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现存问题与思考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现存问题与思考
张秋霞
摘 要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既不讲求研究方法
,也没有运用研究方法的自觉
,造成国际关系研究低水
平重复现象严重。在不仅国际问题国际化
,而且国内问题日益国际化的形势下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必须改
变轻视研究方法的态度
,努力讲求研究方法
,大力加强研究和运用方法的自觉性
,力求走一条科学与人文
相结合的道路
,以此提高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整体水平
,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成熟与繁荣。
关键词 研究方法 传统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过去的
20多年里虽然发展迅猛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总体而言
还比较薄弱。究其原因
,重要的一点在于研究方法的缺失。[1]
研究方法可以说是所有社会
科学发展的知识途径
,是厚植学术根基的关键知识领域
,也是培养研究人才最重要最基本的
训练。目前在中国国际关系领域
,研究方法发展还非常滞后
,仍处于“前实证”阶段。[2]
方法
落后就很难有学术创新。没有创新的研究只能低水平重复。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加
强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使学界在具体的研究中自觉应用研究方法并对
研究方法展开研究仍然不容乐观。[3]
本文仅就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研究方法[4]
上的一些问
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希与方家探讨。
一、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研究方法上的误区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过去一直不注重或忽视研究方法。
1980年代的国际关系研究成果
大多是对国际事件的叙述和分析。自
1990年代
,一部分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关注研究方法。
到
1990年代中后期
,学者们注重并介绍研究方法的自觉才进一步增强。虽然如此
,目前国
际关系学界的主体仍不太重视研究方法问题。[5]
研究方法是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手段
,没有研究方法就无法进行研究。不幸的是
在今天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
,研究方法不仅未得到比较普遍和足够的重视
,而且有许多
学者对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存在着一些误解。有些学者认为
,国际关系研究是一
个大杂烩
,不需要任何研究方法
,任何专业的人都可从事国际问题的研究。因此在国际关系
研究中“存在着严重的‘学术文人化’倾向———做研究等同于‘写文章’
,只是收集资料加
苦思冥想
,然后一挥而就”。[6]
学术文章在结构上凝结为“背景
+过程
+展望”的模式。[7]
不
讲求方法
,没有运用方法的自觉。
还有些人认为研究方法的获取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通过自己长期的研究工作
,自然而然
就积累了自己的研究方法
,不必接受专业训练。然而现在的国际关系较过去更加复杂多变
,
93国际观察
2005年第
4期
国际关系研究需要的研究方法多而不同
,而且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
,
仅仅通过自发的方式获得必要的研究方法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使能够自发地积累一些历史
分析等传统研究方法
,也无法满足高水平国际关系研究的需要。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不注重研究方法的训练与运用
,尤其是科学研究方法。很多学者认
为
,国际关系研究面对的是整个国际社会
,而国际社会瞬息万变
,不可能运用自然科学那样
的严格方法进行国际关系研究
,他们更喜欢求助于哲学、历史分析等传统研究方法
,对国际
问题进行描述性分析解释。[8]
他们认为
,传统方法即可满足国际关系研究的需要
,对科学研
究方法持保留或反对态度。
有些学者对科学研究方法偏见甚深
,盲目追随西方学界
,主张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应超越
实证主义
,走向后实证、后现代
;提出国际关系研究应倚重历史、哲学等传统研究方法
,不要
迷信和滥用科学方法。[9]
的确
,社会科学研究无法也不可能建立像自然科学研究那种可以
完全控制变量的实验室
,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国际关系问题有很多局限性
,但是“在经验
实证方法尚未萌芽的中国提倡后行为主义
,就好比在饥民中提倡减肥一样不合时宜”。[10]
这
是食洋不化
,完全不了解西方国际关系的发展脉络和中国国际关系的现实。
在
1960年代以前
,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主导是传统主义。在
1960年代以后
,传统
主义受到了行为主义即科学实证研究方法的挑战。在论战中
,传统主义和行为主义双方意
识到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和哪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垄断整个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在此情况下
,
后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应运而生。
1960年代末
70年代初出现的后行为主义主张将过去各
种有用的方法兼容并蓄
,互相补充。自此以后
,在西方国际关系领域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理论取向和政策取向、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共生并存。而目前中国国
际关系领域既不讲究方法也没有方法论的自觉性
,科学方法还尚未起步
,在这种情况下
,就
提倡回归传统主义
,完全脱离了中国的现实
,极不利于中国国际关系的发展。
还有些学者
,知识结构先天不足
,不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对科学研究方法存在一些误解
,
以为“经验实证方法等于数学方法”
,[11]
不免对科学研究方法“抱有或多或少的偏见
,甘愿
抱残守缺”。[12]
还有些人误认为科学研究方法不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只是找一些相关数
据
,根据模式推导结果
,就轻易得出结论
,以为科学方法并不科学
,运用科学方法的研究不是
真正的学问
,从而在研究中排斥或拒绝使用科学研究方法。
二、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现状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轻视研究方法
,而且排斥科学研究方法的倾向
,使得国际关系研究过
分倚重传统研究方法
,国际关系研究成为国际关系史研究和国际新闻评论。科学研究方法
的缺失和研究方法的单一不仅造成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而且也已经
严重阻碍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稳健发展
,成熟与繁荣。
1.研究方法单一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
,学者们重视对国际问题的描述性分析解释
,轻视应用恰当的研究
方法进行理解。根据孙学峰对国际关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运用方法统计看
,传统方法占绝
对优势
,占
81.4%,其中历史分析方法占
54%。[13]
这说明目前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
,研
究方法单一
,学者们采用包括历史分析方法等传统方法居多
,采用定量分析等科学方法十分
有限。
2.国际关系研究成为新闻评论或国际关系史研究
04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现存问题与思考
虽然国际关系学愈来愈得到重视和关注
,但是学科本身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在中国
,不仅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界定混乱不堪
,而且不被看作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在国际
关系研究领域
,没有专业背景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都写学术文章。[14]
国际关系研究成果基
本上是新闻作品而非学术著作
,[15]
或称其为较为深刻的新闻评论或国际评论。[16]
国际关系
研究不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侧重对当前的国际事件进行追踪描述说明和解释
,而国际关
系研究是对国际政治行为主体间的互动作用进行科学的系统分析和理解。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
,还有很多国际问题分析
,“只是材料与事实的堆砌和对可能的原
因与影响的主观罗列。它们与其被称作是对国际问题的研究
,不如说是对基本材料进行收
集与整理的结果”。[17]
对这一点
,陈乐民先生曾批评说
,国际问题研究论著“似乎等于把新华
社以及当时所能看到的外国通讯社的消息(大部分又能在《参考资料》上看到)当作基本材
料
,变成各类专题性的文字
,这样的工作至多是一种资料的整理
,很难说是学术性的、理论性
的研究”。[18]
难怪有学者不客气地指出
,“我们有些国际关系学者
,是靠《参考消息》和《参考
资料》(内部刊物)这样的资料‘包打天下’的”。[19]
还有很多国际关系研究是对国际问题发生、发展过程的考察
,侧重对国际事件来龙去脉
的描述
,使得国际关系研究成为国际关系史研究。不可否认
,历史可以提供研究国际关系的
背景
,研究国际关系必须具备深厚的历史功底。如果不了解历史
,就无法了解当今的一些重
要国际问题
,如巴以冲突等。但是
,国际关系研究毕竟不等同于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国际关
系的研究思路主要是横向的
,注重国际事件中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而国际
关系史的研究思路是纵向的
,注重对国际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考察。
国际关系研究与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新闻评论有许多相通之处
,他们的考察对象是一致
的
,但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国际关系史侧重于史
,主要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回答“是
什么”
;国际新闻评论侧重于论
,主要表明对事件的态度
,回答“怎么样”
;国际关系侧重分
析
,主要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可用来解释现存事实的科学有效的论点
,回答“为什么”。
3.国际关系研究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国际关系研究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规范的研究过程。学术规范性不仅指“治学的态度
(如对他人研究成果以及观点的尊重)、治学的方式(如对已有资料和观点的引用)”
,[20]
还
包括治学的过程(如文章的结构
,方法的应用等)。然而目前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学术规范
薄弱
,对所引用的主要观点和事实不加注释
,对转引的资料不表明出处。在研究过程中
,还
缺乏一些必要的步骤
,如有些国际关系研究文章或者没有研究问题
,或者没有明确的研究假
设等等。[21]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方法单一
,成果大多是国际新闻评论或国际关系史研究
,且学术文章
又缺乏规范等
,造成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非常严重。[22]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不仅远远落后于美英等西方学术大国
,而且也大大落后于日本、韩国等师法西方的国家
,甚
至与中国香港或新加坡等都有很大的距离。[23]
无需讳言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水平落后的原
因是我国多数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人员缺乏研究方法的专业训练
,并且缺乏应用研究方法
的自觉。研究国际关系必须借助研究方法
,不运用研究方法就无法从事研究。但目前中国
的状况是
:“既没有认真的传统方法
,又没有认真的科学方法。中国学者写文章很多时候无
方法与章法”。[24]
可以说
,在宏观上
,中国国际关系学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没有方法论
;微
观上
,没有很好的个案研究。“研究方法上的落后
,使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整体水平在
20
世纪
90年代没有取得明显进展”。[25]
以至于现在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大多不具有前瞻性
,
14