精神印迹的产物,也体现出文人价值观念的偏移,以及在偏72移过程中折射出的不同价值取向。
柳永与同时代其他词人相比,在远离士大夫主流文化后,他的词更多带有商业经济的气息,经过传播后,他的个体情感、文人情怀更多被商业化气氛所过滤,从而也使他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词人。
所以通过情感内容、艺术形式两方面对柳永词进行分析,可以体现出北宋商品经济背景下的柳词所代表的独特的中下层世俗文化的价值取向。
二、柳永词情感内容的商业化取向随着坊市制度的打破、城市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北宋的城市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面貌。
都市生活日趋繁华,享乐之风盛行。
纵观柳永一生,除了在汴京长期逗留外,还游历过苏州、杭州、成都等城市,这种城市生活的经历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创作,恋都情结、留恋坊曲以及狂放不羁的浪子作风,是都市生活给他打下的烙印。
1 都市之表现在 乐章集 中有许多直接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
如写东京汴梁: 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 ( 早梅芳 ), 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鼎沸 ( 长相思 )。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倩。
翠华幸宵,是处层城阆苑 ( 倾杯乐 ), 帝居壮丽,皇家颐盛,宝运当千 ( 透碧宵 )。
高大的建筑,祥瑞的气氛,充分显示了帝都东京城的富丽堂皇和繁荣昌盛。
而 殊方异域,争贡琛赆,架巘航波奔凑。
三殿称觞,九仪就列,韶护锵金奏。
藩侯瞻望彤庭,亲携僚吏,竞歌元首。
( 永遇乐 )则更突出了作为中外交流中心的东京城 八方争凑,万国咸通 ( 东京梦华录 )的盛况。
写苏州: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 ( 瑞鹧鸪 );写成都: 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 ( 一寸金 )。
在这些都市词中,描写杭州繁荣富庶的 望海潮 尤为突出,堪称是柳永用词体写就的杭州赋。
北宋社会繁荣富庶,这在节日文化中也有鲜明体现,清赵翼 陔馀丛考 卷三十一 上元张灯 条记载: 朱弁 曲洧旧闻 云:上元张灯,自唐时沿袭汉武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
梁简文有 列灯赋 ,陈后主有 光壁殿遥咏灯山 诗,唐光天中东都设灯,迎三宫太后。
是唐以前犹岁不常设。
本朝太宗三元不禁夜,上元御端门,中元、下元御东华门。
其后罢中元、下元二节,而上元游观之盛冠于前代矣。
据此则上元张灯实盛于宋也。
在这样的背景下,柳永词有一些从民俗节日的角度,写出了太平盛世中都市景致的承平气象,将国家富足与节日盛况很好的结合起来: 庆佳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燃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 迎新春 )其他写清明踏春游赏的 玉蝴蝶 (春游)、 剔银灯 (何事春工用意)等,反映都人寻芳赏胜情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抛球乐 ,词中不仅描绘出承平时代都人游春活动,还表现了市民阶层尽情享乐的心态。
正如黄裳在 书乐章集后 称: 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化,无所不有。
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
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憾然有感。
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世之黼藻,岂可废耶! [2]这一评价点出柳永词独特的认识价值。
宋代城市的繁华生活,不仅使得柳永创作了众多描摹都市风情的词作,而且在他离开城市,尤其是汴京后,也难以忘怀。
于是在他后期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于帝都的追忆。
如: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 曲玉管 ) 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树,烂漫莺花好。
( 古倾杯 ) 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宣清 )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 戚氏 )正是由于城市生活的深刻影响,柳词中频频出现 帝京 、 神京 、 帝城 等字眼。
都市已成为柳词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从以上这些都市词我们可以看出,柳永对城市的描绘角度完全是市民化了的,他所憧憬的不是皇家贵族的富贵高雅的情态,他所创造的不是文人雅士的审美外化,他为之心醉神迷的是都市生活的热烈与欢快,柳词抒发的不是词人对生活的理性感悟,他所要宣泄的正是都市膨胀欲望与价值理念带给他的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轻松走进柳永市民化的内心世界。
2 世俗享乐生活之反映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浸染在享乐奢靡的风气中。
柳永的人生理想在传统的功成名就之外,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世俗的人生追求;他的才华,不再专门等待货予帝王家,而是在市民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面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的困境,柳永在城市生活中找到了答案: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
利名牵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
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
尘事常多雅会稀,忍不开眉。
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乡风景,携手同归。
( 看花回 )73在词人看来,人生的最大意义就是及时行乐,而名利都是身外物,应该打破名缰利锁,在醇酒、美人、笙歌中享受一生,方为不虚度光阴。
北宋时期歌舞享乐之风大盛,狎妓、逛妓馆成为一种时尚生活,这与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联系。
同当时的许多文人一样,混迹于歌舞酒楼之中,狎妓、冶游、作乐也成了柳永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自己就说, 追思往昔年少。
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 ( 古倾杯 ),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鹤冲天 )。
词中或叙写自己追欢逐笑的 狂荡 生活;或表现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怀恋;或描绘歌妓的风流体态。
歌妓词自然也成为柳永词中又一重要的题材内容。
在 乐章集 中歌妓词约有103首,约占总数的一半。
其他文人总是以泛泛的笔墨写歌妓美色、伎艺,以冷静的审美眼光对待歌妓,而柳永则不同,柳永狎妓不仅是单纯满足个人欲望,而且是在和歌妓的交往中,能够将这种交往视为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追求,与她们真诚相待,正所谓 长是因酒沉迷,被花萦绊 ( 风归云)), 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 惜春郎 )。
在柳永的词中歌妓形象美感气质风格不同,内心世界丰富,堪称作者的红颜知己。
3 商品传播之需求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需要有适合于大众的审美口味的词作。
柳永词中叙写歌妓生活、情态等内容不仅是他享乐生活的一种体现,同时更是满足他人享乐需要的一种手段,借作品以满足大众的审美兴趣。
柳永词既然是商品化的精神产品,那么,流通(传播)便是它实现文学价值的重要环节。
只有流通(传播)渠道畅通,它才能占有更广阔的文学市场,才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当时的城市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歌妓行业的兴盛,歌妓就是词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
词由她们 推销 给消费者,并通过她们去实现词的文学价值。
其所唱歌曲会直接影响其服务质量,诚如柳永所写, 唱出新声群艳伏 ( 木兰花 佳娘捧板 ),所以她们总是千方百计的请求士大夫文人为其填歌制词。
柳永精通音律,善于制词,自然是她们所求的最佳人选,罗烨 醉翁谈录 丙集卷二记载 柳陌花衢,歌姬舞妓,凡吟咏讴唱,莫不以柳七官人为美谈 ,柳词中也直接反映这一现状, (歌妓)怜我多才多艺 ( 玉女摇仙佩 ), 被举措、艺高才足,在处别得艳姬留 ( 如鱼水 ),歌姬 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
按新声、珠喉渐稳,想旧意、波脸增妍。
( 玉蝴蝶 )史料对此也有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狎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 避暑录话 卷下)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罗烨 醉翁谈录 丙集卷二)可见,柳永的创作获得了市井百姓的认可,真正地走入了民间,而他也以商品交换的形式为自己的生存提供了经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