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0213高一数学《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

090213高一数学《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

问题 3:△ABC 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
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问题 4: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 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 件告诉了边 AB 的对角,AC 为已知边,再根据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 出 AC 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 AB 边。
1.பைடு நூலகம்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主讲:赵意扬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知识回顾
问题 1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表达形式是什么?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知识回顾
问题 1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表达形式是什么?
问题 2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主要解决哪
几类问题的三角形?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课讲授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课讲授
问题 5:为了测定河对岸两点 A、B 间的距离, 在岸边选定 1 公里长的基线 CD,并测得 ∠ACD=90°,∠BCD=60°,∠BDC=75°, ∠ADC=30°,求 A、B 两点的距离.
B
D
A
C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课讲授
问题 5:为了测定河对岸两点 A、B 间的距离, 在岸边选定 1 公里长的基线 CD,并测得 ∠ACD=90°,∠BCD=60°,∠BDC=75°, ∠ADC=30°,求 A、B 两点的距离.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课讲授
例 2 如图,A、B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 设计一种测量 A、B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课讲授
例 2 如图,A、B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 设计一种测量 A、B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 1 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 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首先需要构造三角 形,所以需要确定 C、D 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
例 1 如图,设 A、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 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 A 的同侧,在所在 的河岸边选定一点 C,测出 AC 的距离是 55m, ∠BAC=51°,∠ACB=75°.求 A、B 两点的距 离(精确到 0.1m).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课讲授
例 1 如图,设 A、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 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 A 的同侧,在所在 的河岸边选定一点 C,测出 AC 的距离是 55m, ∠BAC=51°,∠ACB=75°.求 A、B 两点的距 离(精确到 0.1m).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B
D
A
C
分析:在四边形 ABCD 中欲求 AB 长, 只能去解三角形,与 AB 联系的三角形有 △ABC 和△ABD,利 用其一可求 AB.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课堂练习 教材 P14 练习第 1、2 题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课堂小结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 示意图
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 AC 和 BC,再利用余弦定 理可以计算出 AB 的距 离。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课讲授
问题 5:为了测定河对岸两点 A、B 间的距离, 在岸边选定 1 公里长的基线 CD,并测得 ∠ACD=90°,∠BCD=60°,∠BDC=75°, ∠ADC=30°,求 A、B 两点的距离.
B
C
A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课讲授 问题 3:△ABC 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
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课讲授 问题 3:△ABC 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
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问题 4: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课讲授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 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 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 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 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课后作业 《习案》与《学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